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勒效應

福勒效應

福勒效應(Forer effect),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而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夠放諸四海皆準適用於很多人身上。

概述

“福勒效應”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如此相信塔羅牌“福勒效應”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如此相信塔羅牌

福勒效應,又叫“巴納姆效應”(Barnumeffect),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即不能正確認識自我,易受外界信息干擾,從而盲目從眾的心理狀態(或傾向)。產生福勒效應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

福勒效應可以解釋有些人會對占星術塔羅牌、心理測試遊戲等等信以為真的原因。而要避免福勒效應,就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

具體表現

福勒效應主要表現為:面對一個模糊的描述,人們往往會將它與自己的情況對號入座。簡言之,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實驗

在給一群人做一項人格測試後,給每個人兩份結果:一份是參試者本人的實際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回答成績的平均結果,讓每一個參試者判斷哪一份是他個人的結果,結果是多數的參試者都認為那份平均結果是自己的成績。

心理剖析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所以總是會藉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人們一旦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極易迷失在自我當中,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
在巴納姆效應的影響下,同時還有一個效果,就是不同意少數人意見,總覺得這些少數人意見打破了自己認識上的堅定性,或者群體中的和諧性。

避免措施

巴納姆效應福勒效應

一、要學會面對自己、認識自己。

1、學會以人為鏡,通過與自己身邊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較來認識自己,在比較的時候,對象的選擇至關重要。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條件相當的人作比較,找出自己在群體中的合適位置,這樣認識自己,才比較客觀。

2、通過對重大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成功和失敗認識自己。重大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個性、能力的信息,從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巔峰和失敗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性格。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時,都應堅持辨證的觀點,不忽視長處和優點,也要認清短處與不足。

二、培養敏銳判斷力。

很少有人天生就擁有明智和審慎的判斷力,實際上,判斷力是一種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決策的能力,信息對於判斷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視,沒有相當的信息收集,很難做出明智的決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