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再生產
正文
社會主義條件下以經常的聯繫和不斷更新來看的社會生產過程。可區分為單個企業的再生產和社會的再生產。前者指一個獨立的經營單位或個別企業的再生產;後者指整個國民經濟範圍的再生產。社會主義社會再生產,一方面是生產力的再生產,另一方面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再生產。適應於社會主義性質的生產力,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代表的生產力。但是現實存在於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生產力,卻是多層次的,存在著從手工勞動到傳統的機械生產到最現代化的自動化生產。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再生產就是多層次的生產力不斷進步不斷現代化的過程。與此相適應,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係。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再生產就是這種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生產關係不斷完善、不斷合理化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改進和改革來實現的(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
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再生產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再生產,統一在社會總產品的再生產過程中。社會主義社會再生產是社會總產品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也就是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的統一。社會主義社會再生產要順暢進行,社會總產品的各個價值組成部分(c、v、m);補償基金價值、消費基金價值、積累基金價值等同它的各個使用價值的組成部分(生產資料、消費資料及其細類等)之間,必須保持協調的比例關係,以實現價值補償和實物替換。這也是社會主義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內容。
社會主義再生產不同於資本主義再生產:①它的目的是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而不是滿足私人資本增殖的欲望;②它的運行是有計畫的而不是無政府狀態的。這都是基於社會主義公有制而產生的特徵。由於有這些特徵,社會主義再生產就有可能在勞動人民自覺的參與下與社會的自覺的調節下,經常地保持協調和穩定的增長,不象資本主義再生產那樣在周期性的危機和高漲的交替中進行。只要不發生重大意外和嚴重失誤,社會主義再生產就能夠保持平均高於資本主義再生產的速度向前發展。
社會主義再生產按其本質說是屬於擴大再生產的類型。但是,在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中,包含著相當於原有規模的簡單再生產部分(見社會主義簡單再生產)。這一部分可以作為理論的抽象來進行分析;也可以作為實現的要素來進行安排。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又區分為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兩種方式。在社會主義社會再生產中,擴大再生產的兩種方式之間的關係,比之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之間的關係,無論從理論上說還是從經濟計畫的安排上說,都要複雜得多。
社會主義再生產是在存在著商品、貨幣關係的條件下運行的。社會總產品的再生產和流通中所發生的交換行為,不論是在兩大部類之間,還是在每一個部類內部,一般都是商品交換,而不是物物交換,這種交換是以貨幣流通為媒介,是通過貨幣流通來完成的。沒有貨幣的流出和流回,沒有商品的購進和售出,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替換就不能實現,社會再生產過程就無法正常運行。這樣,整個社會總產品的再生產過程,一方面表現為實物的運動,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的運動,而價值的運動又採取了貨幣資金運動的形式。這兩種運動之間既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繫,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形成複雜的矛盾統一關係。社會主義經濟計畫的基本任務,就是要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證社會總產品使用價值的運動和價值的運動之間的互相協調,使社會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總量上和構成上同社會產品的總量和構成互相適應,以建立一個穩定的巨觀經濟的環境,使微觀經濟中的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暢地運轉,以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