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星圖

石刻星圖

石刻星圖,古代刻有星宿位置的石頭。我國最早的兩幅筆致工整的石刻星象圖,是近年在杭州五代時期(907—960)的吳越王錢元瓘(guà貫)及其次妃吳漢月墓中出土的。這兩幅石刻星象圖刻制著二十八宿和拱極星等部分星宿,每個石刻圖上大約有一百八十顆星,這些星的位置相當準確,星象刻畫也比較逼真,是探討傳統星象變遷的珍貴史料。

最早的石刻星圖
我國最早的兩幅筆致工整的石刻星象圖,是近年在杭州五代時期(907—960)的吳越王錢元瓘(guà貫)及其次妃吳漢月墓中出土的。這兩幅石刻星象圖刻制著二十八宿拱極星等部分星宿,每個石刻圖上大約有一百八十顆星,這些星的位置相當準確,星象刻畫也比較逼真,是探討傳統星象變遷的珍貴史料。
最早的比較齊全的石刻星圖
江蘇省蘇州市保存著一幅石刻星圖,它是根據北宋元豐年間(1078—1O85)時觀測結果。於南宋時期的1247年刻制的。圖中共刻一千四百四十顆星,並刻有銀河以及通過二十八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標誌星,叫做這一宿的距星)的經線二十八條。這一石刻星圖刻制比較精確,包含的星數比較齊全。是我國最早的比較齊全的石刻星圖,它為我們了解古代恆星的知識和古代星區的劃分,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