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校車

神奇校車

《神奇校車》是美國國家圖書館推薦給所有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的課外自然科普讀物。全美最受歡迎的兒童自然科學圖書系列。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號角出版社”非小說類最有價值童書。榮獲波士頓環球圖書獎。“全美書商聯盟”精選最佳童書。榮獲美國《教育雜誌》非小說類奇神閱讀獎。榮獲美國紐約時報書評、亞馬遜網讀者五星級評論。

基本信息

簡介

作者:()柯爾 著,(美)迪根 繪,謝徽
出版社: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ISBN:7536534620
神奇校車神奇校車

印次:2
紙張:膠版紙
內容提要:

《神奇校車:海底探險》

小朋友,當你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神奇校車”會帶領你們遨遊海底世界,它一定會讓你喜歡,讓你快樂!你可以認識許多夥伴,他們和你一起去探險,旅途上會見到很多新奇的東西,有美麗鮮艷的珊瑚、半透明的水母、做噴水運動的魷魚、碩大的鯨鯊……這些多姿多態的各類生物,也許你是第一次看到、聽到和觸摸到的。希望你長大以後還會記起這本書,因為它會帶給你童年的美好回憶。童年時代是培養人生興趣的黃金時期,“神奇校車”應該是幫助你獲取海洋知識,培養你對海洋科學初步感情的好工具;“神奇校車”也許能打開你的智慧之窗,讓你依靠自己不斷努力而成為一名優秀的海洋學家。
我們先見到弗瑞絲,她是一位好老師,為大家前去探險做了充分的準備,她親自駕駛神奇校車潛艇、玻璃底船,還有衝浪板,從海底到岸上,一直是她陪伴著你們。弗瑞絲是一位出色的領路人,她指引大家觀看海底美景,不論是珊瑚礁還是海底熱泉煙囪,在無數的景點中,弗瑞絲
介紹了很多科學道理,小朋友應牢牢記在心上,另外,小朋友們還要仔細看看書中的小提示,在海底探險的各場情境中,有許多知識問答,如此,海水為什麼是鹹的,什麼是海流等等,大家要去慢慢領會和理解這些答案。
當你合上這本書,結束這段精彩的探險旅程時,你會感到非常幸福和滿足,因為你已跟大家一起潛入海底探險,親身體驗,並學到了許多與海洋有關的科學知識。

《神奇校車:穿越颶風》

形成於熱帶海洋上的颱風(在大西洋上稱為颶風)是一個巨大的大氣渦鏇,它帶來的狂風暴雨往往給沿海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的損失。不過對有些地區來說,颱風雨又是不可缺少的水資源。
在東南沿海的小鎮度過童年的我,每年夏季都要經受颱風的“洗禮”。留下最深刻記憶的是,有一年夏天,一場強颱風掀翻了鄰居的小瓦房,奪去了兩個小夥伴的生命。正是抱著對颱風這個巨型怪物的興趣,我開始了對氣象的學習和研究。今天,氣象學家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建立了千萬個氣象站,用各種各樣的儀表來測量空氣的溫度、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降雨和降雪量、風向和風速、雲量和雲的高度等等;利用氣球、飛機、火箭等各種各樣的探測工具測量整個大氣層的變化,特別是氣象衛星,它可以提供瞬息變化的地球上空整個雲系的生動圖片,幾乎沒有一個颱風可以逃脫它的監視。利用運行速度快、儲存量大的計算,氣象學家可以處理分析許許多多的觀測數據,用數學方法來模擬颱風的運動和變化,並且預報颱風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登入,沿途有多大的風和雨。氣象學家還發現,每年夏季颱風移動的路徑、登入的次數都不一樣,每次颱風帶來的風和雨的強度也不一樣,因此要正確地預報颱風還有許多困難。地球氣候變暖是否可以改變颱風發生的次數,颱風的強度,甚至颱風的路徑呢?地球大氣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神奇校車:在人體中遊覽》

在孩子的頭腦中,永遠存在著數也數不清的為什麼。他們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希望父母能夠解答他們感興趣的所有問題。特別是對於自己的身體,孩子們更是充滿了好奇。男人和女人為什麼長得不一樣?動物也能聽懂我的話嗎?我的心為什麼總是跳個不停,它為什麼不感到累呢?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怎能用幾句話就給孩子解釋清楚呢?然而,當你翻開這套叢書的時候,就會欣喜的發現,許多複雜的科學問題在這裡都變得如此簡單,孩子們在輕鬆遊戲般的閱讀中學習了許多人體科學的知識,理解了人體科學的神秘與奧妙。
這是一本介紹人體內部結構的少兒讀物。書中的弗瑞絲老師和她班上的學生在乘坐學校的神奇校車時,因為一次偶然的事故,校車突然變得很小,掉到了一包乳酪餅上,並被一個人當成食物吞進了胃裡。孩子們從這一刻起,開始了在一個巨大人體的消化道中的漫遊。這是一次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孩子們從胃中滑到小腸,然後經過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開始在身體的心臟、肺、大腦、肌肉等各種器官和組織中參觀訪問。整個的循環路徑,一般人或許不覺得怎樣,但只要是懂得解剖生理學的人,一定會感到這真是一條正確又有趣的行進路線。
以往書中枯燥的名詞和概念在這裡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世界。孩子們不但了解了食物被消化的全過程,而且真正明白了人體的內部構造和各種器官,組織和細胞的作用。

《神奇校車:地球內部探秘》

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表面有陸地,也有海洋;陸地上有高山,也有平原;山上露出各種不同的岩石,平原被厚厚的土壤覆蓋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把人類送上太空,我們也對地球表面的山川、河流和地球內部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們已經能從地下深達幾公里至十來公里的地方取得岩石標本,可以用各種間接探測方法把人類的觸角深入到幾十公里的地殼、更深的地幔、直到地球的核心。我們不能直接鑽入地球內部去觀察,因為那裡溫度太高,壓力太大,但柯爾和迪根創作的神奇校車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帶領孩子們在鏇轉過程中鑽進地球、觀察地球、了解地球。孩子們區分了岩石和土壤,看到了在水中沉積形成的沉積岩,地下深處的岩漿在向上運移過程中冷卻結晶出來的火成岩,和經過長時間高溫和高壓作用發生了變質的變質岩。在沉積岩中他們看到了過去不同年代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和植物化石,在溶洞中他們撫摸了在水滴聲中形成的石筍和鐘乳石;在火山上他們檢查來自地球深處的岩石,仿佛聽到了地下傳來的隆隆聲。校車甚至幫助孩子們深入到6000多公里深外的地核,然後,通過地球的另一側,沿著火紅的火山通道,回到了地球表面的綠色世界。整個故事鋪陳得時而緊湊、時而懸疑,無奇不有的想像正好滿足了小朋友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興趣,絲毫不覺得是在上課,因為所有的學習已經融入了生活情境。
孩子們,歡迎你們來做一次神奇的旅行,希望你們帶上收集到的標本,回到課堂,再溫習一遍你們看到的地球,等你們長大了,更加努力地去了解和認識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

《神奇校車:迷失在太陽系》

弗瑞絲班上的學生個個興高采烈,因為他們要去參觀天文館。誰知竟然休館!幸好,神奇的老師有辦法挽救這一切。樣車變成了一艘太空船,直接穿越了大氣層,載著弗瑞絲和班上的同學沖向月球和更遠的外太空!對弗瑞絲來說,這雖然只是踩上油門踏板一小步,對神奇校車迷來說,卻是擴大想像力的一大步——跟隨著神奇校車飛入太空,展開前所未有、最棒的太陽系探索之旅!

《神奇校車:探訪感覺器官》

人和動物的眼睛為什麼能看到外部色彩斑瀾的世界?耳朵為什麼能分辨出不同音調的聲音?為什麼狗的嗅覺比人的靈敏?孩子們提出的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有時會使你難以解答。生命科學被認為是最複雜、發展最迅速的自然科學,可是許多問題至今還無法得到答案,顯然,去解釋生命過程中的任何一種現象,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當你瀏覽這本介紹人和動物感覺及感官知識的讀物後,你會發現,科學離你並非那樣遙遠。書里的一些學生在乘車追趕老師的路上,發生了意外,車子一下縮得很小,像灰塵一樣鑽進了警察瓊斯的眼睛裡,一場驚心動魄而又險象環生的探險在“巨人”的感官世界中開始了。學生們隨著外界的光線,通過眼睛的角膜,瞳孔,進入到視網膜中。這裡就像一座巨大的環形“電影螢幕”,眼睛看到的物體都在這裡成像。通過神經束,孩子們在大腦皮層居然看到了警察瓊斯看到的一切!在整整一天的時間裡,孩子們暢遊了眼睛、耳朵、舌頭、甚至進入了狗的鼻子!他們身臨其鏡經歷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的產生、傳導和感覺的全過程,這真是一次名副其實的最有感覺的旅行!
枯燥和抽象的科學名詞在這裡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世界。你真正看到了通常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感受光和顏色的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你也摸到了比頭髮絲還要細的,耳蝸中接收聲音的毛細胞,是它把聲波的振動轉變成了神經信號。所有的感覺信息最終通過不同的神經通路到達大腦的不同部位,產生不同的感覺。感覺的產生真的又神秘、又複雜,也許孩子們的感覺可能更令我們興奮,他們從中產生了將來步入科學殿堂,去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

《神奇校車:漫遊電世界》

如何從孩子的角度來“玩”知識、“玩”科學,對一個大人來說是一項超難的考驗。“神奇校車”的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奇心強的特點,別出心裁地採用“化身遊歷”的手法寫作,使得本來有些深奧、耐用稍微枯燥的科學道理能夠與孩子們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轉化成身臨其境的感受,讓科學變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書中每頁內容都配有作為“注釋”的框格,不失嚴謹地給出了相關的基本知識,也不失時機地給出了擴展知識面的內容。關鍵之處還配有簡明的小實驗裝置圖,小讀者可以照著圖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在涉及動手操作時,書里都特意說明了保護自身安全的注意要點及方法。隨後還提出了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供孩子們鞏固已知內容並進行深入思考。全篇的敘述極具啟發性,內容點到為止,絕無繁贅,給小讀者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間。即便是成年讀者,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和教益。
總之,本書以新穎活潑、淺顯易懂、輕鬆有趣、好玩好懂的圖文讓孩子們較早地認識五光十色的電世界,感受到科學之宮的瑰麗與神奇,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慾望,為將來的進一步成長塔橋輔路。
孩子們,趕快登上這趟神奇的校車,開始你們的科學之旅吧!

《神奇校車:奇妙的蜂巢》

在《神奇校車——奇妙的蜂巢》這本書里,弗瑞絲老師看似雜亂的捲髮,實際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故事從進入蜂巢要接受守衛工蜂檢查開始,這個情節就像電影中要混入敵軍大本營那樣緊張;接著用一路探險的方式,告訴小朋友們,科學家從小蜜蜂身上了解到、積累到的知識。作者用通俗易懂又有趣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為小朋友們講述了昆蟲世界中與人類關係密切的朋友——蜜蜂的生活奧妙。
全世界紡有3萬種蜜蜂,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是有益的生物資源,蜜蜂以共勤勞,智慧和在社會生活中和諧共處而得到人們的稱讚。
在這一次旅程中,神奇的校車變成了一輛蜂巢巴士,而弗瑞絲和她的學生們則變成了小蜜蜂。他們一定要想辦法混進蜂巢內,才能獲得關於蜜蜂群體生活的第一手資料。書中將現實、幻想、冒險和幽默融合在一起帶領讀者探索蜜蜂的生活,去發現它們是如何尋找食物、建築巢室、製造蜂蜜和蜂蠟,了解它們照顧後代的方法。昆蟲的生活原來是如此複雜多變,神奇美麗。

《神奇校車:追尋恐龍》

追尋恐龍》的另一個迷人之處是它充分發揮了孩子般的想像力,恰如其分地把神奇校車變成了時間機器,開啟了認識遙遠的史前世界的一個個時間之窗,帶著孩子們親歷恐龍世界的驚險與神奇。
當然,《神奇校車——追尋恐龍》這本書還有許許多多其它有趣的內容。小讀者們,何不馬上登上這輛神奇校車,現在就去領略恐龍研究的樂趣和恐龍世界的奧秘呢?

《神奇校車:水的故事》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人類曾經生活在沒有石油、沒有電力、沒有煤炭的年代,卻一天也沒有生活在無水的世界。人類文明無不發祥於水豐草榮的河澤地域。水的珍貴,也在於人類不可一日無水。目前,世界性的水危機正日益逼近我們。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迅猛發展,需水量和廢水排量在急劇增多,全球80%以上的淡水已經被污染。水的污染造成了全球性的水危機。
提起水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使我想起了“飲鴆止渴”這個成語。它的原意是說喝毒酒解渴。現在,占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地區正在遭受嚴重缺水的折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已經沒有潔淨水可用,更沒有潔淨水可飲,他們喝著已被嚴重污染的水,這不正是飲鴆止渴嗎?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舉行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中,有這樣的警句:“水,不僅維繫著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並且對於一切社會經濟部門都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
孩子是祖國明天的希望,少兒科普讀物關係著一個民族未來的國民素質與生命精神。

《神奇校車——水的故事》

採用化身遊歷的手法,將科學道理與生活體驗相結合,比如“天下的雨從哪來?”“河水怎樣變成自來水?”這些出自身邊的問題,都能在本書里找到答案。書中弗瑞絲奇特的造型,小朋友們活潑逗趣的對話,淺顯易懂的註解,以及新穎活潑的卡通圖畫都能激發孩子的閱讀積極性。希望這本書能對孩子了解水知識、珍惜水資源、走上科學探索之路有所幫助。

作者

喬安娜·柯爾(Joanna Cole)做過教師和兒童讀物編輯,現在專事寫作。 布魯斯·迪根(Bruce Degen)熱愛大自然,已經為孩子們畫了幾十本圖書。 他們創作的《神奇校車》系列叢書,表達了自己對科學的熱愛。這套科普故事書,以新穎活潑、好玩易懂的形式,帶領孩子們進入浩瀚的科學領域,暢遊在地球科學、生物科學、太空科學、氣象學、古生物學等學科中。 1991年,《神奇校車》獲得了《華盛頓郵報》非小說類兒童讀物獎。
目錄
神奇校車:地球內部探秘
神奇校車:在人體中遊覽
神奇校車:追尋恐龍
神奇校車:漫遊電世界
神奇校車:奇妙的峰巢
神奇校車:迷失在太陽系
神奇校車:探訪感覺器官
神奇校車:穿越颶風
神奇校車:海底探險
神奇校車:水的故事
更多神奇校車:
神奇校車2(全6冊)
神奇校車3(全8冊)

媒體推薦

孩子失去好奇心誰該負責?
北京接連幾日預報有暴雨降臨,有的公司甚至還發出防汛通知,搞得人心惶惶。有些人申請提前下班,理由很充分:“避開暴雨”。結果直到今天早上才有一場姍姍來遲的小雨。相比於十幾年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已使人們深信不疑。對於幾千年前只憑肉眼判斷明天是否有雨的人們來說,能準確地知道上帝什麼時候發脾氣,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雖然多數時候天氣預報會八九不離十,但它是機率統計,並不是必然會發生的。再仔細看一下機率的發展史,事情就更有趣了:現在被廣泛套用的機率論竟然是緣於一次賭博。
1654年,法國貴族梅勒和
朋友正在賭博,每人出30個金幣,誰先贏3局誰就得到全部賭注。過了一會兒,梅勒贏了2局,他的朋友贏了1局。這時候,梅勒必須離開,去做一件緊要的事
情。賭博不得不停止。但賭桌上的60個金幣該如何分配呢?梅勒和朋友發生了爭執。梅勒的朋友認為,他接下來有一半的機會贏梅勒,所以他所得的金幣應當是梅
勒的一半,所以他拿20個金幣,梅勒拿40個金幣。梅勒則認為,即使第四局他輸了,遊戲仍是平局,他最少也能得到全部賭注的一半;如果他贏了,就能拿走全
部金幣。在下一次擲骰子之前,他已經有了30個金幣,他還有50%的機會贏取另外30個金幣。所以,他應分得45個金幣。
後來,梅勒把這件事告訴了當時的法國數學家帕斯卡,但當時還沒有相關的理論能解決這種分配問題。帕斯卡又寫信告訴了另一個著名的數學家費馬,他們構想:如果繼續賭下去,梅勒?假設為A 和他朋友?假設為B 最多再賭2局就可以分出勝負,這2局的勝者有4種可能:甲甲、甲乙、乙甲、乙乙。前3種情況都是甲取勝,只有最後一種情況才是乙取勝,所以賭注應當按3∶1的比例分配,即甲得45個金幣,乙得15個。
三年後,荷蘭著名的天文、物理兼數學家惠更斯根據這一問題,寫成《論擲骰子遊戲中的計算》一書,試圖總結出更一般的規律,這就是最早的機率論著作。
縱觀科學史,各門知識何嘗不是如此,即使是最深奧的理論最初也是來源於我們最普通的生活。賭博贏得了機率論,浴缸里
發現了浮力定律,落地的蘋果帶來了萬有引力,再看看那些最初的科學家們吧,他們並沒有把科學當作是自己的謀生手段,而只是一種出於好奇心的業餘愛好。當時
的所謂科學和知識是每一個有好奇心的人都可以去探索的事物。甚至在17世紀,那些我們現在所認為的科學家們,也只是在業餘時間擺弄一些瓶瓶罐罐。
我們看看近代化學的奠基者拉瓦錫的日程表吧:每天六點起床,六點到八點進行實驗研究,八點到下午七點從事火藥局長或法國科學院院士的工作,七點到晚上十點從事科學研究。星期天不休息,進行一整天的實驗工作。是什麼能讓拉瓦錫對科學知識如此痴迷?是好奇心,當拉瓦錫被法國大革命推上斷頭台時,他還不忘用自己的死亡去做一次科學實驗:人的頭被砍下後會眨多少次眼。
其實,我只是在用大篇的筆墨說明一個並不太難理解的事情:科學知識起源於人們的好奇心,是發自內心的對未知的探索。
再回頭看看我們現在費盡力氣要從事的科學普及工作,我感覺有點悲哀。科學理論的艱深使人們對科學望而卻步,但這也不是人們對科學失去興趣的理由。失掉對於
未知的好奇心才是最可怕的。
美國著名的科普人物卡爾·薩根的夫人安·德魯彥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那種認為只能在雅典娜神廟裡,或在某些跟外部世界相隔離的寺院裡才能夠進行思考的念頭,正是我們今天提出‘科學是不是應該普及’這個問題的理由。因為我們以為科學與人類活動完全分離,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所以,當我們的科學普及變成了呆板、空洞的說教和灌輸時,我們是否也要思考一下:孩子們失掉的好奇心是否於我們也有責任?當他們面對的都是無味的理論、艱深的知識時,他們怎么能提起對科學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又如何激發?
我們的科學教育出了問題,所幸還可以借鑑。近日看到一套美國小學生科學教育的輔助讀物《神奇校車》,奇怪的弗瑞絲老
師,帶著孩子們坐著變化多端的校車,進入蜜蜂的巢穴里、鑽進別人肚子裡、升入太空里……上天入地好不自在,久違的興奮感又被調動起來。我不清楚孩子們看到
這套書會有何感想,至少我不會擔心它把孩子對於周圍世界的好奇心扼殺掉。這就足夠了。

編輯推薦

《神奇校車》是美國國家圖書館推薦給所有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的課外自然科普讀物
全美最受歡迎的兒童自然科學圖書系列。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號角出版社”非小說類最有價值童書
榮獲波士頓環球圖書獎。
“全美書商聯盟”精選最佳童書。
榮獲美國《教育雜誌》非小說類奇神閱讀獎。
榮獲美國紐約時報書評、亞馬遜網讀者五星級評論。

目錄

神奇校車:地球內部探秘
神奇校車:在人體中遊覽
神奇校車:追尋恐龍
神奇校車:漫遊電世界
神奇校車:奇妙的峰巢
神奇校車:迷失在太陽系
神奇校車:探訪感覺器官
神奇校車:穿越颶風
神奇校車:海底探險
神奇校車:水的故事
神奇校車:光的魔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