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路

(圖)石鼓路石鼓路

梧州市石鼓路集民間傳說、宗教景點、園林式庭院與高層建築物於一身,從20世紀30年代的村沖發展成為今日一條繁華的街道。該路有一奇特景象:從石鼓沖底開始從北向南方向有一段街道,其左邊編入石鼓路的門牌號數,右邊則編為雲蓋路石鼓沖門牌號。

清朝,位於梧州城外之東的石鼓沖,因此地有一石鼓洞和一面石鼓,又是一條山沖面得名。據清朝同治版《蒼梧縣誌》記載:石鼓洞位於“城東北三里半,約深丈許,高五尺余,以椎投地如代大鼓。左為邀月岩(舊志:岩有石鏡,以水拭之可照人物,今為好事者竊去)”。另一說:此處兩山之間立一呈灰黑色、堅硬無比的巨石,露出地面約有7米高,表面面積20多平方米巨石中間有一洞,約1人多高,可容納10人。洞中央突起一塊狀如大鼓的石頭,這就是傳說中的石鼓。石鼓鼓面平滑洞頂長年有水滴落鼓面,發出咚咚咚的似鼓聲音。若用物打擊石鼓,其聲更加響亮悅耳。石鼓及石鼓洞故址在今梧州蛇園內,抗日戰爭時期,附近居民曾到洞內避日本飛機轟炸。到20世紀50年代,由於長年山水泥沙沖積,石鼓洞便漸漸淤塞,洞已經很小了,再聽不到石鼓的聲音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景物的變遷,真的大鼓聲就可以聽到了。佛歷2545年(公元2001年)八月初六日,一座規模宏大的四恩寺在石鼓沖尾白雲山半山腰處奠基,2003年底已建成大雄寶殿、東廂房等,之後,西廂房、鐘樓、鼓樓、牌坊、山門、天王殿、法堂、素餐館等也陸續落成。在石鼓沖尾用大理石建成的“四恩禪寺”大門尤顯壯觀。四恩寺全部建成後,晨鐘暮石鼓,石鼓路及周邊居民就可以聽到真的大石鼓聲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