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蠟蚧

盔蠟蚧屬 ParthenolecaniumSulc
形態特徵:
雌成蟲長卵圓形、卵形、很少為圓形。蟲體有不同程度的向上隆起;有的強烈上凸,但前端和後端均有傾斜,兩側大部分傾斜,很少有垂直向上者。蟲體緊貼在寄主植物上,故外形近似帽盔。
蟲體背面高度硬化,腹面薄而柔軟,富於彈性,腹部中不可稍見體節痕跡。觸角較大,7節,很少6節。足也較發達,但不能使蟲體自由移動。脛節和跗節關節處無硬化突起,但在跗節基部有時明顯硬化。脛節顯著長於跗節,爪的小表面通常具小齒。爪冠毛頂端膨大。氣門較小。氣門腺路由五孔腺組成。氣門刺3根,較發達,並比緣刺長大。中央的氣門刺比兩旁的氣門刺長。體緣刺集成單列,沿體緣分布,雖然緣刺之間距離不等,但距離不大,肛環大而寬,具2列圓形孔和6-8根肛環刺毛。肛板發達。多孔腺分布在蟲體腹面中部。黑邊孔腺分布在蟲體背腹兩面。盤狀孔分布在蟲體腹面。蟲體背面具有各種大小的刺,腹面生有長短不等的細毛。
本屬全世界已知約19種。在舊北區常見有8種;在衣索比亞常見2種;新熱帶區較多,常見有13種。我國目前比較正式記錄過得只有一種。
1.褐盔蠟蚧
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北、河南、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山西、陝西、江蘇、四川、湖南、安徽、青海;西歐,北非,伊朗,美國,蘇聯,加拿大。
寄主:李、洋槐、葡萄、水曲柳、花曲柳、蘋果、梨樹、沙果、山楂、木蘭、柳樹、楊等 2.桃盔蠟蚧
分布在河北、山東、湖北、浙江、廣東、雲南等省
寄主:桃樹、葡萄、桑、柑橘、虎刺等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