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協軍

皇協軍

皇協軍,顧名思義就是日本鬼子的協同作戰軍,又稱偽軍、二狗子、二鬼子、保全隊等,是侵華日軍對自己扶植的中國人軍隊的稱呼,也是其自稱。皇協軍分為三種,一種是被俘虜的抗日軍人;一種是出來混飯吃的農民百姓;一種是真心真意為日軍效勞的漢奸。名義上歸汪偽國民政府節制,但真正的調動權卻完全掌握在日軍手中。皇協軍編制基本上跟日軍編制差不多,也是按照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這樣的順序。

基本信息

簡介

基本介紹

皇協軍皇協軍
皇協軍,顧名思義就是皇軍的協同作戰軍,偽軍的一種,是侵華日軍對自己扶植的中國人軍隊的稱呼,也是其自稱。名義上歸汪偽國民政府節制,但真正的調動權卻完全掌握在日軍手中。
皇協軍編制基本上跟日軍編制差不多,也是按照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這樣的順序。

其他

皇協軍皇協軍
鬼子亦稱二本子,特指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朝鮮人
20世紀的前半截,他們在日本人手下當“二鬼子”。他們成了大和民族鮮系,自覺雖是奴才,卻僅次於主子,可凌駕於其他奴才,做了日本人的開路先鋒,打手和管家。九一八之前爆發的“萬寶山事件”,就是日本人指點朝鮮人所搞的反華排華事件,是更大侵略行動的序幕。東北淪陷的14年,他朝鮮人們充當了“二本子”,急日本人所急,做日本人想做而做不了的壞事,為東北同胞所深惡痛絕。為討好新主子,他們用更兇殘的方式對待中華民族。
另外,抗美援朝時期,韓國李承晚軍隊也被我軍稱為“李偽軍”。
網路釋義
指美國以戰爭推翻原政府後,組建的新政府軍隊。這些軍隊在初期通常由美軍或者與美國國防部簽約的防務承包商訓練,並在一定程度上受美軍指揮。

中國偽軍介紹

兵力

從1938年開始,偽國民政府逐漸整編了40個師團和15個獨立混成旅團。他們的師團是按照日軍的丁種師團規模來建設的,下轄3個步兵聯隊,特殊兵種只有大隊或者中隊,且裝備也不如日軍正規的丁種師團,全師團人數約為11000人,與此同時,又設立了獨立混成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整個旅團約6000人左右,偽國民政府的師團由皇協軍第1師團至第40師團,獨立混成旅團由皇協軍獨立混成第1旅團至獨立混成第15旅團,全部兵力有53萬人,他們在整個日占區(是指中國派遣軍管轄的範圍內)內劃分了五大戰區,分別是:

活動戰區

皇協軍皇協軍
第一戰區,主要活動範圍是在江蘇、上海、浙江一帶,主要的部隊番號是:皇協軍第1師團至皇協軍第8師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1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3旅團,總兵力總計106000人。
第二戰區,主要活動範圍是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帶,主要的部隊番號是:皇協軍第9師團至皇協軍第16師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5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6旅團,總兵力總計106000人。
第三戰區,主要活動範圍是在山東、河南一帶。主要的部隊番號是:皇協軍第17師團至皇協軍第24師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7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8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9旅團,總兵力總計106000人,
第四戰區,主要活動範圍是在河北、山西、綏遠一帶。主要的部隊番號是:皇協軍第25師團至皇協軍第32師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10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12旅團,總兵力總計106000人。這支部隊後來也稱華北治安軍,人數也激增,因此俗稱的皇協軍,通常指的就是這支部隊。
第五戰區,主要活動範圍是在華南一帶。主要的部隊番號是:皇協軍第33師團至皇協軍第40師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13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14旅團、皇協軍獨立混成第15旅團,總兵力總計106000人。
雖然汪偽國民政府的皇協軍編制只有上述總計約53萬人,但在1945年日本投降時,中國各地的皇協軍實際達到100多萬,這主要是戰爭後期大量的軍閥部隊投降日軍所致。
中國最早的偽軍是1931年10月1日投敵的洮南鎮守使張海鵬及其所部日本遂採取以華制華的方針,命張海鵬所部3個團向黑龍江省會齊齊哈爾進犯。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占領區內的反抗活動此起彼伏,為鎮壓地方反抗而牽制了大量的作戰用正規軍。為解決前線作戰兵力不足的現象,希望利用當地現有的兵員維持統治,招募當地人民來負責占領區治安。根據日本占領區的傀儡政權的管轄範圍,設立如“南京國民革命軍”、“華北治安軍”等,各傀儡政權沒有相互干預偽軍活動的權利,但日本軍官有權隨時調遣任意地區的偽軍。
1938年時,偽軍在中國的數量約為78000人,隨著1940年汪精衛叛離國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後,在華偽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並在1942—1943年期間國民政府推行“曲線救國”口號,許可國民革命軍指揮官在面對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可為保存實力,暫時投降”的指令後,偽軍數量開始爆炸性增長。根據中國共產黨在抗戰結束後的統計,在華偽軍中62%左右是原國民革命軍部隊。其中除了部分偽軍駐紮在城市負責占領區治安維護外,絕大部分的偽軍被調往華北地區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其中還有不少偽軍參與了在華北地區對平民的大屠殺活動。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經過中國軍方統計,除偽滿洲國以外所有駐華偽軍的數量大約是118.6萬人,但廣泛流傳的版本中也有逾200萬偽軍的說法,這個數量的偽軍幾乎與在華日本軍隊的數量相當,應當是指的所有參加過偽軍的總人數。

補充

1940年,在治安肅正行動結束之後,日軍成功地擴大了在華北的占領區域,縮小了包括八路軍在內的國民革命軍敵後部隊控制區域。為鞏固戰果,日軍決定建立在華北政務委員會的架構下設立中國人組成的親日武裝,以彌補日軍數量的不足,加強對占領區的控制和開發,達到在華北駐軍至少可以在經濟上自給自足的情況,以此應對中國方面“持久戰”的戰略。
1940年1月14日,華北治安軍在北平正式成立,司令齊燮元,其部隊主要指揮人員出自日本人控制的通縣陸軍軍官學校,兵員來自原華北剿共軍以及在日軍占領區招募人員。全軍編制3個集團15000餘人,實際人數5000餘人。3月30日,汪精衛在南京設立臨時政府,華北治安軍改名華北綏靖軍,名義上歸屬汪精衛政府管轄。華北治安軍聲稱自己負責華北地區的治安,但是軍隊實權掌握在各級日軍顧問手中。
治安軍初期負責河北以及山東北部的治安維持工作,1940年底擴軍至5萬餘人後,開始全部配合日軍發動對中國各敵後區域的掃蕩作戰。到1942年,華北治安軍一度發展到12個集團,9萬餘戰鬥人員,戰鬥區域也擴大至包括山西、山東南部的全部華北地區。
1943年,杜錫鈞接替齊燮元任總司令,1945年2月,門致中接任總司令。抗戰勝利時,華北治安軍共編有13個集團,兵力5.5萬人。
1945年9月,華北治安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到1945年底,總數過百萬的偽軍要么回家,要么被編入雙方軍隊準備新的戰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