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膜侵睛

白膜侵睛

常識 易感人群:無特定的人群 患病比例:0.001% 傳染方式:無傳染性 常用檢查:脈搏 更多> 症狀表現:滑脈 口乾舌燥 更多> 並發疾病:結膜炎 更多>治療 就診科室:五官科 眼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更多> 治療周期:1個月 治癒率:70% 常用藥品:苄達賴氨酸滴眼液 調元大補二十五味湯散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5000--10000元) 溫馨提示:多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證維生素的攝入量。

基本信息

病證名。《古今醫統》:“此症肝虛肺盛,故有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亦肺有火邪”。
治宜清熱養陰,明目退翳等法。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病因

白膜侵睛是因肺火上炎,或陰虛火旺所致。以白色翳膜自白睛侵入黑睛為主要表現的翳病類疾病。
本病多是白睛青藍火疳等病後遺而成,也可與之同時存在。病變可使整個黑睛均被波及,並因並發瞳神緊小等病變而致嚴重後果。

早期症狀

⒈肝肺實熱證:眼澀不爽,淚熱有眵,白睛紅赤,黑睛上白膜有赤絲兼夾,舌質紅,苔薄黃,脈數。清肝瀉肺、退翳明目。
⒉氣輪濕熱證:病變纏綿難愈,眼癢淚熱,白睛紅赤輕微,黑睛膜色灰白而略帶混赤,有血絲夾雜,可兼見舌紅、苔膩、脈濡或滑。清熱除濕、退翳明目。
⒊陰虛火旺證:眼內乾澀,白睛紅赤不顯,黑睛白膜菲薄兼夾赤絲較細。可兼見面頰潮紅,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而數。滋陰清熱、退翳明目。

飲食保健

飲食對眼病恢復也有一定的影響,眼病患者適當注意飲食宜忌,但不主張絕對忌口。凡眼病患者忌煙、酒、辛、辣、炸、烤等食物,宜食熟軟易消化之食品。
飲食應注意質量、數量、進食時間和速度等。質量上根據不同體質特點選用不同的飲食,一般而言,陽盛陰虛者,忌食辛辣之品或壯陽之物,以免助熱生火或耗液傷津,致眼部出現紅腫疼痛等症。風熱、實熱、陰虛火旺眼病,濕熱眼病熱重於濕者,忌食煙、酒、蔥、蒜、姜、辣椒,少食焦烤油爆之品,以免灼津耗精傷血,助熱生火。

護理

一忌酒
酒精能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病毒加快繁殖的速度,因此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必須戒掉酒及含酒精的飲料;
二忌羊肉
由於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深層病變是免疫反應,而吃羊肉可加重這種慢性免疫反應,導致病情加重,所以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不要吃羊肉;
三忌熱敷眼睛
因為人的角膜每天大部分時間(睡眠除外)均處於較涼爽的環境中,如果在其患病時突然對其施較高溫度處,無異於火上澆油使其遭受高溫缺氧的摧殘;
四忌用藥偷工減料
抗病毒藥滴眼液滴眼次數一天要保證不能減少,道理很簡單,用藥如用兵,這就好比打仗攻克一個城市本來需要數萬精兵,如果只發兵一萬結果可想而知;
五忌滴藥時不壓住淚囊
病人在用藥時滴入眼內的滴眼液會流入淚囊,如果這時不堵住此通道藥物的療效就會大打折扣;
六忌包紮眼睛包
扎眼睛可使結膜囊溫度升高,分泌物增多,利於細菌病毒繁殖,而且所用紗布也有可能劃傷角膜;
七忌閉目低頭
此動作有可能造成患者眼科眼部淤血加重病情;
八忌見好就收
只有病被治癒穩定後患者方可遵醫囑停藥;
九忌驟停激素
有的患者覺得用了激素,當病情得到迅速控制,角膜恢復透明,視力提高,療效比較滿意時便誤以為自己的病已經治癒,自作主張停藥,結果導致炎症嚴重後果。他們不了解激素用法比較特殊需要遞減停藥;
十忌一條道跑到黑
挽救患者在使用某種抗病毒藥,如抑制型抗病毒藥效果不滿意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換用其他類型的抗病毒藥。

治療

治療注意

來自上海新視界眼科醫院的專家特備說明,結膜炎多是接觸傳染,故應提倡勤洗手、洗臉或不用手和衣袖拭眼。所用臉盆、毛巾、手帕等必須與他人分開,並應經常煮沸消毒,防止傳染別人。傳染性結膜炎患者應進行隔離,更不允許到公共游泳區游泳,醫務人員在接觸患者之後也必須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如一眼患結膜炎,必須告訴病人保護健眼不受傳染。遇嚴重傳染性結膜炎時,可用透明眼罩遮蓋健眼,周圍用絆創膏密封,於外下方通一小橡皮管,以便空氣流通,醫生也容易觀察健眼是否患病。凡工作環境多風、塵、煙及熱等刺激者,應改善環境或戴保護眼鏡以防引起結膜炎。對公共場所要進行衛生宣傳、定期檢查和加強管理。

中醫治療

驗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諮詢醫生
治法:瀉肺散結,清肝退翳。
方藥:菊花決明散
石決明、石膏、木賊草、羌活、甘草、防風、甘菊花、蔓荊子、川芎、黃芩、草決明。
加減:若大便秘結,加生大黃以通腑泄熱,活血散結;口苦咽乾,加花粉、玄參生津潤燥散結。

西醫治療

⒈磺胺類化學製劑如10~30%磺胺醋醯鈉和4%磺胺異惡唑眼藥水.
⒉對於革蘭氏陽性球菌的感染,每日局部滴用4至6次0.1%利福平眼藥水或0.5%紅黴素或0.5%桿菌肽眼藥水即足以控制.有些廣譜抗菌素如0.5%金黴素,0.25%氯黴素和0.5%四環素(0.5%),其抗菌作用更為有效.
⒊對於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感染,可選用1~5%鏈黴素,0.3~0.5%慶大黴素,多粘菌素B(2萬單位/毫升),0.25~0.5%新黴素,0.5%卡那黴素等.
⒋對於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尚未知曉而病情較為嚴重的潰瘍,開始時可同時試用多種廣譜抗菌素,輪流交替地每數分鐘或1刻鐘滴1次,繼則酌情遞減.此外亦可採用結膜下注射的給藥途徑,每日1次,並連續注射數日,直到潰瘍症狀消退為止.有些藥物結膜下注射後,有時發生結膜壞死,應予以注意.
⒌抗病毒的藥有0.1%皰疹淨等.抗黴菌製劑則有制黴菌素(25,000單位/毫升),0.1%二性黴素乙,0.5%曲古黴素和0.5%匹馬黴素等.

鑑別

⒈胬肉攀睛:起於大小眥,赤脈肥厚,狀如蟬翼,甚者方逐漸攀及黑睛。
⒉火疳:白晴深部向外突起呈暗紅色,推之不動,壓痛明顯,不侵入黑睛,畏光流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