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工資標準

白領工資標準

2011年新年開始,一份“新白領標準”在網上廣泛流傳,這份標準提到,隨著物價飛漲和時代發展,白領的標準也要與時俱進,第一條“月入2萬以上”就讓許多上班族感嘆:原來我是個偽白領。一家知名網站針對“新白領標準”做了一項調查,2萬人中,只有6%的人月薪在2萬元以上,13%的人擁有2居室,7%的人擁有15萬元左右代步車。

基本信息

​摘要

白領工資標準白領工資標準

2011年新年伊始,一份“新白領標準”在網上廣泛流傳,並被收錄進百度文庫。這份標準提到,隨著物價飛漲和時代發展,白領的標準也要與時俱進,第一條“月入2萬以上”就讓許多上班族感嘆:原來我是個偽白領。

網傳標準

新白領標準新白領標準

月薪2萬元以上;堅持健身和運動;至少有兩居室;有15萬元左右的代步車;有固定的朋友圈子;工作不局限於在辦公室完成,工作遠程化是未來趨勢;工作朝九晚五,有足夠的閒暇時間;有獨特的娛樂方式;重視低碳生活;有鍾愛的時尚品牌。

調查結果

白領白領

一家知名網站針對“新白領標準”做了一項調查,2萬人中,只有6%的人月薪在2萬元以上,13%的人擁有2居室,7%的人擁有15萬元左右代步車。另有18%的人一項也不能滿足,38%的人只滿足1—3項。

結果顯示,只有約10%的人覺得自己是“真白領”,約36%的人自稱“偽白領”,約一半的人表示“從來只穿T恤”,還有8%的人覺得已經超過以上各項,是“金領”。

網友熱議

熱議:多少人被逐出白領圈

“月薪2萬會不會太高了?在長沙應該降為5000元。”長沙市民陳鑫說。

“月薪5000元怎么買房買車?除非是家裡有錢。”陳鑫的話立刻引來網友反駁。

“很多80後小時候就聽過白領這個詞,幻想中的白領就是衣著光鮮,出入摩天大樓之間,過著衣食無憂的小資生活。可事實並沒有那么美麗,很多時候,所謂的白領就是身背幾十上百萬元的房貸、每天擠公交捷運啃麵包的路人,那個路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我們每個人。”網友“茉莉花開”感嘆地說,我們已經被驅逐出了白領圈。

晚報點評

有一個夢想叫“白領”,有一種現實叫“工資白領”。其實,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已經被很多人習慣了——無論我們如何奮鬥與努力,社會對白領含義的更新速度,總能讓公眾不能望其項背。如今,“月薪2萬、有兩居室、有15萬元代步車”的標準又被網友們搬了出來,白領標的與時俱進的速度確實驚人。問題是,這種“新白領標準”就是標準嗎?

先看一下兩種“白領標準”。 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中有具體的月收入線:香港為18500元;上海為5350元;北京為5000元;杭州為4980元;廣州為4750元;南京為3780元……當然了,隨著物價的上漲,這些數據顯然是要被提高的。另外,台灣漫畫家朱德庸在《醋溜族》中這樣定義過白領:年輕、不甘寂寞,在鱗次櫛比的水泥樓群間,追逐金錢、愛情和流行,儘可能為自己而活。

數字定義與文學描述,對於追逐白領的冬粉來講,一個具體,一個形象。但是,放在具體的環境中,放在房價參差不齊的當下,恐怕任何標準都說明不了什麼。還有網友計算過,如果我們在一個二線城市定居買房買車,生活小資,早餐是永和、麥當勞或肯德基,周末可以K歌泡吧,每月月薪30000元也是打不住的。在筆者看來,比月薪更重要的一個參考標準是物價。只要物價是持續上漲的,再高的月薪也會變成浮雲;只要物價是穩定的,則我們的月薪早晚會有達到白領標準的那一天。糾結之處也正在於此——我們的工資永遠跑不過CPI,我們的努力在貨幣貶值面前總顯得是那么不堪一擊。至於樓價、權利不公等問題,就更不用更說了。用網上流行的句式來說就是:白領,或者不是白領,物價都在那裡,只漲不跌……

除了物價之外,我們的工資水平上漲,還得有賴於一個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體制的建立。說得具體一些,就是無論你是手拿工鉗勞作於車間的技工藍領,還是坐在城市中心豪華寫字間的所謂白領,抑或是端著鐵飯碗也被人稱為金領的公務員,甚至是工作于田間地頭的農民,都應該得到一份與自己投入相匹配的、能夠讓自己及家人過上幸福生活的收入。在經濟學中,我們常常把這種社會叫做“橄欖型社會”。

白領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絕大部分人是否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不要再“工資白領”。(新聞晚報)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