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酸

白花丹酸

白花丹酸(plumbagic acid),存在於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的全草,有祛痰和抗菌作用。

白花丹酸;蘭雪酸
外文名:plumbagic acid
性質:淡黃色棱形結晶,熔點110℃。易溶於乙醚、醋酸乙酯、氯仿、丙酮、甲醇、乙醇和熱水。
成分來源:存在於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inn.)的全草。
藥理功能:有祛痰和抗菌作用。
白花丹(一見消、山坡嶺、白雪花)
[藥物] 為植物藍雪科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的根和葉。產於廣東、廣西、台灣、福建、雲南、四川等地。
秋季採集,根曬乾生用,葉可用鮮品。
[藥化] 根、葉均含有毒成分藍雪素(礬松素)、氫藍雪甙;並含有胺基酸、有機酸。
[藥理] (1)體外實驗具細胞毒作用;對
細胞有抗腫瘤作用。
(2)藍雪素小量對蛙、小鼠、兔的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大量則由興奮轉入麻痹。
(3)藍雪素能抑制家兔的心臟並能擴張末梢血管,起降
低血壓
的作用。
(4)藍雪素對動物的妊娠
特別敏感,腹腔注射適當劑量於妊娠大鼠,可致胎仔死亡及續發性卵巢功能紊亂。
(5)乙醇或氯仿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傷寒桿菌、福氏
桿菌亦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6)藍雪素溶液與皮膚接觸能引起紅腫、脫皮,內服能引致吐瀉、麻痹。對孕婦並能引致流產等毒作用。
[藥性] 辛、苦、溫。有毒。歸脾、肝經。
[藥效] 敗毒抗癌、消腫散結、祛瘀止痛。
[藥用] (1)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賁門癌 白花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土茯苓、忍冬藤各15克,天花粉、甘草各6克,水煎服。繼續服用,可使症狀緩解,獲一定療效。亦宜於
。白血病 白花丹根、葵樹子、白花蛇舌草、馬鞭草各30克,夏枯草、喜樹皮各15克 水煎服,日1劑,或用多倍量水煎煮幾次後,合併藥汁,濃縮成浸膏,製成藥丸服。能使各型急性白血病症狀完全或部分緩解。亦宜於慢性白血病。
(2)消腫散結,用於炎腫痞結:肝脾腫大 白花丹根250克 水煎7~8小時,去渣,濃縮成1000毫升,加白糖適量,每次20毫升,日服3次,飯後服。10~15天為1療程,如無不良反應可連服2~3個療程。症痞塊 白花丹鮮葉7~8片 搗敷,待有燒灼感時取去,又症疾發作前2小時敷於手脈上有截症作用。胼胝硬結 白花丹鮮葉1握,稀飯1撮,食鹽少許,搗爛塗貼,日換1次。
(3)祛瘀止痛,用於瘀滯傷痛:扭挫淤痛 白花丹葉5片,地耳草15克,松樹二層皮、苦楝樹葉各適量 均用鮮品,搗爛加酒,炒熱,避開傷口,趁濕敷於局部。每次30分鐘,日1次。
[藥量] 煎劑:15~30克(根)。外用:5~ 片(葉)。孕婦忌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