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爭艷粉彩橄欖瓶

基本信息

“百花爭艷”粉彩橄欖瓶“百花爭艷”粉彩橄欖瓶

藏品名稱:《百花爭艷粉彩橄欖瓶》

設計大師:段慶新大師

製作大師:馮小勇大師

工藝:百花不露地

藏品規格:高約41cm,口徑10cm

肚徑19cm,足徑11cm

限量發行:3000尊

藏品配套:珍藏瓶*1,底座*1,證書*1

“百花不露地”是清代在社會文化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在清乾隆時期的景德鎮御窯廠,匯集了當代最著名的一批名工巧匠,令這個時期的瓷器,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百花不露地就是這個時期產生的。這些在雍正淡描青花瓷和鬥彩瓷上出現過的繁密圖案,被稱之為“百花圖”也叫“萬花獻瑞圖”但它的裝飾形式則是開始於乾隆年間,都是以粉彩為之。盛開的百花有著吉祥如意和欣欣向榮之意。

清乾隆、嘉慶時期景德鎮的花卉題材之一就是“百花圖”,也叫做“萬花錦”、“萬花堆”、“萬花獻瑞圖”等,這種紋飾多在瓷器中心部位做繪出牡丹等大朵紋樣,並在周圍以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牽牛花等等各種小花作為陪襯,輔紋精細,令整個畫面覆蓋整個瓷器之上,象徵著百花呈瑞的好兆頭,花之形狀、大小、正側,各盡其致,繁密之極。有黑地和白地兩種,以黑地最為珍貴。“萬花錦”始於乾隆時期,盛於嘉慶時期,清代著名鑑藏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有述:“嘉慶……佳品不多,惟萬花瓷品俗名百花,到底以此時為佳耳。”嘉慶朝的“萬花錦”,較之乾隆朝值得稱道處,在於其除了繼承前朝的精細規整之外,注意克服堆砌繁縟,趨於疏朗簡約,在不失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同時,透出幾分清逸雅致、靈秀。

萬花獻瑞大師創作

段慶新藝名:道康,齋名:書樂,男,1949年10月出生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景德鎮古彩研究所所長,教授,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技藝----古彩代表性傳承人,台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客座教授。江西省國防文化陶瓷藝術書畫院院士,自幼隨祖父段茂發學習陶瓷古彩藝術,2000年獲全國得全國書畫等級考核陶瓷美術專業三級資格證書。2001年創辦個人創作室“段慶新”紅店。

自幼隨祖父段茂發學習陶瓷古彩藝術,2000年獲全國得全國書畫等級考核陶瓷美術專業三級資格證書。

2001年創辦個人創作室"段慶新"紅店。

1998年《當代書畫名家叢書》、《世界名人錄》多家文化藝術單位聯合舉辦的徵稿賽中,陶瓷作品"錦上添花"瓷板獲銀獎;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暨近代史學術研討會徵稿中,

國畫作品"三陽開泰"評為第一名,同年瓷板畫"亦有威風"被香港《托起太陽的人們》人才庫作為江西當代藝術名家精品收藏並發表。

作品"天倫之樂"獲江西省第一屆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展二等獎,古彩作品"松鶴萬年"獲三等獎;古彩花鳥瓶獲江西省第二屆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展三等獎;

深圳"天下名人館"設專室跟蹤收藏其藝術陶瓷、書畫作品等。

馮小勇,男,籍貫江西都昌,1974年出生,現為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景德鎮市高級陶瓷美術師,系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景德鎮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自幼酷愛美術,師從中國著名陶瓷美術大師黃雲鵬先生,得到各種花鳥、人物、山水等真傳。後被古彩研究所段慶新先生收為入室弟子研究創作古彩,並系統地學習和掌握了藝術理論知識。將藝術理論與二十多年來從藝實踐相結合,使作品既繼承傳統又具有時代藝術特色,作品風格獨特新穎典雅,藝術表現力耐人尋味,用筆奇崛,色彩艷麗。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陶瓷美術展並獲獎。

所獲榮譽

作品《祥鳳來儀》被江西省博物館收藏。

2008年作品在江西省工藝美術大獎賽中獲得金獎。

2012年作品《報春圖》在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學會陶瓷專業人才藝術大獎賽獲金獎。

2014年作品《秋之神韻》獲“2015年迎新春江西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展”銀獎,並被江西工藝美術館收藏。

2018年江西工藝美術作秀作品徵集收藏話動”獲獎作品《三英戰呂布》金獎。

百花呈瑞 盛世昇平

瓶沿鎏金,流光溢彩,通景百花盛開,從口沿到底部,密不透風,花團錦簇,如同天女散花,集萬千祥瑞於一器,富貴堂皇,散發皇家氣派。瓶口內部和瓶底配以松石綠為地。

百花不露地重工粉彩王

分別繪牡丹、菊花、月季、茶花、牽牛花、荷花等各色花卉及花葉,

滿布全器,器不露地,各盡其致,繁密之極,仿佛置身萬花叢中。

牡丹象徵國色天香,榮華富貴,牽牛花象徵愛情,月季象徵一年12個月紅紅火火,荷花,高潔美麗,生生不息,菊花,深秋獨放,秀外慧中,石榴象徵多子,葡萄象徵多福,桃子,多壽。

瓷中帝王 百器之首

橄欖瓶:瓶的一種式樣。撇口,短頸,肩、頸部內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體似橄欖,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窯創製,清代仍有燒造,造型略有變化,頸部稍長,勻稱秀美。

橄欖瓶鼓腹,口足內斂,平底或圈足,形似橄欖。有素身與瓜棱式之分。為清代流行器形,始創於順治朝,雍正、乾隆時最為常見。

始於乾隆 盛於嘉慶

帝王專用粉彩巔峰之作

“百花不露地”是清代工藝繁榮之世才出現的一種紋樣,始於乾隆時期,嘉慶時期發展至極致,通景百花盛開,含“萬花獻瑞,富貴無盡”之美意,其工序之繁縟,設色之豐富,繪畫之多彩,當為彩瓷之翹首!

皇家獨享 風靡清宮

乾隆皇帝親自督造

粉彩巔峰之作“百花不露地”達到不可企及的高度,深受乾隆帝寵愛。據清宮檔案記載,“百花不露地”是帝王專用賞花應景之瓷,其耗費的成本與人力非常之高,只有在國力富足的乾隆盛世出現,是清代繁榮盛世的象徵,燒造數量不多,異常珍貴。

無價珍瓷 重獲新生

至高工藝經典器型

為完美再現清宮御瓷經典,特以瀕危的“百花不露地”工藝,清代流行器型“橄欖瓶”,在器型和工藝上達到巔峰,讓皇家珍寶跨越300年走向民間,讓深藏禁宮的珍寶走進千家萬戶。

獨具匠心 鬼斧神工

畫面雖繁密卻不亂,花葉分布各有主次,婉轉舒展,筆意精美絕倫,全器上下皆工致非凡,處處彰顯彩瓷無與倫比的華麗與尊貴。

彩瓷之冠 尊貴典雅

釉彩研美多姿,畫工精細,為所有百花不露地器皿當中,器型最美,畫工之精,其珍罕程度必為世人所推崇。

景德出品 當代經典

景德鎮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瓷器之國”的代表和象徵,其制瓷歷史“始於漢世”,是一個水土宜陶的城鎮,在宋代皇帝宋真宗將年號景德賜給景德鎮之後,歷經元、明、清三代,設定“瓷局”、開設“御窯廠”,成為“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村村陶埏,處處窯火”、“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制瓷中心。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寫到制瓷工序“總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

世界其它主要產瓷區的手工陶瓷技藝都已式微,唯獨景德鎮還保留一整套技藝和工匠,讓全球的陶瓷藝術家們能夠實現自己的創作靈感,繼續自己的藝術之夢。

就讓這七十二道制瓷工序,帶你了解這座,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景德鎮。

瓷紀盛事——獻禮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眾志共創珍稀國藏。中國自古就有遇重大事件和重大禮典之時,國家“以瓷紀之”的傳統。據記載,僅近代史上,“瓷都”景德鎮就曾奉政府之令,先後燒制過“抗戰勝利紀念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瓷”及“建國十周年紀念瓷”、“香港回歸紀念瓷”和“奧運瓷”、“世博瓷”等,以物化的形式來銘記各個重大的歷史時刻,“紀念瓷”在國家政治和文化中,占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升值規律

大事件藏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史料價值、文物價值,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收藏門類,它們往往與著名人物或事件有著某種淵源,是歷史的見證者。凡遇重大歷史性事件,景德鎮必然會以陶瓷最高水準鑄造“國器”,銘刻歷史。

發行公告

《百花爭艷》粉彩橄欖瓶由景德鎮古彩研究所所長段慶新教授設計,馮小勇大師製作,每套配有大師創作證書、收藏證書、中國315全程跟蹤防偽,限量3000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