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信幸

真田信幸

真田信幸真田信幸(伊豆守、信之),別名叫源三郎,戒名叫鉄厳一當大居士,永祿九年(1566)生於甲府,死於萬治元年10月17日(1658年11月12日)。

基本信息

人物概述

真田信幸真田信幸

真田信幸(1566年-1658年11月12日),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戸時代的大名之一,松代藩初代藩主。幼名源三郎,初名信幸(のぶゆき),為真田昌幸之長男,兄弟有真田信繁(幸村)、真田昌親、真田信勝。正室為德川家康養女小松姬(實為本多忠勝之女),側室為真田信綱之女,育有子嗣真田信吉、真田信政、真田信重。大阪之陣時,信之屬於德川方面,有著相當活躍的表現。享年93歲,非常長壽。法名鐵嚴一當大居士。

真田信幸幼年時期因父親昌幸臣服於武田家,而作為武田家人質。1582年(天正10年)武田家被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聯軍滅亡之後,信幸逃到父親所在的信濃上田城。1585年(天正13年)德川家康要求昌幸開放上田城而被昌幸拒絕,信幸與父親一起迎擊德川家康軍(第一次上田合戰)。之後昌幸跟隨豐臣秀吉,而信幸則為了真田家與德川家之間的和睦而成了德川家家臣。家康對於信之的才能有著很高的評價,並收養本多忠勝之女後將其嫁給信幸。

關原合戰時,信幸身為隸屬德川家的東軍,與屬於西軍的父親昌幸、弟弟幸村對決,跟隨德川秀忠對上田城展開攻擊(第二次上田合戰)。西軍戰敗後信幸幫父親向家康求饒,昌幸流放紀州國九度山,並將來自父親的諱名“幸”改為“之”。戰後信幸所擁有的上田、沼田領地增加了9萬5000石,成為上田藩藩主。

大阪之陣時,信之屬於德川方面,有著相當活躍的表現。戰後移封至松代,配合沼田得到了13萬石領地。享年93歲,非常長壽。法名鐵嚴一當大居士。

成長事跡

真田信幸真田信幸

“處事柔和,可忍辱負重。言語不多,有怒氣也只會放在心裡。” 這些話就是真田信幸的親弟弟真田左衛門佐信繁(幸村)對他的評價。

信州松代藩十萬石的藩祖真田伊豆守信幸的事跡被他的父親昌幸和弟弟信繁所發出的耀眼光芒所掩蓋,變的不為人所知。

真田信幸生於永祿九年(1566年)。他是真田昌幸的嫡男,生母是昌幸的正室山手殿。因為比弟弟真田幸村早一年出生,所以得到了源三郎的幼名。當時的真田家不過是一個地方豪族,轉仕武田家、北條家、上杉家、德川家各家。真田昌幸也為稱為“表里比興之人”。就在這個由織田政權向羽柴政權交接的時代,源三郎元服,改名信幸。然而在這之後,昌幸把信幸派往支城沼田城,讓他作為真田家的分家。一說是昌幸溺愛次男信繁,故而疏遠信幸。也有說是因為信幸擁有六尺的高大身材,完全不象身材瘦小的昌幸,反而是與他的祖父真田一德齋幸隆極為相似。昌幸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了自己所敬畏的父親的影子,因此開始疏遠信幸。

真田信幸的名字首次登上歷史舞台是在天正十三年(1586年)真田軍迎擊德川軍的第一次上田合戰上。當時信幸指揮先鋒部隊擊破鳥居元忠旗下的德川軍。在父親昌幸的薰陶下,信幸同樣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武人。那時正在上杉家做人質的信繁並沒能參加這次戰鬥。

信幸二十四歲時結婚,妻子是德川四天王中的一人本多平八郎忠勝的女兒小松殿。之後,信幸開始慢慢接近德川家康,他那溫厚誠實的品格受到德川家康本多忠勝的喜愛。慶長五年(1600年),真田家的三人昌幸、信幸、信繁在關原合戰的前夜做出了驚人的選擇。昌幸和信繁參加了石田三成的西軍,而信幸則跟隨德川家康從屬東軍。信幸不贊同與父親和弟弟那種拚死一戰的觀點,他可以看到德川家康卓越的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並相信家康才是下一個時代的王者。最終關原合戰以東軍取得勝利而告終。但是昌幸和信繁在上田城下出色防守使得德川秀忠率領的東軍第二軍至終也沒能趕上關原的決戰。最初,家康想要處以真田父子死罪,但信幸在諸將面前放言;“父親如死,信幸定當切腹。”在他的努力下,昌幸、信繁兩人被罪降一等,流配紀州九度山。信幸改名信之,棄用了父親昌幸的“幸”字。

十幾年後,大坂之陣勃發。真田信繁受豐臣秀賴的要請,進入大坂城。信繁本人沒有領地,也沒有領民,準備在大坂展示他的生命之光。而信之為了保護沼田以及上田的領民,必須向德川家表示忠節,他派出他的嫡男信吉、次男信政前往大坂。經過大坂兩陣,大坂城最終還是被攻落。信繁得到了“日本第一強兵”的決贊,與大坂城共同存亡。信之強忍下心中的悲痛,因為他的真正戰鬥開始了。喜愛信之的家康去世,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兒子秀忠。德川氏因為害怕信之勾結上田的土豪作亂,突然將他從上田移封至松代。真田信之在他九十二歲高齡的時候依然在從事政務,並在第二年將家督之位讓給信政。但是信政急死,信之又再次為了家督的相續問題而操勞。萬治元年(1659年),真田一當齋信之去世。

戰爭經歷

影視作品造型影視作品造型

天正十八年(1590),以北條方沼田城代豬俁邦憲突然奪取真田家名胡桃城為由,豐臣秀吉發動小田原征伐。對此,歷來有這是昌幸精心策劃剷除宿敵北條氏並協助秀吉統一天下的謀略一說--即故意引誘北條方攻擊自己而製造討伐的口實。已出仕家康的信幸回歸上田城助陣,三月十二日在輕井澤真田軍與前田軍及上杉軍匯合,準備經碓冰進攻由大道寺政繁據守的松井田城。信幸家臣吉田政助率領的部隊與大道寺政繁埋伏在碓冰垰的伏兵發生了遭遇戰,富永主水用鐵炮成功狙擊領兵的與良左衛門,大軍乘勢突破碓冰垰防線攻至松井田城下。據《真田家文書》記載,四月二十日昌幸給淺野長政及石田三成的信中盛讚嫡男信幸在攻克此堅城中的英勇表現。

七月十一日,北條氏政、氏照兄弟切腹,真田家的宿敵北條氏滅亡。八月,信幸獲得沼田二萬七千石的知行,開始專心經營自己的領地。《下河田村檢地帳》就記載了當年八月二十五日信幸對沼田下河田村檢地的結果。此外,信幸於十二月十九日向中之條町的和利宮和吾妻郡町的大宮岩鼓神社寄進社領,於十二月二十日給予田村雅樂尉所領安堵狀,這些都表明信幸有條不紊地治理著自己的領地。

文祿元年(1592),信幸與昌幸、信繁一起奉命前往肥前名護屋,準備渡海參加豐臣秀吉發起的侵朝戰爭,但最終並未前往朝鮮。第二年,信幸對利根郡下川田村進行了檢地。文祿三年(1594)三月,信幸與昌幸、信繁一起派遣一千六百八十名勞工參與修建伏見城。同年十一月二日,二十九歲的信幸敘任從五位下伊豆守。依據《月夜野町後閒區有文書》的記載,信幸於慶長元年(1596)二月開始修建沼田城的天守閣,至次年十一月完工,看來信幸也繼承了父親昌幸優秀的築城技術。

慶長四年(1599),豐臣秀吉死後以五奉行為核心的反家康勢力開始謀劃除掉家康,為此信幸護衛家康於閏三月二十三日移居伏見城,由此可知家康還是頗為信任和賞識信幸的。慶長五年(1600)五月三日,信幸遵照家康的上杉征伐令領兵出陣。然而七月二十一日到達下野國犬伏(櫪木縣佐野市)的父親昌幸、弟弟信繁收到了石田三成的密使所帶來的密信,邀請昌幸加入西軍,於是父子三人一起商議應該如何應對。這是決定真田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雖然此後當事三人都三緘其口,從不提起這次會談的內容,但從昌幸這樣知名的智將竟會粗暴地用木屐打斷偷看的家臣河原綱家的門牙這一點上來看,三人之間應該是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最終,昌幸沒能說服認定家康一方會勝出的信幸,與信繁一起撤兵向自己的居城上田城進發。

關於這次犬伏之別,有人認為是因為信幸與弟弟信繁分別迎娶了本多忠勝之女和大谷吉繼之女的緣故,也有人認為根本就是真田昌幸玩弄的又一次保全家名的計謀,因為這樣一來無論東軍勝利還是西軍勝利真田家都能得以保存。但個人傾向於認為這是信幸長期觀察家康與德川家的結果,正是出於對自己判斷能力的自信,才會提出應該加入東軍,而最終的結果是否真是昌幸出於謀略的安排就很難說了,因為在昌幸與信繁決定加入西軍並撤兵之後,信幸趕去向家康匯報怎么看都象是昌幸的有意安排。果然,家康於二十四日頒給信幸嘉獎狀讚賞其忠節,並於二十七日保證戰後將沒收的小縣領交給信幸。八月二十三日,信幸奉命加入德川秀忠率領的德川第二軍,取道中山道前往關原與家康率領的第一軍匯合。九月五日,昌幸拒絕了秀忠的勸降,第二次上田合戰爆發。狡猾的秀忠命信幸為先鋒攻打信繁把守的前陣,不願意手足相殘的信繁有意未做激烈抵抗就退入上田城中,將首功讓給了哥哥信幸。事實上,信繁這樣做只怕也是長期以哥哥為重的思想在起作用。

德川秀忠由於昌幸的有意挑釁而率領由譜代重臣組成的精銳部隊攻打無關緊要的上田城,可卻又久攻不下,最終沒能按規定如期抵達關原戰場。這令家康十分惱火,一度打算取消秀忠繼承人的資格,不僅因為他認為秀忠欠缺統御力,也因為這樣一來大功都被非譜代的外系諸侯奪去,致使德川自己的嫡系勢力無法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中獲得更大的權益。不用說,家康、秀忠父子對於昌幸、信繁父子是恨之入骨的,信幸卓越的處事才能也正是在此時第一次展現得淋漓盡致。

戰後,信幸深恐父親和弟弟會切腹自殺,派遣使者前往上田城加以勸阻。信幸還當眾表態願意捨棄對自己戰功的獎賞和領地,換取赦免父親昌幸與弟弟信繁。這固然可以看作是信幸情義深重,但很難說其中沒有作秀的成份。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知道,對於武士來說,榮譽是比生命還要寶貴的,若是不顧父親與弟弟的死活,必然會為他人所恥笑。再說,信幸很清楚德川家對真田家的不滿與憤恨,雖然這次自己站對了隊伍,但難保日後德川家不會舊事重提或以其他理由來對付自己。那么,最好的辦法無疑就只有大義凜然地為父親和弟弟求情了。這樣做要冒很大的風險,信幸敢於這樣冒險,是因為他手上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他的岳父--家康的心腹愛將,“德川四天王”之一的本多忠勝。在向忠勝表明自己決不獨活的決心之後,不希望女兒年紀輕輕就守寡的忠勝無奈之下只好求助於同僚井伊兵部少輔直政。井伊直政以昌幸死後信幸必定自殺,而忠勝與自己也將無顏繼續活下去,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天下將可能再次動盪等理由最終說服了家康。信幸的冒險成功了,不僅救了父親和弟弟,自己也沒有被削減封地,反而獲得了包括昌幸舊領在內的九萬五千石知行(注2)。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精彩的演出,信幸在家康等人的心目中成功樹立了重情守義的高大形象。為表對德川家的忠心,信幸舍棄了真田家世代相傳的通字“幸”,改名為信之。三個月後的十二月十二日,昌幸與信繁從上田城出發前往流放地高野山,想來家康若是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只怕無論如何也不會就此放過昌幸與信繁父子。

在昌幸與信繁流放於高野山之時,信之曾經暗中給予經濟支援,但不久之後就迫於德川家的壓力而不得不終止了。此後,信之專心致力於領內的治理,在沼田領內設定關所並整頓城下町、修建利跟郡追貝村橫跨片品川的刎橋、建設須川宿之町、更換小縣郡秋和村不稱職的代官、減免小縣郡及吾妻郡百姓的課役、取消農民所欠的債務、制定上田領村村貫高帳,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信之贏得了領內百姓的擁戴。

慶長十六年(1611),昌幸在高野山死去,在信之的努力下,得以舉行殯禮並葬於真田長谷寺中。慶長十九年(1614)信之奉德川幕府之命,參與越後國高田城的修繕。在這之前,信之曾負責運送江戶城的瓦木。同年十月四日,信之收到幕府命其參加大坂攻伐的命令,可信之以臥病在床為由讓自己的兒子信吉、信政代為出陣。信之是真的身患重病起不了床嗎?只怕多半還是不願意與弟弟信繁再次兵戎相見吧?要知道信之活了九十三歲,不要說在當時,就是在現在,都是驚人的長壽了。這樣一個身體強壯的人真的會在不到五十歲時就臥床不起嗎?果然,信之與大坂方私通的傳言開始流傳,信之只好前往江戶城,以消除幕府的懷疑。

元和元年(1615),真田信繁於大坂夏之戰中英勇戰死,悲痛之餘信之首先考慮到的只怕還是應該如何應對幕府的再次責難,畢竟弟弟信繁再次讓包括家康在內的德川諸將大失顏面,家康更是被逼得幾乎切腹。恰在此時,信之的家臣馬場主水侮辱領地農民的女兒致使其自殺身亡,信之將主水拘捕入獄,但身為忍者的主水成功地逃脫了。怨恨信之的主水,對幕府密報在大坂城之戰時信之與幸村私通。信之再次讓我們見識到了他高明的手段,他沒有驚慌失措的求情,也沒有喋喋不休的替自己辯解,而是大義凜然的表示只要幕府責難的使者一到自己就立即切腹,以死來表達自己對德川家的忠誠。最終幕府沒有過問此事,馬場主水也被受信之之命的小川治郎左衛門好安所暗殺,信之不動聲色地剷除了叛徒,再一次度過難關。《明良洪範》記載有馬場主水遞給江戶老中的訴狀(注3),不過這裡有一個疑點,就是訴狀中提到的“幸村”之名。“幸”字是真田家世代相傳的通字,信繁可能因為哥哥信幸捨棄而自己取用,至於“村”字有兩種說法,一說取自信繁尊敬的姐姐村松殿,一說取自德川家所忌諱的妖刀村正,個人傾向於後者。但“幸村”這個名字真的在那時就已經為人所熟知嗎?現在還難以確定。

元和二年(1616),信之移居上田城,將沼田城三萬石的領地交給嫡子信吉繼承,開始用心治理上田領地,發布上田城下町法度、實施貫高制檢地、召集流浪的百姓開發新田並改建領內寺社。

元和六年(1620) ,信之的正室,那位在關原之戰前身著甲冑立於城頭,拒絕讓自己的公公昌幸和小叔信繁進入沼田城的小松殿,在前往草津溫泉療養的途中死去。據說信之得知後悲嘆我家之燈熄滅了,並創建大英寺加以供養。

元和八年(1622),二代將軍秀忠突然將信之喚入江戶城,將戰國時代村上義清所領的土地川中島四郡--更科郡、埴科郡、水內郡、高井郡以及善光寺,都封給了信之,這樣一來,算上沼田所領三萬石,信之的領地達到了十三萬石。然而,秀忠其實另有目的,增加知行是要讓信之移封松代城(即之前的海津城),也許秀忠始終對於上田城一戰耿耿於懷,覺得不能繼續讓上田城控制在真田一門的手中吧?當時大約有二百七十個大大小小的藩,秀忠已經開始謀劃以種種理由改易其中的一些外藩,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秀忠肯以加封為代價讓信之轉封的確是很優待了。然而很顯然信之並不願意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他做了一件令世人都大吃一驚的事情--大費周章將父親昌幸當年從太郎山切割出來建造上田城所用的基石翻山越嶺地運去松代城,這應該是出於思念父親之故吧?畢竟此時信之也已經是快六十歲的人了。表面上,信之在書信中說將軍給予了自己過分的封賞,松代城地處甲信越要地,將軍直接指示把那裡託付給自己,實在是令家門增輝。然而在給出浦對馬守盛清的信中卻提到自己已經老了,已經無所謂,是為了子孫著想才搬到松代去,多少可以看出他有點發牢騷。

信之到達松代城後,見到了荒廢已久的武田典廄信繁之墓。對於這位在川中島之戰中英勇戰死的武田信玄之弟,昌幸曾經十分讚賞,信繁名中的“繁”字據說就是取自於他。無疑信之也是頗為欽佩他的,修建了典廄寺並將其改葬。次年,信之整理領內年貢、諸役,並且重新分配了上級家臣的知行。此後,由於信之擁有出色的築城技術,幕府先後三次要求其參與江戶城的修繕。據《滋野世記》記載,寬永九年(1632)信之拜領了德川秀忠的遺物白銀千枚,可見秀忠最終還是認可了信之。

晚年生活

然而上天似乎不準備讓信之就此安度晚年,另一場危及真田家的風波再次襲來。寬永十一年(1634),信之的嫡子沼田藩主信吉以四十二歲的壯齡病死,嫡男熊之助還很年幼。只要有保護人,年幼之人也是可以繼承家業的,因為在幕藩體制中,無論是將軍家還是各藩,不是以才能而是以血統尊貴與否作為繼承標準。信之作為孫子熊之助的保護人,幫助他治理領地。然而四年後熊之助也夭折了,信吉的次子(以後的信利)還是幼兒,於是沼田三萬石就被分成了三份--孫子信利領五千石、次子信政領一萬五千石、三男信重領一萬石,由次子信政統治沼田。這種松代藩由信之治理,沼田藩歸信政管轄的體制大約維持了二十年,其間三男信重死去,所領劃歸信政。

明歷二年(1656),九十一歲的信之宣布隱居,請求幕府讓次子信政繼承松代藩十萬石,孫子信利繼承沼田藩三萬石。操勞了一輩子的信之顯然很高興能放下肩上的擔子,於次年七月移居松代城外的柴村,出家號稱一當齋。信之的祖父幸隆號一德齋,父親昌幸號一翁,可見真田家法號的通字可能是“一”。

然而令信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信政從沼田城帶著家臣進入松代城後,僅僅半年,就於萬治元年(1658)二月五日病死了。於是圍繞新的繼承人人選,真田家經歷了一次被稱為“真田騷動”的大動盪。

真田信政是信之與小松殿所生,大坂城之戰時與哥哥信吉一起代替父親參戰,在擔任沼田藩藩主時因為積極從事開發新田等工作而被稱為開發狂,是頗有能力之人。在成為松代藩第二代藩主時,信政將三萬石的沼田藩交給了侄子信利,可現在信政一死,他與側室所生的孩子又已成為他人養子,身邊只剩下才兩歲的幼兒(以後的幸道)。雖然預感自己可能快要死去,信之已經立好給幕府老中與家臣們看的“想讓幸道做繼承人”的遺囑,但家臣們並不知道信之的真實想法。

由於信之可能會推薦孫子信利繼任松代藩第三代藩主,家臣中舊有的“上田眾(川中島眾)”和新來的“沼田眾”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雖然信之想著松代與沼田其實是一體,但家臣之間還是會有隔閡的。

此時信之的外孫、肥前島原藩主高力高長也提出應該讓信利繼承松代藩。因為信利的母親是曾任老中的酒井忠世之女,也是四代將軍家綱時代頗有權勢被認為是“下馬將軍”的大老酒井忠清的姑母。因為這層關係,酒井忠清也推薦信利擔任第三代松代藩主,繼承真田宗家。

圍繞究竟由誰來繼承,支持幸道與支持信利的家臣們矛盾日益激化,由於信之支持幸道,結果擁立幸道的家臣占了大多數,並最終提出如果決定由信利繼任則固守城池死也不退出。擔心引發騷動的酒井忠清只好承認由幸道繼承家業。至此,這場持續了四個月的“真田騷動”終於落下帷幕。

年邁的信之又成了兩歲的孫子幸道的保護人,但此時的他已成風中之燭,無力再擔負此重任了。萬治元年(1658)十月十七日,九十三歲高齡的真田信之病故,法名大鋒院殿徹嚴一當大居士。從關原之戰算起,已經度過了漫長的近六十年的歲月,他先後侍奉了德川家四代,應該是見過武田信玄、武田勝賴、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石田三成等等這些歷史上最知名武將的人中最後離世之人。

據說信之死後留下了多達二十七萬兩的遺金,由此可知其理財能力是何等的出眾。松代藩是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多發之地,然而信之將其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受領內百姓擁戴,以致於留下狐精也懼怕他的逸話。松代藩能夠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時代,無疑是信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沒有父親昌幸“表里比興者”和弟弟信繁“日本第一強兵”這樣光彩奪目的光環,信之依靠自己的才智與實力,獨自在腥風血雨中延續並壯大著真田一門的血脈。能夠騙過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令極端嫉恨真田家的家康、秀忠父子放過自己的父親和弟弟,鎮定自若地面對多次危機,不僅使自己一門安然無恙,還最終擁有了十萬石的信州最大藩松代藩,不得不說信之才是真田一門中真正的智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