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勞穴

百勞穴

百勞穴,經外奇穴名。出《針灸集成》,別名頸百勞。在項部,當大椎穴直上2穴,後正中線旁開1寸處,左右計2穴。主治瘰癧,咳嗽,氣喘,骨蒸潮熱,頸項強痛,婦人產後痛病等。直刺0.5-1寸;可灸

功能作用

滋養肺陰,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定位

在項部,當大椎穴直上2穴,後正中線旁開1寸處,左右計2穴。。

正坐,頭微前傾,或俯伏,於大椎穴旁開1寸,再上2寸取穴。

解剖

該穴在斜方肌、頭夾肌中,有枕動,靜脈和椎動、靜脈;布有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分支。

主治

主治瘰癧,咳嗽,氣喘,骨蒸潮熱,頸項強痛,婦人產後痛病。

操作

直刺0.5-1寸,局部酸脹,向頸肩手臂放散;可灸,艾炷灸3-7壯,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在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百日咳,項背風濕疼痛,骨蒸潮熱,盜汗自汗,失眠,鼻衄,過敏性鼻炎等。

配伍

治療失眠配神門,三陰交。治療鼻衄配孔最,治療頸椎病,頸項強痛,配天柱,懸鐘。過敏性鼻炎配肺俞,飛揚;瘰癧聯珠瘡,百勞點刺,配肘尖。

附註

在一些文獻中,有取百勞穴的記載,但其位置有異,實質為下百勞或為百勞與下百勞的組合也為奇穴。

經穴別名,即大椎穴。見《針灸大全》

相關論述

《針灸資生經》:“婦人產後渾身疼,針百勞穴,遇痛處即針,避筋骨及禁穴”。

《針灸集成》:百勞穴“在大椎向髮際二寸點記,將其二寸中折,墨記,恆布於先點上,左右兩端盡處是。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云:“百勞,奇穴。大椎穴上二寸、外開一寸處,針三至五分,灸三至七壯。主治結核,瘰癧;亦治項肌痙攣或扭傷回顧不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