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12年高考語文

福建2012年高考語文

2012年福建高考語文科目。 按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規定的必修課程中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目標的“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組,選修課程中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套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組成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必考和選考均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2012年福建省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

命題指導思想考試內容

考核目標與要求

高考語文要求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鑑賞評價、表達套用和探究六種能力,這六種能力表現為六個層級。

A.識記: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

B.理解:指領會並能作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

C.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D.鑑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鑑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E.表達套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F.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見解、有發現、有創新,是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對A、B、C、D、E、F六個能力層級均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考試範圍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語文·課程標準實驗·2012年版)》,以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要求(試行)》(語文),確定語文學科考試內容。

按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規定的必修課程中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目標的“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組,選修課程中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套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組成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必考和選考均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內容

必考內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

(一)現代文閱讀

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了解論述類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內容。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重要概念”指的是準確把握文意時必須理解的概念,通常為一些非指代性的詞語或短語。要求能夠理解這些概念在論述類文本中特定的含義。

[例題](2011年天津卷) [略]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義的能力。要求注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判斷選項對概念的解說是否與原文一致。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的是內涵較為豐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要能理解這些句子在文中特定的含意。

[例1](2010年浙江卷) [略]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項是對引語本身內容的理解,而非對作用的分析;B項“強調藝術對自然的模仿”不正確;D項與引語內容相去甚遠。

[例2](2011年浙江卷) [略]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要求在把握原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解說畫線句子的具體含意。

2.分析綜合 C

(1)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篩選並整合信息,是獲取所需信息、達到閱讀目的的重要手段。

要求理解各種信息的內涵,並根據需要加以篩選、整合。

[例題](2011年全國課標卷)[略] 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根據題意,篩選出相關信息,判斷選項的表述是否與原文一致。原文第二段舉例說《詩經》中的作品可以用來“頌美或者諷諫”、“發泄和申訴”,A項“並沒有深刻的含意”是不正確的。

(2)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結構是文章思路的具體展現。要求能夠把握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層次,包括段與段之間的關係,以及一段文字內部的層次。

[例題](2011年江蘇卷) [略] 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要求在劃分文章結構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論述思路。

(3)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能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例1](2008年廣東卷) [略]本題重點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首段提出論題,中間逐層分

析“直覺”對於詩的境界所發揮的作用,末段從形象的完整性角度論述詩歌的境界。

[例2](2011年浙江卷) [略] 本題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整體把握,判斷選項的表述是對全文的概括,還是對部分內容的概括。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的表述,有的直接,有的間接;有的集中,有的分散。閱讀時應能加以分析概括,分辨作者對所說事物的態度是贊成還是批評,是完全支持還是有一定保留。

[例1](2011年安徽卷) [略] 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要求把握文章內容,判斷選項對作者觀點的概括是否與原文一致。A項在原文找不到依據;B項與原文不符,原文說的是“明顯不同於現實空間的另一類空間”,讓人產生“如夢如幻”的感覺;C項曲解原文, “夢幻空間”是“想像空間”的一種,“歸根到底是以現實空間為依據的”。

[例2](2011年江蘇卷)

魯迅在文章結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

[參考答案]①“挖”是“自求多福”之道。②“挖”與“捧”

一樣費力,但結果大不相同。③強調“挖”是因為當時多數人還未擺脫“捧”的惰性。

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要求把握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古代詩文閱讀

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淺易”一般是指文本的內容不深奧,語言不艱深,其中的名物、典故比較常見,閱讀難度不大。“淺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高考提供的文本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大體能夠掌握的。

1.識記 A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背誦一定數量的名句名篇,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的要求之一。名句名篇默寫,要求考生書寫規範。

要求背誦默寫的篇目(段落)如下:

荀子《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韓愈《師說》

杜牧《阿房宮賦》

蘇軾《赤壁賦》

《詩經·氓》

屈原《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豈余心之可懲?”)

李白《蜀道難》

杜甫《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

李商隱《錦瑟》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

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王羲之《蘭亭集序》(“永和九年……信可樂也。”)

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聲斷衡陽之浦。”)

李密《陳情表》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

劉禹錫《陋室銘》

周敦頤《愛蓮說》

范仲淹《岳陽樓記》

龔自珍《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例1](2010福建卷)[略]

[例2](2011北京卷)[略]本題考查名篇名句的識記能力。要求正確補寫空缺部分。

本題考查名句名篇的識記能力。要求正確補寫空缺部分。

2.理解 B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常見文言實詞”,是指出現頻率比較高的實詞。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在文中的含義”,是指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要求考生能在特定的語境中加以判定或解釋。

[例1](2011年全國卷) [略]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要求理解四個實詞在文中的意思,然後辨析判斷,選出四個選項中解釋錯誤的一項。C項的“延”在古代漢語中有多個意思:①伸長,延長;②蔓延,擴展;③引進,迎接;④邀請;⑤通“埏”,墓道。在本處解釋為“邀請”。

[例1](2010年上海卷) [略]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要求寫出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古代詩文中文言虛詞的數量多,常見的有18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虛詞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重點考查考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辨別文言虛詞不同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例題](2011年山東卷) [略] 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理解與辨析的能力。要求結合原文語境判斷四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並與課內相應的四個文言虛詞進行意義和用法異同的比較。A項“於”,前者為介詞,意思是“在”;後者為介詞,意思是“和、與”。B項“而”,前者表修飾;後者錶轉折。C項“則”都是連詞,意思是“那么”。D項“之”都是助詞,前者用於主謂之間,沒有具體含義;後者相當於“的”。

(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考查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結合理解句意來進行。

[例1](2011年北京卷) [略] 本題考查對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的理解能力。要求根據原文語

境判斷四個句子省略的成分,並對四個選項的正誤進行辨析。D項沒有轉折的意思,補出的“然”是個轉折連詞,不符合文意。

[例2](2011年安徽卷) [略]本題考查對與現代漢語不同的用法的理解能力。D項“歸”是使動用法,解釋為“使……歸”。

(4)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是考查在理解句意基礎上的翻譯能力。

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要準確順暢,符合現代漢語習慣。

[例1](2010年廣東卷) [略]

本題考查對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求準確理解文段的意思並加以斷句。

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要求根據原文的語境準確理解關鍵字語(“今天”、“授予”、“麾”、“河”)的意思和省略句的特點,並將其翻譯成通順的現代漢語。

[例2](2009年江蘇卷) [略]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要求在語境中理解關鍵字、詞、句。

3.分析綜合 C

(1)篩選文中的信息

在理解材料含意的基礎上,根據要求篩選整合文中的信息。

[例題](2011年遼寧卷) [略]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雅有方略”的意思是“向來有計謀策略”,③是皇帝下詔的內容,⑤寫慶禮勤於政事、清正廉明,⑥寫慶禮勤於政事的結果。

(2)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要求能在分析的基礎上對文意進行歸納、概括。

[例1](2010年遼寧卷) [略]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項讓士兵逃走的是進城的敵兵,不是趙良淳。

[例2](2010年江蘇卷《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 [略]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西兵未解”指西部邊境戰爭威脅未能解除,而非指“西兵進攻江淮地區”。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對閱讀材料內容的分析綜合,要求能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的觀點態度,並進行分析或概括。

[例題](2003年全國卷) [略] 本題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辨別各項分析概括的正誤。B項說裴矩由隋入唐後,品性由卑下而趨於高尚,與司馬光所說的“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相違背。

4.鑑賞評價 D

鑑賞評價是古代詩文閱讀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求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對所給的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賞析。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主要綜合考查對古代詩文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鑑賞。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的藝術特點作具體的賞析。

[例1](2010年全國課標卷) [略]

本題考查鑑賞詩歌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要求從詩中概括出邊塞具體的環境特徵,由“愁雲起”的心理感受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概括要簡明、有條理。

[例2](2011年安徽卷) [略]

本題考查鑑賞詩歌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要求把握意象和意境的特點,探求作者寓於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詩中表達技巧的使用效果。

[例3](2011年湖北卷) [略]

本題考查鑑賞詩歌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要求把握景物的特點,賞析詩歌的結構和意境。

[例4](2009年上海卷《沈周》) [略]

本題重點考查鑑賞文言文表達技巧的能力。要求在理清文意的基礎上,分析文中側面描寫的作用。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要求能在分析概括古代詩文內容的基礎上,評價詩文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例1](2010年湖南卷) [略]

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

1.文學名著閱讀 A

文學名著閱讀屬課外閱讀,應把握好它與課內閱讀教學的不同要

求。文學名著閱讀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課外閱讀的積累。

閱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推薦的文學名著:

羅貫中《三國演義》

曹雪芹《紅樓夢》

*魯迅《吶喊》

茅盾《子夜》

巴金《家》

*沈從文《邊城》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雨果《巴黎聖母院》

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

列夫·托爾斯泰《復活》

*海明威《老人與海》

*莫泊桑短篇小說

*契訶夫短篇小說

*歐·亨利短篇小說

*郭沫若《女神》

*普希金詩

*泰戈爾詩

*魯迅雜文

*朱自清散文

*王實甫《西廂記》

*曹禺《雷雨》

*老舍《茶館》

*莎士比亞《哈姆萊特》

註:加*號的書目不列入本年度考試範圍。

(1)識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

要求識記主要故事情節,考查課外閱讀的積累情況。

[例1](2010年福建卷) [略]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的能力。要求判別故事情節的正誤。

[例2](2011年江西卷) [略]

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的能力。江西明確規定,文學名著閱讀,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力層級為A級,考查的是識記能力。

(2)敘述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

考查課外閱讀的積累情況,要求能敘述文學名著的主要故事情節。

[例題](2009年福建卷) [略]

本題考查敘述文學名著的主要故事情節的能力。由於考查目標是考生的課外閱讀,在沒有提供相對完整的文本的情況下,不要求考生分析人物形象、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2.文化經典閱讀 C

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經典是傳承中華文化優良傳統的重要途徑。考查不能偏難偏專,要注重對文化經典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要求能夠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並進行分析和概括。

閱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推薦的中國古代文化經典:

《論語》

《孟子》

*《莊子》

註:加,號的書目不列入本年度考試範圍。

[例題)(2009年福建卷) 本題考查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理解能力。

本題考查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分析能力。要求了解選段“擇處”與選句“擇友”之間的關係,闡述孔子“擇友”觀的內涵。

語言文字運用

考查基本的語言知識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技能。重在考查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不考名詞術語。

1.識記 A

(1)識記現代漢語國語常用字的字音

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識記字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而不要求注音。考查的重點是常見的多音字、形似字、易讀錯的字的讀音、聲旁與讀音不一致的形聲字的讀音。

[例題](2010年全國卷Ⅱ) [略]

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國語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2)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範漢字

正確識記漢字的字形是漢語運用的基本功。其內容包括區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寫錯別字,書寫規範等。

[例題](2010年湖北卷) [略] 本題考查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範漢字的能力。D項“扭怩”應為“忸怩”。忸怩:羞慚的樣子,與心理有關,套用“忸”。

2.表達套用 E

(1)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的使用以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家語委頒布的《標點符號用法》為規範。

[例1](2011年湖北卷) [略]

本題考查正確辨析並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要求規範使用標點符號。B項冒號或句號使用不規範。或去掉冒號,或將第一個句號移入引號內。

[例2](2006年重慶卷) [略]

在下列材料的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標點符號。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2)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不僅有使用是否正確的問題,還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問題。

[例題](2011年全國課標卷) [略]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要求準確理解句意和句中加點成語的含義。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為期不遠;待,期待。為期不遠,不久就可以實現,含有褒義,不能用於表示災難很快來臨。

(3)辨析並修改病句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要求考生能夠辨析、修改病句。

本題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項“內衣產量成為……著名品牌”搭配不當;C項成分殘缺、結構混亂,“對於那些指責這些學說缺乏理論支持、說她不以實驗而以先驗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改為“一些人指責這些學說缺乏理論支持、說她不以實驗而以先驗方式作一般性推理”;D項語序不當,正確的語序應為“書中的故事對我的愛國心、事業心、人生觀、愛情觀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跡也讓我非常喜歡”。

[例2](2007年福建卷) [略] 找出下面文段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兩處錯誤,並加以改正。

這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其中第一處錯誤屬於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第二處錯誤屬於介詞使用不當。

(4)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擴展語句”考查的是擴充、豐富語言信息的能力。

擴展語句,就是將幾個詞語、短句,通過增添表述內容、豐富語句內涵的形式,合理地擴充為內容比較豐富的語句或者語段。要求能根據試題的限制或暗示,展開聯想,擴充內容。要注意語句擴展後整個語段的完整和諧。

“壓縮語段”考查的是提煉、概括的能力。

壓縮語段,要求能對一段話或一個較長的句子進行篩選、提煉,概括出中心意思,用比較短的語段或者一句話或者幾個詞來表達。

[例11(2002年北京卷) [略]

本題考查擴展語句的能力。其中包含對發散思維能力和在某些限制條件下的表述能力的考查。

[例2](2010年天津卷) [略]

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要求提煉、篩選關鍵字語,擬寫一句話新聞。

(5)選用、仿用、變換句式

選用句式,要求能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恰當的句式。

仿用句式,要求能模仿例句(或前後句子)的句式、修辭特點造句。

變換句式,要求能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要求變換句式。

[例1](2008年江西卷) [略]用“……使……”這種句式概括下文說到的與氣候有關的各種因素及其對世界作物產量造成的影響。(不超過25個字)

本題綜合性較強,既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也考查選用句式的能力。

[例2](2010年全國卷Ⅱ) [略]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為話題,另寫三個句子,要求內容貼切,所寫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與示例相同。

本題考查仿寫語句的能力。要求從內容和形式兩個角度仿寫排比句。

[例3](2009年北京卷) [略]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話改寫成一句話,並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減詞語)。

本題重點考查變換句式的能力。要求能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要求變換句式。

(6)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設問、反問。

要求能夠理解修辭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表達效果,並能正確運

用這九種修辭方法。

[例1](2008年天津卷) [略] 以“溪”、“海”和“潭”為意象寫一段文字,要求表達某種感悟,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60字。

本題考查擴展語句和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題目的要求有四點:一是要有“溪”、“海”和“潭”三個意象,二是要表達某種感悟,三是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四是字數在60字以內。

[例2](2011年湖北卷) [略]

某中學文學社舉辦“感動心靈——我最崇敬的課文人物”評選活動,請從人選的藺相如和劉和珍中任選一位,為其寫一則頒獎詞。

要求:①請先將所選人物姓名寫在答題卡上,然後寫頒獎詞;②符合人物特徵;③語言表達生動、連貫、得體;④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

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要求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為課文人物寫頒獎詞。

(7)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語言簡明,指語言簡潔明了,能以儘可能少的語言符號傳遞儘可能多的信息,並取得最佳效果。

語言連貫,指一個語段的各個句子之間,或是一個複句各個分句之間,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緊,文氣順暢。

語言得體,指根據語境恰當地使用語言。語境包括內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語言交際的情景)。

語言準確,指能夠選用恰當的語句,準確地反映實際情況。

語言鮮明,指表達的觀點態度明確而不含糊。

語言生動,指語句有生氣,有活力,能感動人。

[例1](2010年全國卷Ⅱ) [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

[例2](2010年重慶卷) [略]

根據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擬一段對話。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要求注意不同的語言情景與人物身份。

[例3](2010年廣東卷) [略] 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常常在節目之間加上銜接的話,以增強晚會的整體感。請你在《孔雀東南飛》與《雷雨》之間,為主持人設計一段這樣的話。要求:所寫內容與串聯的節目密切相關,銜接自然,不少於60字。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得體的能力。要求注意特定的語言情景與演出內容。

[例4](2009年全國課標卷) [略]

下面一則文稿在表達上有五處不妥當,請指出並改正。

本題考查套用文寫作語言得體的能力。

[例5](2011年浙江卷) [略]

請看以下圖文材料,根據要求答題。

由於人類不必要的裝飾需要,全球象牙貿易恣意蔓延,100多萬隻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設計一句放在畫面上方的廣告宣傳語,形成一則完整的公益廣告。要求:鮮明地表達廣告主旨,有號召力;不超過15字。

(2)從這則公益廣告的圖文特點出發,簡要評價它的創意。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要求在讀懂圖意的基礎上,設計一句得體的、主旨鮮明的、有號

召力的廣告宣傳語,然後簡要評價這則公益廣告的創意。

[例6](2011年山東卷) [略]

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現具體數字。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要求將具體的數據用文字進行表述,且必須符合表述的語體要求。

[例7](2010年福建卷) [略]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要求以鮮明的觀點、簡明的語言評說某一事件。

寫作

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考查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綜合能力。

表達套用 E

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分別占50分和20分,總分為70分,

1.基礎等級

(1)符合題意

“題意”就是作文試題的各項顯性、隱性的意思與要求。所謂“符合題意”,就是要求審讀揣摩作文試題的各個部分,理解試題所要求的寫作角度、材料和中心,準確、全面地把握試題。

(2)符合文體要求

考生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等文章應嚴格遵循相應的文體要求。論述時重在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論述其理由依據,做到觀點鮮明,論據有力,論證充分,注重分析、說理,而不是用例證代替論證;記敘時能以寫人記事為主,抒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誠為文,表達真情;說明時要符合語境要求,表達得體,條理清晰,方法恰當,形式規範。

(3)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感情真摯”要求在寫作中自然地表達真情實感,不偽飾,不矯情。

“思想健康”包括正確的人生觀、鮮明的是非觀和愛憎分明的感情傾向。

(4)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內容充實”要求言之有物,不以假話、套話、大話、空話填充文章。

“中心明確”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個清晰明白且確定不移的中心,並讓這箇中心貫穿始終,統率所有的材料。

(5)語言通順,結構完整

“語言通順”就是語言要規範,句子之間銜接連貫、組合得當、語意通暢。

“結構完整”就是作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言之有序,各個部分的布局合理,有頭有尾,有過渡有照應。

(6)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

標點書寫要清楚,標點符號運用要規範。

書寫要求工整,不寫錯別字。對作文卷中出現的錯別字,每一個扣1分(重複的不計),最多扣5分。

卷面整潔,不隨意塗改。

2.發展等級

(1)深刻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深刻是指作文的見解深刻,即主旨不能停留在事物表面的羅列或生活現象的描述上,而應該分析、揭示事物和生活的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並能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或結果。文章的內容充實、深刻,具有一定的說服力,能夠對讀者產生一定的啟示意義。

高考作文的見解深刻的表現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或是深入本質,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說明結果,或是指出規律,或是預見發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給人啟發等等。

(2)豐富

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材料豐富和論據充實主要指論述類、實用類文章,理論引證、事實例子、類比事例、數字資料等比較充實且確切有力。形象豐滿主要指文學類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說等)人物形象(肖像、心理、語言、行動等)描寫人微,人物性格豐滿生動;或是敘事具體完整,情節曲折有致;或是細節描寫細緻逼真,有點有面。意境深遠主要指散文、小說等文學體裁的“意”與“境”融合,或是景物與抒情結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徵隱喻,含意深遠;或富有詩情畫意,言有盡而意無窮。

(3)有文采

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用詞貼切指用詞精當,準確生動,富於變化。

句式靈活指根據抒發感情、表達思想的需要靈活選用各種句式,使句式富於變化,或對偶、或排比、或反覆、或反問等。整句和散句有機結合,長句與短句錯落有致,常式句與變式句合理選用,使文章語言自然流暢、生動活潑、搖曳多姿。

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指能恰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文句有表現力指文句含意深刻,富有韻味,給人留下豐富的想像和回味的空間。

(4)有創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見解新穎指考生的主張、看法有獨到之處,不人云亦云;對問題的認識,既有自己的見解,又有充分的理由。這就要求考生對材料進行客觀的多角度的分析,能用發展的、聯繫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材料新鮮指寫作材料力避陳舊俗氣。能緊密與當前生活、社會現實結合起來,多用給人以新鮮感、現實感、時代感的材料。

構思新巧指構思引人入勝,不落俗套,敢於打破傳統的固定的結構模式,善於根據主題、立意和材料,尋求自己獨特的構思。故事情節的發展既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指作文中能嚴密地推理,將已知與未知巧妙地聯繫起來,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更多的思考;想像奇特豐富,又合情合理。

有個性色彩指具有個人體驗、個人特色的獨特之處。

作文評分採用“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兩級評分標準。需要說明的是,發展等級有4項共16個評分點(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採用一點評分法,即以16點牛最突出的一點來評分,這一點該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換言之,有一點突出就可以得到滿分20分。

[例門(2010年湖南卷) [略]

請以“早”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答案]略

這是一道命題作文,“早”作為獨詞作文題,沒有材料,沒有提示語,具有相當的開放性,可寫的空間非常廣闊。本題限制文體,對堆砌材料而缺乏自我的套作,對文體不倫不類的“四不像”文章,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糾正意義。

[例2](2011年湖南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某位知名歌唱演員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時談到自己的變化:過去她出場面對觀眾說的第一句話是“大家好,我來了屍而現在她說的是“謝謝大家,你們來了!”

也許類似的變化曾經發生在你的身上或身邊,也許你對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答案]略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要求聯繫自身或社會現實,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

[例3](2011年遼寧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學家舉起一個蘋果,對學生說:“這是我剛從果園裡摘來的,你們聞到蘋果香味了嗎?”有個學生一看到蘋果紅紅的就搶著說:“聞到了!”哲學家拿著蘋果走到學生面前讓他們聞,有的說聞到了,有的聞也不聞就跟著說聞到了,只有三個學生默不作聲。哲學家問:“你們怎么啦?”一個學生上前又聞了聞,說: “我什麼味也沒聞到。”另一個上去摸.了摸,說:“這是什麼蘋果?”還有一個訥訥地說:“老師,今天我感冒了。”

哲學家把那個蘋果交給大家傳看,竟然是蠟做的假蘋果!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答案]略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雖未規定文體,但要求文體必須明確;思維方面雖未作明顯提示,但仍暗含需聯繫自身或社會現實這一要求。

選考內容

選考內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

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鑑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的閱讀鑑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綜合 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分析作品結構,要求能夠根據文章的線索和材料安排的順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層次、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問題;要注意作品的整體構思、貫穿線索,以及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之間的關聯與安排。

概括作品主題,要求從作品實際出發,注意社會氛圍和時代背景概括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見解、觀點、主觀意圖以及抒發的思想感情。

[例題](2010年湖南卷《一朵午荷》) [略] 簡要歸納畫線段落的段意,並簡析該段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並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要求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礎上,結合全文對該段落在結構上的作用作簡要的分析。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分析文學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要求在理解作品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對作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藝術效果進行分析,並簡要闡述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例1](2010年江蘇卷《溜索》) [略]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特色。

[參考答案]以壁頂為觀察點,變換視角,從視覺、聽覺、內心感受多方面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本題考查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要求能夠結合文本中描寫的角度,對散文描寫手法的運用及其效果作簡要的分析。

(例2)(2011年浙江卷《第9車廂》) [略]

1.小說開篇寫了“我”的一次乘車經歷,有什麼作用?

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特點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要求能夠結合文本的相關內容,對主要表現手法作簡要的分析。

2.故事的主體部分採用第幾人稱敘述?有什麼效果?

本題考查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要求能夠結合文本的主體部分,對小說運用第三人稱的敘述以及效果作簡要的分析。

2.鑑賞評價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素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豐富含意”重在思想性。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要求能夠聯繫上下文或時代背景去分析。“表達藝術”重在藝術性。要求能夠分析這類語句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對作者的表情達意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例題](2011年山東卷《審醜》) [略]

結合文意賞析兩處畫線部分。

本題主要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涉及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要求結合語境分析這種手法的運用達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2)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欣賞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徵和意義。

賞析作品的內涵。要求分析作品中蘊涵的思想感情,注重考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綜合審美效應,並就作品表現突出的某些方面作簡要賞析。

[例題](2010年湖南卷)(《一朵午荷》[略]) 概述文章所表現的荷之美。

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要求能夠在具體分析荷花的形象的精神美的基礎上進行概述。

(3)對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要求對作品蘊涵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進行客觀的、辯證的分析,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存在的不當之處,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例1](2011年山東卷)(《審醜》) 小說結尾處“無定停了好大一會兒,說: ‘真的。”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

本題主要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涉及對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在作品中,這句話表現的是無定對曾老頭及其孫子小臭兒的情感判斷(這也是作者的態度)。要求結合語境對人物的矛盾心理作簡要的分析。

[例2](2010年江蘇卷)(《溜索》) 本文寫了馱隊飛渡峽谷的故事,請評價作者的情感取向。

本題考查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審美取向作出評價的能力。要求能夠依據文本,發掘其中蘊含的情感價值和審美取向;選擇一個角度分析作品的審美取向,表達自己的評價。

3、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學作品的意蘊是指文本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種內容;作品中所表現的作家的情感,往往是時代精神的折射,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的心理積澱;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是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要求從人物形象、時代背景、環境氛圍、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人手,探究作品中的意蘊、民族心理與人文精神。

[例題](2010年安徽卷《洗碑》) [略]有人認為,這篇小說敘述了一個平常人的尋常事;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精緻作品。請結合文本,聯繫自身閱讀小說的經驗和對傳統文化精神的認識,談談你的見解。

本題考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同時也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要求能夠調動“自身閱讀小說的經驗和對傳統文化精神的認識”,認真體會文本,獲得對作品內涵的認知,發掘作品中“平常人的尋常事”所蘊含的豐富意蘊,闡述自己的看法。

(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通過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探討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通過對作品所蘊含的豐富意蘊的理解,探討作者的創作目的。

[例題](2011年全國課標卷《血的故事》) [略] 小說的題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內容是圍繞血型而展開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為題,你認為是否合適?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

本題主要考查了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以及對作品進行個性化解讀的能力。試題要求對小說題目談談觀點和具體理由,實際是要求對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是一種自主性的閱讀體驗,它特彆強調“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觀點”。要求充分調動考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本,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例題](2011年北京卷《祁連雪》) [略] 文中說“觀山如讀史”,作者為什麼這樣說?請聯繫你的生活經歷或閱讀體驗,說說從“觀山如讀史”中獲得的啟示。 (不少於200字)

本題主要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要求能夠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或閱讀體驗,對作者的觀點作出自己的判斷並闡述自己的理由。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一要符合文本的內涵,二要調動自己的積累闡述獲得的啟示。

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了解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1.分析綜合 C

(1)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根據具體要求準確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例1](2009年江蘇卷《畫家黃永厚》) [略] 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辨別各項對文中信息的篩選與整合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準確。B項篩選與整合的結果與原文不一致,原文說“沒必要給不看畫的人看畫”是黃永厚針對拿重金前來購畫的人說的,並非不接受范曾讓他前往日本辦畫展的建議的原因。

[例2](2011年遼寧卷《數學奇才華羅庚》) [略] 華羅庚的數學教學具有什麼樣的特點?請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①不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則;②重視改作業和回答學生問題,啟發深入思考;③教給學生“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讀書方法。

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簡要概括華羅庚的教學的特點。

(2)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能夠分析傳記、新聞、報告和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結構及特點;概括文段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

[例1](2010年山東卷《“她只能活七小時”》) [略] 新聞語言一般是客觀平實的,而這篇報導卻有所不同。請對文中畫線部分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畫線部分運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詞語,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使報導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明顯的傾向性(或“體現了對小女孩的愛心和人道主義情懷”)。

本題考查分析語言特色的能力。要求具體分析文段不同於一般新聞的語言特色。

[例2](2008年廣東卷《絕妙的錯誤》) [略] 科普文的語言除準確嚴謹外,還具有不同於一般說明文的語言特色。請在文中加點詞語中任選兩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這些不同的語言特色。

本題考查分析語言特色的能力。要求對文中指定詞語的語言特色作分析,涉及對修辭手法、語體色彩的考查。

(3)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要求能夠分析傳記、新聞、報告和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徵,以及不同的表現手法。

[例題](2007年山東卷《夢碎雅典》 [略]

①文章開頭兩段屬於新聞文體基本構成的哪個部分?請結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本題考查對文體基本特徵的分析能力。要求準確把握新聞文體的特徵和基本構成,準確判斷文章開頭兩段屬於全文的哪個構成部分,在此基礎上對兩段文字在全文的作用作簡要分析。

②文章用較長篇幅介紹了奧蒂參加比賽的背景材料,這樣寫有什

么作用?

本題考查對文本表現手法的分析能力。試題要求對新聞背景材料在全文的作用作簡要分析,涉及對渲染、襯托等表現手法的考查。

2.鑑賞評價 D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 要求能評價作者所持的態度和主要觀點;評價作者在記敘和議論中反映出來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基本傾向。

[例1](2009年廣東卷) 黃侃先生二三事 按照⑦段中黃侃的說法,中國學問有什麼特點,應當採取怎樣的治學態度,應當作出怎樣的貢獻?(用自己的話回答)

本題考查對文本主要觀點的評價能力。要求把握傳主的言論,理解傳主言論所表露的觀點態度,然後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例2)(2008年廣東卷)(《絕妙的錯誤》) 作者為什麼將標題取名為“絕妙的錯誤”?請結合全文分析。

本題考查對文本主要觀點的評價能力。本文標題本身體現了作者主要觀點,題目要求分析這個標題的奧妙所在,也就是對作者的主要觀點進行評價。

(2)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要求評價文本的主題和價值取向,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影響。

[例題](2010年山東卷)

(《“她只能活七小時”》)

這篇報導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請結合文本和新聞背景談談你的理解。

本題考查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的能力。要求在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寫作背景,具體分析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

(3)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要求能思考文本在思想內容方面有何特色,並作出準確判斷,比如文本對傳主有何獨到的觀察和評價,調查的內容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思考文本在表達形式方面有何特色,並作出準確判斷,比如傳記敘寫方法和新聞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例題](2010年山東卷)

(《“她只能活七小時”》) 這篇報導以順敘的方式寫作,並特別突出了時間,有什麼好處?

本題考查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要求對文本的寫作特色及其效果作出具體評判。

3.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比如從歷史、社會等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或正面或反面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例題](2011年全國課標卷) 儘管黃賓虹和張大幹都是一代宗師,但二人的人生態度、對金錢的看法以及藝道旨趣卻大相逕庭。這給你什麼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本題考查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要求扣緊題乾的問題,結合文本內容,提出明確的看法,展開具體充分的闡述。

(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依據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探討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和寫作動機;依據對作品意義的理解,探討作者的寫作目的。

(例題](2009年廣東卷) (《黃侃先生二三事》) 作者這樣敘寫黃侃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本題考查探討作者寫作意圖的能力。要求把握作品敘寫的基本事實,理解傳主的主要特點,分析作者對傳主所持的態度,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對文本內容方面和形式方面的某些問題力擬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作闡明。

(例題](2009年全國課標卷) 尋找教育的曙光 文中說:“陶行知不僅是一位富於想像的浪漫主義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家。”這句話給你什麼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方面的問題進行探究的能力。要求在理解文本把握傳主特點的基礎上,對文中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不要面面俱到;闡述必須具體,不要脫離原文。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

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

2.試題類型

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古文斷句題、古文翻譯題、

簡答題、論述題、寫作題等。

3.題型比例

客觀題占20%左右,主觀題占80%左右。

4.試題難度

全卷難度值0.6左右。

5.試卷結構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三、現代文閱讀(24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考)(15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

五、寫作(70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