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多水電站

四川省九龍縣石多水電站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三岩龍鄉境內,規劃裝機40MW,年發電量1.8億kW·h,正常蓄水位2516m。流域水電規劃將石多水電站推薦為首期開發工程。

《四川省九龍縣三岩龍河流域梯級電站規劃》,推薦的幹流梯級電站布置方案為第一級 石埂水電站、第二級 三岩龍水電站、第三級 石多水電站。是三岩龍河幹流上規劃梯級開發的第三級水電站。該水電站主要由攔河閘壩、發電引水系統、發電廠房等組成,主要開發任務為發電、兼顧生態環境用水,無通航、漂木、灌溉等其它綜合利用要求。該電站的工程設計由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承擔,工程設計指標為:正常蓄水位2516.0m,死水位2514.0m,總庫容11萬m3,調節庫容6萬m3,具有日調節能力;電站採用引水式開發,引水線路長6.9km(工程壩址位於三岩龍河幹流柏林溝匯口下游約400m處,右岸引水至三岩龍河幹流石多索橋上游約850m處建廠發電);電站裝機容量40MW,多年平均發電量18205萬kW·h;工程庫區淹沒影響移民1戶(共6人),減水河段分布有20座水磨房和1座小水電站;工程占地面積21.98hm2(其中永久占地5.85hm2,臨時占地16.13hm2),施工總工期33個月,總投資33935萬元。

石多水電站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由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和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共同完成,編制的《四川省九龍縣石多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於2013年1月通過了四川省環保廳委託四川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組織的技術審查。鑒於工程建設位址與雅礱江幹流楊房溝水電站庫區回水有一定關係,按照“支流服從幹流”的水電開發管理要求,評價單位根據楊房溝水電站的設計進程及其項目環評成果(包括批覆意見),對相關問題(與楊房溝水電站庫區回水位的銜接關係、水生生態及魚類資源保護措施要求等)進行了核實,據此充實、完善的“報告書”相關內容,按照水電工程項目環評新要求對“報告書”進行了全面覆核及形成了“報告書(報批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境保護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水電建設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與管理政策要求,本次環評再一次向公眾公示石多水電站工程的環評成果及評價結論等相關信息並歡迎索取、查閱“報告書(報批本)”電子件,同時配合開展一次公眾參與調查工作(公眾參與調查表的發放與回收)。

二、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主要不利環境影響問題

石多水電站具有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對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顯明效應,同時該工程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但是該工程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主要有:

1、淹沒及工程占地影響

石多水電站工程共淹沒土地68.83畝,其中耕地19.87畝、林地1畝、道路用地0.8畝、建設用地0.4畝、河灘地46.76畝。淹沒影響移民1戶,共6人,淹沒影響20座磨房,1座小水電站。

壩址工程區永久占地共需徵用土地22畝,其中耕地2.1畝,林地5.9畝,河灘地14畝。工程臨時占地172畝。總的說來,工程占用耕地面積不大,臨時占地在施工結束後可恢復原有功能,對當地農業生產影響不大。

2、水環境影響

本工程施工期水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工程開挖、棄渣、砼攪拌及澆築過程中帶來的水體渾濁度增加;施工機械、汽車等沖洗、維修帶來的油污染;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排放帶來的有機污染等。

在運行期內,主要的水環境影響主要表現為水文情勢變化,庫區可能的富營養化及電廠的生活污水影響等幾個方面。

水文情勢影響的主要河段是庫區河段和壩址至廠址之間的減水河段,庫區河段水位抬升、流速減緩、水深增加,但水庫規模小,回水僅長350m,影響較小;工程建成後,形成長約8.8km的減水河段,減水河段內流量減小,通過下泄生態流量保證減水河段基本生態用水要求。

3、生態影響

本工程建成後,對庫區河段來說,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壩後水位將有所抬升,水體體積和水面面積將增加,庫內流速將減緩,庫區江段河道轉變為緩流河道,從上游至壩前流速逐漸減小。攔河壩與廠址之間將形成8.8km長的減水河段,與水電開發前的天然狀況相比,河道內水量將大幅度減少,對該河段內水生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必須下泄一定的生態環境流量;但河段內沿河兩岸居民耕地稀少,灌溉及居民生活用水基本由閘址下泄的生態流量解決,總體來講需水量不大。因此工程建設對下游村莊的生產生活用水影響不大。

本工程的建設對陸生動植物的直接影響主要來自於工程施工、水庫淹沒。工程施工時將破壞壩址兩岸、廠房附近、料場、施工公路沿線的地表植被,工程完工後採取水土保持措施,植被將得到恢復;僅水庫淹沒會損失部分植被,但建庫後,庫周有了濕潤環境,植被綠化將大有改善;根據實地調查,在調查區域內海拔較高、植被狀況較好的森林中有松茸分布,而在評價區域,特別是工程施工的直接影響區域,調查未見其分布,不存在直接影響。在工程建設期間也對影響區域內的動物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三、環評提出的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1、水環境保護措施

石多水電站所在的三岩龍河流域屬II類水域,根據要求,在工程的施工期和運行期均不允許向三岩龍河流域排放廢水。因此需加強施工區生產廢水管理與處理,基坑廢水、篩分沖洗水及機修、車洗等生產廢水處理。

對以砂石骨料沖洗、混凝土養護和拌和產生的廢水,其污染物主要為SS,設定調節池沉澱池,經沉清後回用;對機修、汽車沖洗、機械設備沖洗等產生的含油廢水,需設定隔油沉澱池進行隔油等處理;對生活污水結合未來管理區的建設採用成套的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後可回用於灑水降塵、綠化或農田施肥,不外排。

運行期,對電廠職工生活污水提出可行可靠的防護措施,不外排,因此不會對三岩龍河流域水質產生較大影響。

以上措施能有效控制工程廢(污)水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技術經濟可行。

2、大氣、噪聲防護措施

主要提出從源頭上控制,並加強管理等措施。

3、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本工程建設可能影響的植物種類、數量相對較多,但是大多植物種類分布廣泛,屬於該區域的常見種。工程的實施雖然會直接或間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對物種的分布和生存不會造成大的損失。

加強施工人員生態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人員的環保意識,嚴格要求施工隊伍有組織、有計畫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季節和作業時間,最佳化施工方案,儘可能減少對現有植被的破壞;開挖跡地及時處理;控制施工影響範圍及施工人員活動範圍等。結合水保方案,強化渣場的檔防、排水等工程措施和植樹、種草等植物措施。植物措施選取當地常見且適生的樹種和草種,以保證與區域景觀協調一致。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確實需要砍伐的林木,建設單位要及時到保護區管理部門和當地林業主管部門辦理相關的批准手續;對有保護價值的植物,要採取設定警示牌進行保護,必要時應移栽至安全地段。在施工結束後,應儘量利用當地的原生植物資源及時進行恢復,以保護本地的生物多樣性。

對於工程區附近動物的保護,主要是儘量減少施工對植被的破壞,使對動物棲息地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再有,儘可能地在施工後期對植被進行恢復;做好有關保護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宣傳工作,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嚴禁非法獵捕野生動物。

為防止施工期和運行期因施工人員和居民對魚類的過度捕撈而造成的魚類資源人為損失,強化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嚴格施工期雷管、炸藥管理,杜絕炸魚、電魚和毒殺魚類等違法行為的發生;劃定每年的禁漁期和禁漁河段,嚴禁捕撈,以保護魚類的繁殖,減輕對該下遊河流魚類資源的過度捕撈;採用一定的增殖放流方式,以補償因工程造成的魚類影響。

4、固體廢物處理措施

將工程開挖的棄渣運入棄渣場;施工中產生的生活垃圾,應定點堆放,設若干垃圾箱,垃圾定期清理後焚燒處理。

四、“報告書”及項目環評主要結論

1、產業政策與規劃的符合性分析結論

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訂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 第21號2013.2.16)規定,水力發電列為該目錄中“第一類 鼓勵類”的電力項目,因此石多水電站的建設符合國家現行產業政策的有關要求。

根據《四川省九龍縣三岩龍河流域梯級電站規劃》,推薦的幹流梯級電站布置方案為第一級石埂水電站、第二級三岩龍水電站、第三級石多水電站。規劃的石多水電站裝機40MW,年發電量1.8億kW·h,正常蓄水位2516m。流域水電規劃將石多水電站推薦為首期開發工程。

根據三岩龍河的水能資源特點與當地環境特徵,工程預可研階段綜合考慮了工程地質條件、施工難度、電站規模與經濟指標、交通條件等因素,提出的石多水電站設計建設方案與流域水電規劃推薦方案一致。石多水電站的選址位置、開發方式、建設規模、工程任務等方面均與流域水電規劃相符。

2、工程設計的合理性分析結論

(1)壩址選擇的合理性分析結論

石多水電站由於受三岩龍鄉政府所在地居民點地面高程和二級三岩龍水電站尾水位的限制,考慮工程布置、政策處理及經濟投資等因素,宜將石多水電站壩址選擇在三岩龍幹流與柏林溝匯合口以下約250m至420m範圍內的峽谷河段。工程設計將壩址選擇在三岩龍河幹流與柏林溝交匯處、三岩龍鄉政府所在地下游約400m附近,選擇的壩址位置為峽谷河段,河床寬約40.0m~50.0m,河床高程2505.0m~2508.0m,兩岸為階地和岸灘,右岸有三岩龍鄉鄉村道路通過,交通條件較好。且具備工程建設所需的地形、地質條件。壩址上游相對開闊,利於布置施工場地。

壩址的選擇避開了三岩龍鄉集中居住區,已儘可能減小了對三岩龍鄉的淹沒損失及壩址施工對三岩龍鄉的影響。因此壩址的選擇是合理的。

(2)引水線路選擇的合理性分析結論

石多水電站工程設計擬定了左、右岸引水線路。從地形條件上看,左岸引水隧洞沿線山坡陡峻,施工支洞布置困難,引水隧洞和壓力管線施工條件差,且廠址處河道左岸為懸崖,無合適廠址,須跨溝建廠。從地質條件看,石多壩址~廠址河段左岸發育有三岩龍斷層,左岸引水隧洞與斷層相距較近,且隧洞穿越斷層段圍岩工程地質條件較差,而右岸引水隧洞圍岩以燕山期黑雲母花崗岩為主,圍岩完整性較好。因此環評認為右岸發電引水線路和左岸發電引水線路相比,雖然發電效益稍小,但隧洞長度短,沿線地形、地質條件較好,建築物布置相對簡單,因此石多水電站發電引水線路選擇布置在右岸。引水線路的選擇是合理的。

(3)廠址選擇的合理性分析結論

工程設計中擬定了上、下廠址兩個方案。上廠址位於三岩龍河石多索橋上游約850m處,距三埡宮溝與三岩龍河匯合口約2.0km。下廠址位於石多索橋上游約520m處,距三埡宮溝與三岩龍河匯合口約2.3km。

兩個廠址的環境條件相差不大,工程設計推薦的是上廠址方案,該廠址位於距雅礱江匯合口上游約1.1km的右岸河漫灘上,廠址位置地面高程為2101m左右。該廠址避開了幹流楊房溝電站的回水影響,同時工程廠址區附近人類活動很少,外環境簡單。環評認為廠址的選擇是合理的。

(4)正常蓄水位與死水位選擇的合理性分析結論

石多水電站工程設計擬定2515m、2516m和2517m三個正常蓄水位方案。三岩龍鄉淹沒損失、調節庫容和工程布置是石多水電站正常蓄水位擬定時的主要制約因素。確定正常蓄水位時應儘可能減少移民,減少耕地和林地淹沒。綜合淹沒損失、工程布置和日調節的需要等因素,選擇正常蓄水位2516m。工程設計推薦的水庫正常蓄水位是合理的。

石多水電站為高水頭電站,主要任務為發電,兼顧生態環境用水,無灌溉、航運等功能,閘門高度僅4.0m,因此發電、灌溉、航運、水輪發電機組、閘門製造等方面均不受死水位制約。根據地形條件,電站取水口取水口底高程應高於泄洪沖砂閘的底板高程2508m。為滿足工程布置要求,死水位在2513.5m以上。工程設計選擇的死水位2514m是合理的。

3、工程施工規劃方案的合理性分析結論

由於本工程施工區河谷相對較狹窄,人均耕地少,工程各施工區布置餘地較小,施工布置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布置形式,優先利用坡地、荒地和河灘地,充分利用開挖棄料填平溝壑作為後期施工場地。根據樞紐布置情況,本工程計畫布置3個施工區:分別為攔河壩施工區、引水隧洞施工區和發電廠房施工區。工區的布置依據工程總體布置,結合地形、地質、環境條件等因素進行布置,工程工區布置是合理的。

工程設計了2個料場,分別位於攔河壩區和發電廠區所需砂石料主要分別利用壩區上游附近的1#料場和發電廠區上游附近的2#料場。兩處料場均不涉及敏感目標和因素,所需用料能滿足質量和用量要求,料場的設定總體是合理的。

在工程設計中,共布置了10個渣場,本次環評聯合水保,在對工程區域深入踏勘的基礎上,對渣場的布置進行了深度最佳化,最終推薦了5個渣場,並向設計單位進行了反饋,設計單位接受了環評和水保提出的渣場布置最佳化建議和意見,並落實到了下一階段的工程設計中。

總的說來,工程設計規劃的施工方案總體合理,但在下一階段的設計中,應根據環評和水保的最佳化建議與要求,在深入工程現場調查與踏勘的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工程施工方案。

4、工程主要不利環境影響預測分析結論

(1)水環境影響預測分析結論

石多水電站工程屬Ⅱ類水域功能區,在石多水電站施工期間,各類廢(污)水禁止向三岩龍河排放,但在基礎開挖等涉河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水環境產生一定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為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水變得渾濁,SS濃度增大,這種影響不會改變水體的化學性質,在施工結束後,將會恢復原狀,河水回到清澈狀態。

在運行期內,閘壩以下將形成長約8.8km的明顯的減水河段,在該河段內,流量減少,水環境容量相應地減少。根據調查,在該河段內,無工業企業集中排污口,當地以農耕為主,當地村民的生活污水均未直接向水體排放,而是通過旱廁或糞池收集後用於農作,因此污染源強作用不大,儘管減水河段水環境容量減少,但不會造成水環境污染。

在減水河段內,水文情勢改變明顯,除了造成水生生態環境的明顯改變外,還會使得下游分布的20座水磨房和1座小水電站難以正常運行(經調查,該20座水磨房均無轉經功能),本工程建成後將取代原小水電站向當地供電,水磨房將改變為以電作能源。此外,建設單位將向受影響的水磨房、水電站進行經濟補償,能消除因減水帶來的社會環境影響問題。

在運行期內,壩址將下泄生態流量,在下游約0.26km和6km處分別有絨古溝和三埡宮溝兩條較大支溝匯入,此外沿途還有一些小溪溝匯入,區間匯流補水將有利於緩解減水河段的水生生態影響。

(2)生態影響預測分析結論

在三岩龍河流域內,有紅豆杉、松茸等珍稀需保護的植物分布,但不在工程施工影響範圍內,因此工程的建設不會對流域內珍稀需保護的植物產生不利影響。

在三岩龍河流域內,分布有獼猴、斑羚、黑鳶和白腹錦雞等四類珍稀保護動物。根據生態專題調查報告,黑鳶較為常見,主要是可見於在評價區上方的空中飛翔,斑羚可見於陡峭的崖坡,或在崖石旁、岩洞或叢竹間的小道上發現活動的痕跡,但種群數量較小。據訪問當地的老百姓,獼猴和白腹錦雞在冬季可見於河谷區域,但在實際調查中沒有發現實體。工程施工範圍不涉及其棲息地,不會帶來直接影響,但在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噪聲、施工人員活動等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驚擾,使其轉向別地覓食或嬉戲,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和管理,不得偷獵。總的說來,工程建設不會對野生動物造成明顯不利影響。

石多水電站建成後,將改變評價河段的水文情勢,從而對評價河段的水生生態造成明顯影響。在浮游藻類方面,在庫區內適宜低溫、急流的硅藻門如舟形藻、脆桿藻和針桿藻等將會減少,而適宜緩流生長的藻類,特別是藍藻門和綠藻門種類和生物量會逐漸增加;在減水河內基本維持現狀;庫區和減水河段內的水生維管束植物仍將維持現在的貧乏狀況;對浮遊動物而言,在石多水電站庫區內,大型枝角類和橈足類的生物量可能會有所增加,枝角類會出現網紋溞等種類;橈足類中的真劍水蚤、盪鏢水蚤和各種溫劍水蚤都會出現,因此庫內水域浮遊動物的生物量得到一定增加。但在經過數年後,洄水段和庫區形成較穩定環境,浮遊動物的組成和生物量也將逐漸穩定。減水河段由於水量減小,夏季升溫較快,浮遊動物種群數量和生物量可能較天然狀況有所增加,冬季則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局面;對底棲動物而言,庫區內水流速度將明顯減緩,泥沙和有機物淤積增多,對於適合緩流生境的水生寡毛類和螺類將產生有利的影響;而對大量需要在岩石上等附著或隱蔽,在激流高氧水體中才能生存的種類影響較大,如水生昆蟲的蜉蝣目等的種類在庫區內將會減少;在減水河段內,由於閘壩的攔蓄作用導致有機質含量的降低,底棲動物的組成和數量也可能隨之減少。

石多水電站影響水域內分布有8種魚類,大部份魚類適宜流速0.2m/s至3m/s的流水生境。石多水電站建成後,庫區河段的裂腹魚類和石爬鮡類等急流生活魚類將上移到庫尾流水水境河段,由於生存的空間縮小,種群也相應減小;軟刺裸裂尻魚和高原鰍類等適應性強、分布廣泛的魚類,數量會適量增長;減水河段的因生存環境變化,魚類的種群、數量將受到影響。同時該河段在洪水期是雅礱江中游幹流裂腹魚類上溯產卵、索餌的水域,石多水電站建成後,壩下河段減水的流量將明顯小於天然流量,裂腹魚類的上溯水域將明顯受到不利影響。

石多水電站影響水域天然情況下坡度大(50‰以上)、水流湍急,適宜魚類產卵的場所較少,產卵場集中分布在石多水電站廠址上游2km及其下遊河段內,主要是裂腹魚類在這些河段產卵繁殖內。由於上述的產卵場絕大多數分布在石多水電站壩下及廠址區河段,該電站建設導致的減水河段對這些產卵場的影響較大,需石多水電站在魚類產卵繁殖期實施生態調度,加大壩址處的生態流量下泄量,儘可能緩解對魚類產卵繁殖的不利影響。

由於石多水電站影響水域的魚類是喜流水魚類,因此對索餌場要求不高,在水流較緩沱、灣處的淺水區均是魚苗的索餌場,成魚索餌場主要在急流淺灘處。所以在庫區的分布較多,水庫形成後,水面擴大、水體加深、水流速變緩,水庫區有機質沉積增多,餌料生物將變得更豐富,庫區的淺水區為魚類新的索餌場,但減水河段的索餌場將受到一定影響。

石多水電站庫區水域,深槽、沱灣分布較多,主要的越冬場集中在電站廠址下遊河段,特別在雅礱江中游幹流上的楊房溝電站建成後,由於水體加深,越冬場面積將會擴大,主要越冬魚類為裂腹魚類和石爬鮡類等。水庫建成後,而在減水河段內的越冬場因水體變淺,有的不適宜魚類越冬而消失,加上大量泥沙沉積將越冬場所覆蓋,但庫區淹沒區較寬,在庫區4~10m左右亂石多,凹凸不平的場所將形成魚類新的越冬場。

在石多水電站影響水域中,生活著2種四川省級保護魚類:長絲裂腹魚和青石爬鮡,根據其它水域各水電站監測現狀,上述2種省級保護魚類在電站修建後將在庫區消失,會上移到庫區以上水域棲息。

石多水電站影響水域分布的5種長江上游特有魚類,除2種省級保護魚類外,還有短須裂腹魚、四川裂腹魚和黃石爬鮡等3種。水庫形成後,沿岸淺灘生態環境將消失,因此上述3種魚類中的黃石爬鮡在庫尾河段可能有殘存,而四川裂腹魚和短須裂腹魚主要分布在廠址至河口段,所以對此兩種魚類的影響不大。

5、主要不利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及其有效性分析結論

(1)施工期不利影響減緩措施

針對石多水電站工程處於Ⅱ類水域功能區的實際,本次環評提出各類廢(污)水禁排的總體要求,為了確保這一要求得以落實,提出了砂石骨料加工廢水、混凝土拌和沖洗廢水採用沉澱處理後回用於再生產過程;含油污水經隔油處理後回用於降塵;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防滲旱廁收集後清運作農肥的具體措施和要求。水環境保護措施能確保各類廢(污)水得到可靠處置,不會直接向三岩龍河排放,能滿足相關管理要求。措施可行、有效。

對於工程施工期間的環境空氣和噪聲的影響減緩方面,從源強控制、最佳化施工方法、合理施工場地布置、工程避讓等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控制方案,可有效減緩工程施工對三岩龍鄉等環境敏感點的影響,措施可行,有效。在施工結束後相應影響也即消除。

在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方面,工程棄渣及時清運至本次環評結合水保最佳化推薦的5處渣場可靠堆存,對於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環評提出採用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焚燒爐布置在遠離村莊的下游開闊地,焚燒爐選擇國內同類工程套用過的可靠品牌,焚燒後的飛灰採用水泥固化後與工程棄渣一併堆存。該措施可避免向外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二次污染,也可避免選擇場地填埋的選址問題和後期的污染問題,可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焚燒後的飛灰固化處理後不會產生危害,該措施可行,有效。

在施工過程中,應強化對陸生生態的保護問題。本次環評從森林防火、生態跡地恢復、工程避讓、生態補償、施工管理等角度提出了相應的陸生生態保護措施。上述措施可有效減緩工程施工過程中帶來的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運行期環境保護措施

在工程運行期內,首先是庫底清理,其次是污染源控制,此外重點對石多水電站工程下泄生態流量的大小及其工程措施提出了明確要求和方案,確保下泄流量不受人工控制,以滿足下游減水河段基本生態用水要求。

在水生生態尤其是魚類保護方面,根據水生生態專題報告,石多水電站影響水域有魚類8種,其中省級保護魚類2種,長江上游特有魚類5種,四川省重點保護魚類分別是長絲裂腹魚和青石爬鮡;長江上游特有魚類分別是短須裂腹魚、長絲裂腹魚、四川裂腹魚、青石爬鮡和黃石爬鮡。,三岩龍河流域中,除了短尾高原鰍和東方高原鰍分布於三岩龍河石多水電站壩址以上的中上遊河段外,其他的主要魚類均分布於石多水電站壩址以下河段,尤其集中於石多水電站廠址以下河段,在石多水電站壩址及以上河段均無分布,在上述主要魚類中,僅長絲裂腹魚為洄游性魚類,且僅在產卵季節作短距離洄游。

三岩龍河流域比降大,尤其是石多水電站所在的河段,長約8km的河段,落差約400m,平均比降達50‰;在該河段內,跌水現象普遍,有的跌水高度達3m以上,因此上、下游間魚類資源的交換、洄游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岩龍河流域分布的幾種主要魚類,在金沙江、雅礱江等主要河流中均有分布,且在三岩龍河流域中這幾種主要魚類的生物量均不大,因此不會因三岩龍河流域石多水電站的建設導致這些魚類種群的消亡。根據四川省水產研究所編制的水生生物專題報告,九龍河開發後,將伍須河的伍須海溝全流域、五須河大鋪子電站以上長約41km的幹流河段作為替代生境,本次三岩龍河流域開發,也將該河段作為魚類棲息地予以保護,三岩龍河流域所調查到的8種魚類在該河段內均有分布,替代生境的營造對魚類資源的保護會起到積極有效作用。石多水電站建設將實施魚類增殖放流,近期(施工期、電站投產後的前3年,總計5年)採取外購方式每年放流短須裂腹魚、長絲裂腹魚、四川裂腹魚各1萬尾,後期根據放流效果監測與三岩龍河水電開發環境影響的回顧性評價,再確定其放流魚類與放流數量。

綜上,本次環評採納水生生物專題報告的意見,石多水電站建設過魚設施是不必要的。在三岩龍河流域的水電開發中,應重點落實魚類棲息地保護、增殖放流、生態流量泄等魚類保護措施,同時加強魚類保護宣傳,強化漁政管理。上述措施能確保三岩龍河流域內的主要魚類不因三岩龍河流域水電開發而在該流域消亡。

6、石多水電站工程建設的環境可行性結論

石多水電站工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符合三岩龍河流域水力資源開發總體規劃,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項目所在地區域環境質量現狀良好,無制約本工程興建的重大環境要素;通過工程建設環境影響影響預測,工程實施將會帶來交通、水環境、水域生境、生態環境及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響;通過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可以有效減緩施工帶來的環境影響問題。根據前兩次公眾參與調查,工程區域內的公眾支持本工程的建設。環評認為:在認真落實本環評報告書提出的環保對策措施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礎上,本項目的建設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