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雄師

百萬雄師為數眾多、威武雄壯的軍隊。出自宋·張載《慶州大順城記》。

基本信息

詞 目萬雄
發 音bǎi wàn xióng shī
釋 義為數眾多、威武雄壯的軍隊。
出 處宋·張載《慶州大順城記》:“百萬雄師,莫可以前。”
示 例鐘山風雨起蒼茫,~過大江。(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百萬雄師渡大江

百萬雄師過大江--渡江戰役
渡江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偉大起點。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軍大部主力已被殲滅,所殘存的204萬人中,能用於作戰者僅146萬人,對人民解放軍的進攻已形不成有組織的抵抗。國民黨蔣介石為了贏得時間,重整軍力,一方面於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總統",並出面與中共和談。
另一方面,則積極組織長江防禦,企圖借長江天險,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南進。國民黨集中了115師約70萬人的兵力,分布在宜昌至上海段1800公里的長江防線上。其中九江以西由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統率40個師25萬人防守;湖口以東由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統率75個師45萬人防守。此外,尚有海軍艦艇130餘艘、飛機300餘架配合陸軍作戰。
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軍委,已和蔣介石打了多年交道,對蔣介石的緩兵之計已洞燭其奸,他們決心將革命進行到底。
一方面以極大的耐心同國民黨舉行談判,爭取和平渡江、和平解放全中國;另一方面,命令第2、第3野戰軍,在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的淮海戰役總前委繼續領導下,準備發起渡江戰役,奪取國民黨政府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等廣大地區,並隨時準備對付帝國主義可能的武裝干涉。
同時,還決定以第4野戰第12兵團部率兩個軍12萬人組成先遣兵團,攻取信陽,威肋武漢,牽制白崇禧集團,配合第2野戰軍渡江作戰。總前委根據中央軍委總的意圖,於1949年3月31日制訂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決定組成東、中、西3個突擊集團,採取寬正面、有重點的多路突擊的戰法實施渡江作戰。以第3野戰軍8個軍35萬人,組成東突擊集團,在粟裕、張震指揮下,在揚中至靖江段渡江;以第3野戰軍7個軍30萬人組成中突擊集團,在譚震林指揮下,於安徽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以第2野戰軍9個軍35萬人組成西突擊集團,在劉伯承指揮下,於樅陽鎮至望江段渡江。
4月15日,國共雙方和談代表擬定了《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並商定於4月20日簽字。但國民黨政府卻拒絕簽字。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於4月20日晚發起渡江作戰,首由中集團在100餘公里的正面上登船起渡,於次日占領銅陵、繁昌、順安等地。21日,東西兩突擊集團,在解放區民眾的大力支援下,成千上萬隻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勢,浩浩蕩蕩,橫渡長江。他們在強大炮兵掩護下,擊破了國民黨軍水上障礙,粉碎了南岸守軍抵抗、突破江防。東集團在突破江防時,國民黨軍江陰要塞守軍7000餘人,在中共地下黨員唐秉琳等人率領下,宣布起義,於是江陰炮台立即掉轉炮口向國民黨軍開炮。至22日,渡江部隊均占領並擴大了灘頭陣地。至此,國民黨軍苦心經營達三個月之久的長江防線完全崩潰,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
與此同時,四野先遣兵團占領了黃梅、浠水、漢川,牽制了白崇禧所部,配合了第2野戰軍渡江作戰。國民黨軍鑒於長江防線已全線被突破,於22日下午實行總退卻。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追擊,並於23日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標誌著國民黨對中國22年的統治被推翻。
毛澤東在北平雙清別墅聞訊後,欣然命筆,寫下了光輝的史詩: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民解放軍渡江成功後,東、中兩集團對南京、鎮江、蕪湖地區南逃之國民黨軍實行鉗形合圍。廣大指戰員不顧疲勞,不畏道路泥濘,不怕飢餓,猛追逃敵,並於28至29日在郎溪、廣德地區將國民黨軍4個軍大部、2個軍一部共6萬餘人包圍殲滅。5月3日,第3野戰軍一部解放杭州,至7日,第2野戰軍占領貴溪、上饒、金華等城並控制了浙贛線。至此,湯恩伯集團一部逃往福建,主力25個師約20萬人退守上海。
總前委依據戰局發展,決心以第3野戰軍8個軍發起上海戰役。部署是:攻城部隊分別由浦東、浦西實施鉗形突擊,直插吳淞,斷敵海上退路,迫其投降。5月12日發起上海戰役,經激烈戰鬥,於27日攻占上海,湯恩伯集團除5萬人乘軍艦逃跑外,15萬人被殲。6月2日,3野一部解放崇明島,渡江戰役勝利結束。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43萬餘人,解放了京、滬、杭廣大地區,為向全國進軍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
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勝利,中央軍委和總前委在戰役指揮上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國共兩黨再度和平談判,存在著和平渡江和戰鬥渡江兩種可能的情況下,人民解放軍的一切工作立足於戰鬥渡江,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二是對戰鬥渡江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如敵依託江防頑抗、依託浙贛線頑抗、阻止中東兩集團會合等,均預籌對策,因而順利達成了預定戰役目的;三是利用長江在南京、鎮江地段江身向北凸出的有利地形,實施鉗形突擊,先完成合圍,爾後從容殲滅;四是對帝國主義可能的武裝干涉,預有準備,當3野實施上海戰役時,2野集結浙贛線擔任戰役預備隊。戰爭的實踐表明:人民解放軍態度堅決,準備充分,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可能性就減少或消失。
“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半句詩來自《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全詩如下: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蒼桑。
全詩的背景是這樣,在三大戰役之後,蔣介石退守長江沿岸,但也知道打不過共軍了,因此又祭起“和平”的旗幟了,又大念起和平經了。而海內外的敵人或者朋友都說好啊,這不正是和平的好機會嗎?如果和平了,不是要少犧牲許多生命嗎?
但是毛澤東抵制了各種壓力,要求國民黨軍隊全面投降,被國民黨拒絕。由此毛澤東朱德有一個《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過長江,以摧枯拉朽之勢占領整個大陸。
這個“不可沽名學霸王”中的霸王,指的是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而沽名的意思,我的理解就是“太過看重個人名聲”。而項羽犯的就是“太過看重個人名聲”的錯誤。他太過看重什麼名聲呢?就是“愛好和平”的名聲。也就是說項羽因為太過於看重自己愛好和平這個名聲,結果犯了嚴重的錯誤,是什麼錯誤呢?是在有實力,有能力殲滅劉邦軍的時候,沒有殲滅劉邦軍,而是“愛好和平”了,放了劉邦軍一馬。這個錯誤的後果是什麼呢?就是最後被劉邦軍殲滅,中了十面埋伏,來了一個烏江自刎。
因此,毛澤東的這半句詩,“不可沽名學霸王”,所說的道理就是,千萬不要因為過於愛好和平這樣一個個人的名聲,最後斷送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乃至中華民族的前程。
實際上,任何反革命在處於弱勢的時候,都是非常非常地愛好和平的,都是要企圖利用革命領袖的那種愛好和平的個人名聲,對革命領袖大加誇讚,以逃過覆滅的命運的。但這種時候就千萬不能夠上當,就不需要太過於看重個人的名聲,或者說該用兵的時候就必須毫不猶豫地用兵,占了上風就必須得理不饒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