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搜盡奇峰圖卷

歷史記載畫卷迎首處,石濤自題:“搜盡奇峰打草稿”,鈐“老濤”。 余曰:江南江北,水陸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 峰峰入雲,飛岩墮日,山無凡土,石長無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

形態特徵

《搜盡奇峰圖》卷,清,石濤作,紙本,墨筆,縱42.8cm,橫285.5cm。

歷史記載

畫卷迎首處,石濤自題:“搜盡奇峰打草稿”,鈐“老濤”。畫尾的空白處,有石濤於畫興之餘所題寫的長篇畫論:“郭河陽論畫,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陸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淺則赤壁蒼橫,湖橋斷岸,深則林巒翠滴,瀑水懸爭,是可游者。峰峰入雲,飛岩墮日,山無凡土,石長無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今之游於筆墨者,總是名山大川未覽,幽岩獨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那容半年交泛濫之酒杯,貨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縱橫習氣安可辯焉?自之曰:此某家筆墨,此某家法派,猶盲人之示盲人、醜婦之評醜婦爾,賞鑒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捨一法,是吾旨也,學者知之乎。時辛未二月,余將南還客且憨齋,宮紙余案,主人慎庵先生索畫並識請教,清湘枝下人石濤元濟。”鈐“苦瓜和尚”、“冰雪悟前身”、“石濤”。

創作背景

後隔水及尾紙,有墨香堂、陳奕禧徐雲、葉河音布等家題詩和題記。全幅鈐鑑藏印數十方。

時間

此圖是他50歲雲遊京師所作。圖中有一段對長城的描繪,這不僅是長城圖像首次在山水畫中出現,同時,也印證了此畫的寫實性以及作者所提倡的師法造化“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美學觀。該畫在表現上,於奇險中見雄渾,嚴謹處寓虛空。雖看似筆墨豪放,皴擦點染盡在無意,而在整體上卻把握了峰巒層次,雲氣走向及林木隱現的神韻。特別是,它的構圖雖然充塞滿紙,卻絲毫不失疏朗空靈,這的確是只有搜盡奇峰才能煉就出的本領。

書籍

《聽帆樓書畫記》著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