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外翻

瞼外翻

瞼外翻是瞼緣離開眼球、向外翻轉的反常狀態。輕者瞼緣於眼球離開,重者暴露瞼結膜,甚至眼瞼全部外翻。瞼結膜常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合併瞼裂閉合不全。根據患者的病史以及臨床表現,容易診斷。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瞼外翻瞼外翻

瞼外翻是下瞼結膜向外翻轉,致眼瞼與眼球不能密切接觸,瞼裂閉合不全。瞼結膜因外翻後長期暴露而易發生慢性結膜炎,導致分泌物增多,結合膜乾燥、肥厚並充血。

上瞼外翻,由於角膜暴露易並發角膜炎和角膜外傷,使視力下降,甚至失明。下瞼外翻,因淚點不能與眼球緊貼,致發生溢淚。即使是輕度的瞼外翻,功能損害不重,也因外觀不美而需要矯正。

瞼外翻按其發生原因可分為瘢痕性、麻痹性、老年性、痙攣性四類。矯正手術的種類較多,大體可分為縫縮法、皮瓣法、植皮法等。前者適用於輕度的瞼外翻;皮瓣法適用於較重的瞼外翻;後者在瘢痕性瞼外翻套用最多。

疾病病因

瞼外翻瞼外翻病因

1、瘢痕性:由於眼瞼外傷、燒傷、眼瞼潰瘍、眶骨骨髓炎或瞼部手術不當等所造成的皮膚瘢痕牽引所致。

2、痙攣性:由於眼瞼皮膚緊張,眶內容充盈眼輪匝肌痙攣壓迫瞼板上緣(下瞼的瞼板下緣)所致。常見於患泡性結角膜炎的小兒,或高度眼球突出的患者。

3、麻痹性:僅見於下瞼,由於面神經麻痹,眼輪匝肌收縮功能喪失,下瞼依其本身的重量下垂面形成外翻。

4、老年性:僅見於下瞼,由於老年人的眼輪匝肌功能減弱,眼瞼皮膚及外眥韌帶也較鬆弛,使瞼緣不能緊貼眼球,終因下瞼本身重量下墜而外翻。加上外翻引起的淚溢、慢性結膜炎,使患者頻頻向下擦淚,加劇了外翻的程度。

疾病症狀

(1)因淚小點外翻,發生溢淚。
(2)暴露部分的結膜變充血肥厚乾燥粗糙甚至呈表皮樣改變。
(3)嚴重者可導致瞼閉合不全及暴露性角膜炎。

臨床表現

瞼外翻瞼外翻表現

(1)輕度:僅有瞼緣離開眼球,但由於破壞了眼瞼與眼球之間的毛細作用而導致淚溢。

(2)重度:瞼緣外翻,部分或全部瞼結膜暴露在外,使瞼結膜失去淚液的濕潤,最初局部充血,分泌物增加,久之乾燥粗糙,高度肥厚,呈現角話。下瞼外翻可時淚點離開淚湖,引起淚溢。更研究時,瞼外翻常有眼瞼閉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護,角膜上皮乾燥脫落,易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潰瘍

疾病分類

瞼外翻瞼外翻分類

瞼外翻可分為三類:

1、瘢痕性瞼外翻 眼瞼皮膚面病斑痕收縮所致。瞼皮膚瘢痕可由創傷燒傷、化學傷、眼瞼潰瘍、瞼緣骨髓炎或臉部手術等引起。

2、老年性瞼外翻 僅限於下瞼。由於老年人眼匝肌功能減弱,眼瞼皮膚及外眥韌帶也較松馳,使眼瞼不能僅貼眼球,並因下瞼重量使之下墜而引起。

3、麻痹性瞼外翻 也僅限於下瞼。由於面神經麻痹,眼輪匝肌收縮功能喪失,又因下瞼重量使之下墜而發生。

疾病病理

1、瘢痕性瞼外翻 眼瞼皮膚面病斑痕收縮所致。瞼皮膚瘢痕可由創傷、燒傷、化學傷、眼瞼潰瘍、瞼緣骨髓炎或臉部手術等引起。老年性瞼外翻 僅限於下瞼。由於老年人眼匝肌功能減弱,眼瞼皮膚及外眥韌帶也較松馳,使眼瞼不能僅貼眼球,並因下瞼重量使之下墜而引起。

2、麻痹性瞼外翻 也僅限於下瞼。由於面神經麻痹,眼輪匝肌收縮功能喪失,又因下瞼重量使之下墜而發生。

易混疾病

瞼外翻應與風牽出瞼相鑑別:二者均有眼瞼外翻,但風牽出瞼多限於下瞼,且無瘢痕;而本病多因胞瞼自病,是瘢痕收縮而成,上下眼瞼均可發生。

風牽出瞼多因胃經積熱,肝風內盛,以致風痰濕熱上攻,氣滯血壅所致。由於瞼弦翻轉,眼瞼不能閉合,常感眼部乾燥裎痛,甚至發生角膜炎。多發於下瞼。

適應症

 瞼外翻 瞼外翻
1、因疤痕、瞼緣鬆弛,老年性眼輪匝肌鬆弛等原因所致瞼緣外翻伴溢淚;
2、瞼緣外翻所致眼乾不適;3)瞼緣外翻明顯影響美觀。
瞼外翻禁忌症:
1、眼部急性炎症;
2、嚴重疤痕體質;
3、有全身出血性疾病。

治療方案

瞼外翻瞼外翻治療

(1)瘢痕性。瞼外翻須手術治療,游離植皮術是最常用的方法,原則是增加眼瞼前層的垂直長度,消除眼瞼垂直方向的牽引力。

(2)老年性。輕者,應囑其向上擦淚,以減少或防止外翻加劇。重者手術矯正,以縮短瞼緣為原則,最簡易的方法是在結膜瞼板層及皮膚肌肉層各作一個三角形切除,然後縫合之。瞼外翻也可行整形手術,作“Z”形皮瓣矯正,或以“V”、“Y”改形術。

(3)麻痹性。輕者塗眼膏及眼墊包紮,重者應行眼瞼縫合術以保護角膜。瞼外翻關鍵在於治療面癱,可用眼膏、牽拉眼瞼保護角膜和結膜,或作暫時性瞼緣縫合術。依患者瞼外翻的病因不同而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是致關重要的,合理的手術操作能達到手到病除的效果。術後需包紮,服用抗菌素,依手術方式不同術後拆線時間各有長短。

適應症:1)因疤痕、瞼緣鬆弛,老年性眼輪匝肌鬆弛等原因所致瞼緣外翻伴溢淚;2)瞼緣外翻所致眼乾不適;3)瞼緣外翻明顯影響美觀。

禁忌症:1)眼部急性炎症;2)嚴重疤痕體質;3)有全身出血性疾病。

手術整形

瞼外翻瞼外翻手術

以1∶20萬腎上腺素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於預定手術區域行局部浸潤麻醉,作下瞼緣灰線下1~2mm切口,外眥部
向外下方延伸約5mm,與外眥部夾角約135°。下瞼皮下潛行剝離至骨性眶緣投影處或稍下方,形成皮瓣,注意皮瓣的游離範圍需充分,且不可殘留間隔。在皮瓣下方剪開眼輪匝肌,瞼緣下方眼輪匝肌給予適量部分保留,在眶隔表面上分離眼輪匝肌,形成與皮瓣形態一致的眼輪匝肌瓣。

打開眶隔,將眶隔內疝出的脂肪還納復位,如眶隔脂肪較多且眶隔強度尚可,予適量切除。橫向摺疊縫合眶隔2~3針以緊縮眶隔,向外上方提緊眼輪匝肌瓣,在外眥下方楔形切除適量鬆弛的眼輪匝肌,斷端間斷縫合,必要時可固定在外側眶緣的骨膜上,以加強下瞼的支撐力。注意切除眼輪匝肌必須適量,過多可致下瞼退縮,甚至形成下瞼外翻。囑受術者睜眼向上並大張嘴,在下瞼張力最大的情況下,切除多餘的鬆弛皮膚,以8-0可吸收縫線連續縫合切口。

用藥安全

瞼外翻瞼外翻用藥

1、首先是病因治療,消除引起眼瞼痙攣或麻痹的因素,其目的是使淚點恢復到正常位置。

2、防止眼球乾燥,保護角膜,可經常在結膜囊內塗以抗生素眼膏。

3、瘢痕性瞼外翻或合併瞼裂閉合不全者,需進行手術矯正。對於經過病因治療無效的痙攣性或麻痹性瞼外翻,亦可施行手術。

4、眼袋手術後,由於水腫瘀血等原因,造成輕度的下臉外翻,可不必特殊處理,一般在2—3個月內可自行恢復正常。但對於嚴重的瞼外翻,修整十分困難,與美容的願望相違背。

5、儘管有部分併發症是由於自身體質所造成, 但大多數併發症是由於術者的基本素質、專業修養及審美觀點所造成,故去眼袋時,要慎重選擇醫生。

預防措施

一般在進行眼部矯正手術預防,首先加強眶隔膜,提緊眼輪匝肌,最後去除多餘的皮膚。然而,有部分醫生,錯誤地把眼袋的矯正,認為是皮膚的提緊,而忽視眶隔膜及眼輪匝肌的縮緊。如皮膚去除量合適,而未處理眶隔膜及眼輪匝肌,眼袋將很快復發。如果皮膚去除過多,就會適成下瞼外翻。近幾年,許多學者都一致認為,眼袋的矯正手術效果,眶隔的加強,眼輪匝肌的提緊比皮膚去除,顯得更為重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