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懷海

百丈懷海

百丈懷海禪師,唐代高僧,《百丈清規》的作者。

百丈懷海(749年-814年),俗姓王,名懷海福州長樂人,唐朝禪宗禪師,為馬祖道一門下,承繼洪州宗禪法。因居洪州大雄山百丈岩(位於今之江西宜春市奉新縣),人稱百丈懷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敕謚“大智禪師”。

生平

百丈懷海的生卒年有兩種說法,一是陳翊在《唐洪州百丈山故懷海禪師塔銘》中所說,生於天寶八年(西元 749年),卒於元和九年(西元 814年),壽六十六歲。傳統上普遍接受的另一說法則是來自《高僧傳》,他生於開元八年(西元 720年),卒於元和九年〈西元 814年〉,壽九十五歲。因為陳翊為懷海同時代的人,因此應以陳翊說為正。
百丈懷海在南嶽懷讓禪師的弟子西山慧照出家,于衡山法朝律師受具足戒,在廬江讀閱經藏,後至馬祖道一禪師處參學開悟。
懷海禪師在道一門下時並不知名。在道一過世後,他至洪州新吳大雄山住持,因為此山山勢雄偉,故號百丈。其下門徒甚多,其中以黃檗希運、溈山靈祐最為聞名。
黃檗希運的弟子臨濟義玄開衍出臨濟宗,溈山靈祐和他的弟子仰山慧寂開衍出溈仰宗

百丈清規百丈清規

百丈清規

懷海禪師對禪宗進行了教規改革,制定清規(後稱《百丈清規》),力行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把佛教僧侶乞食的傳統改為中國式的自食其力。懷海禪師年事已高,有一次,弟子體諒懷海禪師年邁,將懷海禪師的耕田工具藏起來,懷海禪師那天被迫無法工作,而當天,懷海禪師也拒絕進餐。從此,再也沒有人敢阻止懷海禪師工作了。

內文內文

野狐禪

無門關一書記載一則禪宗公案:一次,懷海禪師說法結束,大眾皆退,惟獨一老者逗留,於是懷海禪師問道:“你是何人?”
老者答道:“我不是人,是一隻野狐,過去佛時曾在此山修禪傳法,因一位弟子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我回答:‘不落因果!’因此一語,五百世墮落野狐之身,今請大師慈悲開示,令我脫野狐之身!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懷海禪師答道:“不昧因果!”(不被因果蒙蔽)老者大悟,隨即告辭。
翌日,懷海禪師領寺中眾僧到後山,並找出一狐屍,令以亡僧之禮火葬。
不落因果,指大修行人不受因果報應,並不符合因果的道理,有因就有果,任何人都無法逃出因果之外,佛教故事中,連已經得道成佛的釋迦牟尼佛,都曾經因為因果報應所苦,頭痛三天。
後代,禪宗將旁門左道的禪法,稱為野狐禪。日常用語中引申為獨闢蹊徑、特立獨行的行為。

野狐禪野狐禪

三百丈

在歷史上,有三位禪師,同號百丈,因為時代相近,常被混為一談。一是百丈懷海的師兄,百丈惟政,另一則是百丈懷海的弟子,百丈法政。
百丈惟政,《祖堂集》中記載,為馬祖道一門下,因野鴨子而開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