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縣博物館

神木縣博物館

神木縣博物館是該縣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館舍工程於2008年3月動工興建,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展廳面積3145平方米,館藏文物1萬餘件,設有恐龍、古代文明、漢畫像石專題、楊家將專題、縣情、臨時等6大展廳,旨在從多角度、多側面向觀眾揭示神木及陝北歷史文物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當地悠久的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交融共進、層疊興替的發展歷程。

基本信息

簡介

館藏品館藏品
陝西神木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陝北縣級博物館中規模和館藏量最大的神木縣博物館,趕在2011年年底前建成投入試運營並免費對外開放。神木縣博物館是該縣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館舍工程於2008年3月動工興建,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展廳面積3145平方米,館藏文物1萬餘件,設有恐龍、古代文明、漢畫像石專題、楊家將專題、縣情、臨時等6大展廳,旨在從多角度、多側面向觀眾揭示神木及陝北歷史文物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當地悠久的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交融共進、層疊興替的發展歷程。

意義

神木縣是中國迄今最早發現恐龍足跡的地方,被稱為“中國第一恐龍足跡化石(楊氏中國足跡)”,就是1929年楊鍾健教授和法國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德日進(TeilharddeChardin)共同發現於神木。2008年,神木縣邱井溝村和李家南窪村當地村民又在兩地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神木縣博物館專設恐龍展廳,將恐龍足跡化石採集復原展覽,對觀眾進行恐龍相關知識科普教育。
作為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楊家將”的故里,神木縣博物館專設楊家將文化專題展廳,通過展品、獨立展櫃、輔助展板、多媒體影視資料及雕塑等,對楊家將人物及其歷史背景進行全方位展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據悉,神木縣博物館很大一部分館藏展品為胡文高私人多年收藏,大多藏品出自該縣石峁遺址。中國古、文博界一批專家前來考察時,對胡文高私人收藏的器物及展品給予高度評價,對石峁遺址的進一步考古發掘、研究工作寄予厚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