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季龍

石季龍(295—349),原名石虎,字季龍。 石季龍功勞卓著,石勒也不薄他。 石季龍自立為帝,仿石勒自號“大趙天王”。

石季龍(295—349),原名石虎,字季龍。因避諱,只稱其字。石季龍才六七歲時,有善於看面相的人就說,“此兒貌奇有壯骨,貴不可言。”石虎早年喪父,從小隨母親生活,由石勒的父親撫養長大,不少史家因此誤會,把石季龍當成石勒的弟弟。
石季龍17歲時才出來跟著石勒打天下,史稱石虎作戰英勇,弓馬嫻熟。石勒很喜歡這個有頭腦有本領的侄兒,遂封他為征虜將軍。在後趙的建立過程中,石季龍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
石季龍功勞卓著,石勒也不薄他。石勒稱趙王,便封石季龍為單于元輔,都督禁衛諸軍事,加侍中、開府,後又封為中山公;石勒稱帝,便任命石季龍為太尉,守尚書令,進封中山王,食邑萬戶,由此可見石勒對石季龍的看重。
人一有兩下子就會翹尾巴,石季龍功高蓋主,自然野心勃勃。皇帝都是有私心的,石季龍再能幹,畢竟不是自己的兒子,石勒定下自己的二兒子、石季龍的堂兄弟石弘為“大單于”。“大單于”相當於太子,是權力繼承人,石季龍對此心有不滿。
公元333年,當了15年皇帝的石勒死後,本想直接當皇帝的石季龍擔心影響不好,還是先讓石弘當皇帝。石弘是個傀儡,實際由石季龍操縱軍政大權,石季龍自任丞相、魏王。
為掃清稱帝道路上的障礙,石季龍對石勒的重臣或殺或貶。
操縱天下已是權力的極限了,對一般人來說應該很滿足了。但石季龍覺得不過癮,他想過把皇帝癮。石勒的直系看到石季龍太霸道,於是起來反抗他獨裁,石季龍藉機行事,於公元334年11月廢石弘為“海陽王”,之後乾脆找個理由把他殺了。
石季龍自立為帝,仿石勒自號“大趙天王”。公元349年,再仿漢制,改稱皇帝,遷都於鄴城(今河南境內),石季龍終於當上了皇帝。
後趙在中國歷史上存續了33年,統治著今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及江蘇、安徽、甘肅、遼寧等大片地區。雖然統治中原的時間不長,但造成的破壞並不小。
聽說漢人墳墓中都隨葬有大量財寶,既愛好古董收藏,又十分貪財的石皇帝,便幹上了盜墓的勾當,把國內有點名氣的墓冢統統挖開,盜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