秉性

秉性

秉性 (bǐngxìng),意思是性情;天性:秉性正直,秉性難移。出自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五:“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還衍生了一個成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清《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即至明有袁覬、袁珙者,秉性倔強,灼知真主。”清林則徐《會諭澳門同知再行諭飭義律繳上交凶稿》:“念其秉性未馴,或日久自知悔悟。”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八章:“憑著這個青年團員正直的秉性,他覺得孫水嘴未免說得過分了。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詞目:秉性

秉性秉性

拼音:bǐngxìng

英文:【character】

釋義:本性

例如:秉性純樸

詞性:褒義詞,主要用於指好的方面。

相近詞:稟性,則為中性詞。

詳細釋義

基本含義

在家庭環境裡,特別是父母教育引導下所形成的特質或特性。

秉性純樸

元楊顯之《瀟湘雨》楔子:“老夫秉性忠直。”清《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即至明有袁覬、袁珙者,秉性倔強,灼知真主。”《紅樓夢》第九十回:“薛蝌一則秉性忠厚,二則到底年輕。”清林則徐《會諭澳門同知再行諭飭義律繳上交凶稿》:“念其秉性未馴,或日久自知悔悟。”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八章:“憑著這個青年團員正直的秉性,他覺得孫水嘴未免說得過分了。”

秉性秉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