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頸蚯蚓

白頸蚯蚓

白頸蚯蚓,味鹹,性寒。主治蛇瘕;能殺滅三蟲,辟出伏屍,鬼痊,蠱毒等傳染病;還能殺滅長蟲;死後會變成水。蚯蚓生活在平地的土壤當中。

味鹹。性寒。無毒。得土中陰水之氣而生。降也。陰中陰也。畏蔥、鹽。 【主治】主蛇瘕。去三蟲。殺長蟲。(本經) 化為水。療傷寒溫病伏熱發狂。大腹黃 疸。 ( 人小 熱痢 入輕粉 【歸經】入胃輕。為清熱利水之品。 【前論】蘇頌曰。腎臟風下注病。不可缺也。香港腳藥必須用之為使。然亦有毒。不可過 劑。 行濕 得 【禁忌】經疏曰。蚯蚓性大寒。能除有餘邪熱。故傷寒。非陽明實熱。狂躁者。忌。溫 病無 復有 【炮製】吳瑞曰。凡使。有炙為末。有陰乾研末。有化水。有生搗。各隨方法。 以上瀉劑虫部。白頸蚯蚓性味鹹寒,歸肝,腎,肺三經。因鹹能入血,寒可清熱泄火,又入肝經,所以有清肝解毒,清熱定驚的作用;歸入肺,腎經,因而可清肺平喘,消散膀胱熱結。臨床中,多用於治療驚風抽搐,狂熱高熱,肺熱咳嗽,還有利尿的作用。正如李時珍所說的,蚯蚓在物屬上屬土德,在景象上屬水。上食泥土,下飲黃泉,所以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各種熱疾,下行能通利小便,治療足疾而同經絡。白頸蚯蚓入血可活血,又有通絡行經的作用,因而可治療風濕麻痹痛及半身不遂。現代醫學研究還表明,白頸蚯蚓含有蚯蚓素,蚯蚓解熱鹼,蚯蚓毒素,多種胺基酸等成分,有持久的降壓作用,良好的解熱作用及較強的舒張支氣管的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