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動力學與信息化理論

社會動力學與信息化理論

社會動力學與信息化理論,本書試圖在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初步闡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論框架以及探討社會動力學理論。

內容簡介

《科學、技術與社會》叢書是我國學者經過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項重大的創新性成果。它不僅系統地探索和建構了獨到的STS學科體系,而且對當代新科技革命及其與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係,對高科技與社會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有啟發性的探討和論述。這對於STS學科建設、建立創新型國家和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本書試圖在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初步闡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論框架以及探討社會動力學理論。通過這個探討,可以使我們窺見從信息科學(通過信息技術和信息經濟)到達信息社會的機制和途徑。這不僅對於研究信息科學的人極為有益,而且對於研究信息技術、信息經濟、信息社會以及關注社會發展的人們也都十分有益。

作者簡介

鍾義信:北京郵電大學智慧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信息網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執委會委員、亞太神經網路聯合會(APNNA)2000-2001主席,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中興通信》雜誌主編。曾任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國家863計畫通信主題首屆首席專家,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神經網路委員會主席。曾獲郵電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全國科普優秀著作最高榮譽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89年被國務院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人事部和國家教委聯合授予“有突出貢獻歸國留學人員”稱號,1994年國際神經網路學會INNS授予“傑出學術帶頭人”證書,2001年亞太神經網路聯合會授予“開拓者(Pioneer)”證書。 主要學術研究領域:信息科學、人工智慧、神經網路、知識理論、信息經濟學。 主要著作:《信息科學原理》等16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社會動力學:信息化理論基礎

第一章 基礎概念

第一節 什麼是科學

第二節 什麼是技術

第三節 什麼是經濟

第四節 什麼是社會

第二章 三大原理

第一節 科學技術的發生學:輔人律

第二節 科學技術的生長學:擬人律

第三節 科學技術的未來學:共生律

第三章 社會動力學理論

第一節 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的互動機制

第二節 古代的互動機制:農業文明的解析

第三節 近代的互動機制:工業文明的解析

第二篇 信息學:信息化概念基礎

第四章 什麼是信息科學

第一節 信息

第二節 信息科學

第三節 信息科學的意義

第五章 什麼是信息技術

第一節 信息技術

第二節 信息網路

第三節 信息網路的奧妙

第六章 什麼是信息經濟

第一節 信息經濟

第二節 網路經濟

第三節 信息經濟學

第七章 什麼是信息社會

第一節 社會劃分:準則與結果

第二節 信息社會

第三節 信息社會的互動機制

第三篇 信息化:基本理論與規律

第八章 基本理論

第一節 基本定義

第二節 基本概念

第三節 內容結構、動力機制、目標測度

第九章 基本規律

第一節 信息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第二節 信息化覆蓋現代化的全局

第三節 信息化是後來居上的機遇

第十章 信息化理論補余

第一節 信息化是坦途還是陷阱

第二節 後進地區應當推進信息化還是工業化

第三節 信息化會縮小還是會擴大數字鴻溝

結語 開放的體系

附錄一 信息化的基本理論(《中國信息化》第一章)

附錄二 CIIC:信息化水平測度的新方法

附錄三 現代化與信息化

參考文獻

英文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