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瑜伽

概括地說,皇冠瑜伽是以軟化或化開頭頂梵輪為基礎的一種注重心傳與神傳(神啟)的瑜伽。 皇冠瑜伽主張上述的“大瑜伽觀”,不在某個外在的姿勢或動作上過於強調或重視。 皇冠瑜伽通過一系列形傳和心傳,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什麼是皇冠瑜伽

皇冠瑜伽強調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大瑜伽觀”;並始終突出和圍繞著瑜伽的本質是“相應”、“結合”、“智慧和靈性的成長”這一核心進行修學;以及三傳並用(形傳,心傳和神傳),適用於所有有瑜伽習練基礎或無任何基礎的人群;通過開頂為主要方式,強調通過師徒之間“心心相印”、“以心傳心”的“心傳”途徑,來實現將導師和導師的導師們的修行成果與證悟智慧,以及他們的能量和慈悲力、功德力、法力、智慧力、禪定力等加持力源源不斷地傳輸進學生和弟子的身心之中,對弟子的身心起到持續不斷的扶正祛邪、轉化疾病、提升素質、激發開悟等效果的一種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高級瑜伽。
皇冠瑜伽(梵文名Crown Yoga)在印度歷史中源遠流長,為“哈他瑜伽”、“空達里尼瑜伽”、“行為(業)瑜伽”、“八步(勝王)瑜伽”、“奉愛瑜伽”以及“智慧瑜伽”等瑜伽流派之源頭。這些流派因分有了皇冠瑜伽某方面之內涵與真髓而得以成為各具特色的修行體系。她作為“最快速度實現靈性深度覺醒和最適合當代人身心升華的生命修學體系”,故引起了無數瑜伽愛好者、養生愛好者、各類疾病患者、東方文化愛好者的極大關注!
概括地說,皇冠瑜伽是以軟化或化開頭頂梵輪為基礎的一種注重心傳與神傳(神啟)的瑜伽。她兼容上述所有流派和種類的瑜伽。習練者可以把上述所有流派和種類的瑜伽與皇冠瑜伽同時習練,不存在任何形式或可能的衝突。只是皇冠瑜伽將這些瑜伽作為她的基礎,她自身屬於瑜伽的高級階段。因此皇冠瑜伽可以很好地提高上述這些流派和種類的瑜伽的習練進度,並大大深化它們的效果。
1.在形傳方面
除了根據某些疾病和需要而臨時傳授一些有針對性的姿勢、動作和呼吸方法外,皇冠瑜伽本身不注重任何固定的體勢和規定習練者必須長期習練的呼吸方式等,而是非常注重對瑜伽學理的傳授。如,對體內的氣和脈的理解;對意識內在結構的認識;對靈性成長步驟的了解;對古今一切典籍和相關知識的研讀;以及對哲學、宗教、心理學等進行儘可能的深入學習與思考。
皇冠瑜伽主張上述的“大瑜伽觀”,不在某個外在的姿勢或動作上過於強調或重視。認為某個特定的呼吸方式或固定的姿勢動作等,對身心的轉化是非常臨時的、有限的、淺表的。而對人類的文明與文化的大量學習、吸收、消化,增強對真假、美醜、對錯的分辨能力,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宇宙觀、生命觀、價值觀等觀念與信念,養成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等,這些才是塑造和提升我們身心健康和生命品質最持久最有效的途徑。
2.在心傳方面
皇冠瑜伽主要採用的是開頂(即運用皇冠瑜伽導師的能量與心靈力量軟化或化開學生頭頂百會穴(即梵輪)的頭骨的方式引領修學者當下進入和深化心傳。這是皇冠瑜伽獨有的一種讓沒有任何瑜伽習練基礎的人們快速進入瑜伽高級階段(即心傳階段和神傳階段)的方法。具體如下:
弟子在低位、寧靜和與導師在心靈上保持著互動的狀態下,導師將手輕輕地放在弟子的頭頂梵輪處,持續10到15分鐘。在此時間內,導師將慈悲力(源自無私大愛中爆發出來的力量)、功德力(源自為大眾無私服務積聚而來的力量)、法力(源自真理的力量)、智慧力(源自意識獲得高度升華後顯現出來的力量)、禪定力(源自甚深禪定中的力量)等加持力和能量,通過放在弟子頭頂上的那隻手經過弟子頭頂的梵輪輸入弟子的身心內部。這些能量和力量進入弟子身心內部後,達到迅速地轉化弟子各種身心疾病、消除業障、淨化身心、開發智慧、促進靈性成長和實現開悟等目的。這個簡短的過程,皇冠瑜伽稱作“開頂儀式”――即導師打開弟子頭頂梵輪與全身脈輪的儀式。部分弟子在開頂儀式的當時(另一部分弟子則在開頂儀式後的一到兩周內),頭頂梵輪處的頭骨被軟化或化開直徑半厘米到一厘米的洞,用手指可以清楚地摸到這個洞(只是頭頂梵輪處的骨頭軟化或化開,頭皮和頭髮等不會有任何變化)。當頭頂梵輪被軟化或化開後,弟子能清楚地感覺到頭頂梵輪處有輕微的疼痛感或感覺到一股強大的能量和力量源源不斷地進入體內,或另外一些因人而異的感受。
剛出生的嬰兒的頭頂靠近前額的部位,也有一處骨頭沒有癒合,我們稱那處暫時沒有癒合的位置叫“囟門”。嬰兒長到一歲左右,囟門處的頭骨就會自然癒合。皇冠瑜伽所軟化或化開的梵輪,它的位置不在囟門,在囟門向後大約4至5厘米的位置。
當皇冠瑜伽的學生的梵輪處頭骨被軟化或化開後,這就證明學生的梵輪正式地被激活和打開了,同時也證明此學生已經成功地接受到來自導師的能量和慈悲力、功德力、法力、智慧力、禪定力等這些力量和能量,並開始在學生的身心上發揮出了良好的作用,成功地完成了第一輪師徒間的心傳。
梵輪處的頭骨被軟化或化開後,通常會在1到3個月內自動癒合。這種重新癒合不等於學生梵輪的再次關閉。梵輪一旦被激活,一旦被打開,就不會再關閉。梵輪處頭骨在1到3個月內的重新癒合,是出於保護大腦的生物本能需要,而不是標誌著梵輪的重新關閉。其第一個有力的證明是:雖然皇冠瑜伽的學生的梵輪處頭骨又重新長好癒合,但此學生仍然能時刻感受到來自導師和宇宙的巨大能量和慈悲力、功德力、法力、智慧力、禪定力等加持力,源源不斷地從頭頂梵輪處進入體內,頭頂梵輪處時常有涼爽、按壓或微風出入等特殊感受。第二個有力的證明是:無論這位皇冠瑜伽的習練者是在什麼年齡內被軟化或化開梵輪的,當他在自然衰老到瀕臨死亡之前的1周到2周內,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下,他的頭頂梵輪處的頭骨又會重新軟化或化開。而且在其死亡後屍體自然冷卻過程中,頭頂梵輪處將會保持很高的溫度達數日之久。
3.在神傳方面
幾乎所有的宗教信徒都期望能看到他們所信奉的神靈的現身並得到指導;幾乎所有的瑜伽與其他的生命實踐者們都期望獲得神性的開啟;幾乎所有的哲學家思想家們都期望獲得智慧的光顧;幾乎所有的藝術家或別的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們,都期望獲得靈感的不斷降臨。但能真正實現的,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少數人。為何我們不能大量而持久地實現這些願望呢?其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在形傳領域和心傳領域打下很好的基礎。甚至很多人,從來就不知道如何有步驟、有目的地實現他們的這一期望。如果我們不能在形傳方面,真正做到大量吸收、消化古聖先賢們為我們流傳下來的知識和學問,不能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個很好的人生觀、生命觀,以及養成一個很好的生活方式和對真假美醜有一個清晰的判斷能力,那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沒有很好地開通我們體內的氣脈和神經,沒能很好地淨化身心,提升內在的品格,同樣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我們幸運地獲得了神(性)啟,獲得了智慧的照耀和靈感的降臨,也必將是短暫的,難以重複的。
相信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有至少一次這樣的體驗――突然間獲得了某種神啟(性),不可思議的靈感不邀而至。此時我們似乎一下子對久困於心的很多關於人生問題、生死問題、真假美醜問題等,有了一次飛躍式的“頓悟”。但同樣,幾乎每個人又都會發現,這種突然降臨的神啟或靈感,像天上的流星,一閃而逝,很難再現。對於我們來說,已經不是這種神啟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如何有效地讓其達到可重複、可再現,時刻讓我們的身心穩定地保持在這種狀態里。這種狀態就是我們所說的“開悟的境界”。
佛經里有一個記載。當年文殊菩薩也問過佛陀這個問題:任何一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有過至少一次以上的佛性(神性)突然在腦子裡顯化而使這個人進入到某種程度的開悟狀態。但這種狀態對一般人來說很難持久,能達到連續地維持三天以上的很少。於是,文殊諮詢佛陀,這是什麼原因?佛陀回答了四個字:“其力未充”。
“其力未充”是什麼意思呢?佛陀並沒有作進一步的闡釋。其實這個“力”不是具體地指某一方面,而是指這個人必須在形傳和心傳上把基礎打好,不斷地提升身心的品質,在形傳方面和心傳方面不斷地深入、強化、消化,提高自己的感受力、理解力、思悟力、禪定力,不斷地化除私慾與自我,擴大自己的愛心等。
形傳方面,在學習古聖先賢流傳下來的經典時,要始終保持一種“進入感”――即始終與這些作品的作者們在思維、觀念、境界等保持高度的一致或類似。如此不斷地強化自己的“進入感”,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消融進去。在心傳方面,與自己的導師(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在思維方式、在價值觀、生命觀等方面始終保持著高度的一致。你能順利地融入進你的導師的心靈之中、生命之中、境界之中,你的導師就能同樣順利地融入你的心靈之中、生命之中、境界之中;你進入導師的生命有多深,導師進入你的生命就有多深。這種相互的“進入感”是加強和深化導師與弟子之間的能量傳輸、愛心傳輸、智慧傳輸等至關重要的要素。
皇冠瑜伽通過一系列形傳和心傳,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漸漸地,這些能力和力量就會充足起來。學生的神性開顯,或者說,靈感的降臨與智慧的照耀,發生的次數就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持久。最後,就是神(性)的徹底開顯或叫降臨。每當智慧照耀我們一次,我們就開悟一次。但這種開悟還只能被稱之為“小悟”。這種小悟一般人都有,在一生中都有那么一次或幾次。在修行者身上就更是時常發生了。當小悟發生的頻率越來越多,程度越來越深入持久以後,終有一天,就會迎來那個最後的,也是最徹底的一次開悟:大徹大悟。也有人是在第一次時就達到了大徹大悟的。這種記載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並不鮮見。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經過先前無數次的小悟後,才迎來那個最後一次的大徹大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