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寺

石林寺

石林寺始建於萬曆元年1573年,是由無用和尚結茅為庵,肇始開基,經清康熙、乾隆、鹹豐年間多次維修擴建,到清末已有僧侶百餘人,成為粵東四大名寺之一(與潮州開元寺、陰那山靈光寺、蓮花山蓮花寺齊名)。到了20世紀40年代,這座石林寺已湮沒,1995年重新開放修復,現已形成一定規模。

廣東平遠縣石林寺

歷史傳說

自古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山不在高,有僧(仙)則名”,
傳說,石林寺是由平遠縣河頭鎮人“如愚”祖師所創。如愚祖師在俗時姓劉,生有五個子,家中富有,頗有錢財。兒子長大後都分了家,並各自有家室,祖師喪偶獨居。有一年過年的除夕之夜,祖師想,過年了,不用自已燒火做飯,兒子們會來叫父親去吃年夜飯的。但是,結果卻沒有一個兒子叫吃飯。到了晚上八九點鐘了,幾個孫子過來向祖師討利是(紅包)時,便順口問:
“阿公,吃了飯沒有?”祖師說:“現在還有誰未吃?連狗也吃了”。說完便連夜帶著巨款來到五指石山下當和尚,建石林寺。祖師覺得自已多子多錢都無用,便化名“無用”,叫無用禪師,又因時俗不能行道、尊德,如若愚頑,遂又取法號“如愚”。祖師建寺時已年過半百。

現狀

現寺內有鎮寺“三千斤”之稱,即有生鐵所鑄的佛像、大鐘、香爐鼎各均重一千斤。原寺的大門聯為:
石室不須金鎖閉
林園自有白雲封
過去,每年的重陽廟會,這裡便是閩、粵、贛三省香客、游 人云集之地,熱鬧非凡。清朝有一禮部尚書黃錦曾到此游山問禪,並題詩作賦:
石林高几許,金剎隱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焱靜夜鍾。
小窗扶嫩壁,危蹬依長松。
坐聽無師語,何時錫杖從。
為弘揚佛法,導人向善,淨化社會環境,1980年代中靈光寺的釋瑞基住持受平遠縣領導和當地社會賢達的邀請,披荊斬棘、重修石林寺,在梅州市梅縣區溫玉珠居士及各界人士的襄助下,草創初成,2003年12月15日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典禮,現石林寺擬規劃建設成閩、粵、贛三省最大規模的叢林道場,望各地善信,能前來護法、加持。

重慶市大渡口石林寺

簡介

石林寺位於重慶市大渡口區跳蹬鎮,初建於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由奧希大臣之女姊妹二人發願修建,後交與僧團。清初由聖可法師擴建,傳說聖可老祖師在此後山夜見金雞飛往華岩洞,遂追趕之,並從岩上縱身跳下,現華岩洞留有一雙巨足印。聖可老祖師於是建華岩寺,後來又建瀘州雲峰寺,內江聖水寺,最後隱居石林寺,在此圓寂,現存有塔頂和塔基。

歷史

石林寺背靠獅子峰,面向木魚堡,綠蔭深濃,怪石林立,為渝西一大勝景。金雞洞上有烏龜石,洞側有壁虎石,更有野豬下山石,金鋼神彈琴石,佛座石和曬經石等天然怪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合稱石林二十四景。寺內佛菩薩像雕塑精湛,寶相莊嚴,數百年來,香火不斷。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下令華岩佛學院遷至石林寺,十方僧眾在此野花奇石間虔心向佛。
解放後,老年僧人自種自食,青年僧人遠走他方,文革期間,所有文物毀於一旦,殿堂僧房為當地農民占居。1997年11月 27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批准恢復石林寺,把它建成全市僅有的佛教居士林寺廟,專供居士進行佛事活動,十方居士歡喜踴躍,積極參與重建工作,現在三聖殿宏偉莊嚴,坐西向東,玻璃鋼塑就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像大放光明,西方三聖像顯現出大慈大悲的無量之光,文殊、普賢、地藏、藥王等菩薩像高大巍峨,觀音菩薩像親切感人,十方信眾無不頂禮膜拜,殷勤供養,許願達願還願者絡繹不絕,三寶弟子還送來清代初年紅豆木雕刻的四大天王護法眼、明代川主神像,其工藝講究,刀法細膩,與眾雕塑切然不同的是,其頭部,肚腹全是空的,七竊相互通氣,世上罕見。

現狀

石林寺現已修建了彌勒殿、簡易公路、山門、八角亭、素食餐廳和居士樓,土地菩薩和龍、龜二神,方便廣大信眾登臨參拜遊覽,極目石林風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