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心理障礙

1、恐懼心理。 2、自卑心理。 6、自傲心理。

好的社會交往可以減少孤獨、寂寞、空虛、恐懼、痛苦,可以宣洩憤怒及壓抑。因此,社會交往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些人在社會交往中不敢交往、不願交往、不能交往,這就屬於社交心理障礙。 常見的社會交往心理障礙有:
1、恐懼心理。
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大眾場合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致手足無措、語無論次,嚴重的甚至害怕見人,常稱為社交恐懼症、人際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現為對異性的恐懼,稱為異性恐懼症
2、自卑心理。
表現為在社會交往中想像成功的體驗少,想像失敗的體驗多,缺乏自信,總認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3、孤僻心理。
有兩種情況,一是孤芳自賞,自命清高,不願與人為伍;另一種是屬於有某種持殊的怪癖,使別人無法接納.從而影響了社會交往。
4、害羞心理。
表現為社會交往中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致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礙了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
5、封閉心理。
表現為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掩飾起來,試圖與人保持嚴格的距離。
6、自傲心理。
表現為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氣凌人,自以為是,常使交往對方感到難堪、緊張、窘迫,從而使交往變得困難,尤其表現在兩代人的關係上。 7、敵意心理。
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社會交往障礙。表現為討厭他人,乃至仇視他人,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視為爾虞我詐;另一種情形是認為別人總在尋機暗算他、陷害他,從而逃避與人交往,甚至表現為攻擊心理行為。
8、干涉心理。
表現為專門打聽、傳播或干預別人的私事、秘密,從而引起別人的不滿、厭惡情緒,影響彼此關係。
上述的社會交往心理障礙對社會交往所造成的影響有:不敢或不能與人交往;交往變得困難;交往給人帶來的是不愉快、壓抑等消極情感體驗。 造成社會交往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受錯誤的思想觀念影響;個性缺陷,嚴重的表現為人格障礙;缺乏社會交往的經驗,尤其是成功的經驗。
日常生活中,出現一些社會交往上的困難、不適應,這是難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際關係嚴重失調或經常失調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個性缺陷、認知錯誤或心理障礙。因此,對於人際關係適應不良狀況,應作具體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異常的,對於異常類型的,要分清哪些屬於思想問題,哪些屬於心理問題,哪些是兩者皆有。只有分辨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心理疾病類型
一、應激反應和適應不良反應
1、應激反應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險或緊張情況下所引起的反應。
2、適應不良反應由各種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續時間較長。
二、輕度心理疾病:神經症
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是由大腦機能活動暫時性失調而引起的心理障礙或異常。
神經症包括6種病症
(1)神經衰弱:表現為興奮性增高症狀,疲勞過程加速症狀、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
⑵焦慮症:以焦慮情緒為主,並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不安。
⑶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症狀,有感覺和運動機制障礙,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機能失調以及心理異常等。
⑷強迫性神經症:它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
⑸恐怖症:是指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怖感。
⑹抑鬱性神經症:表現為情緒低沉憂鬱,整日悶悶不樂,對前途失去希望,認為自己沒有用處,還會有胸悶,乏力、疼痛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三、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稱為心身障礙,是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的軀體功能紊亂或器質性損害。
四、大腦病患及軀體缺陷
大腦機能發育不全或者盲、聾、啞、跛等身體缺陷所表現的心理異常,如智力落後、智力遲滯等。
五、嚴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
人的整個心理機能的瓦解,心理活動各方面的協調一致遭到嚴重的損害,而且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也嚴重失調。主要包括躁鬱症、躁狂症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