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說崑曲

內容介紹

每個民族都有一種高雅精緻的表演藝術,深刻地表現出那個民族的精神與心聲,希臘人有悲劇,義大利人有歌劇,日本人有能劇;俄國人有芭蕾,英國人有莎劇,德國人有古典音樂,他們對自已民族這種“雅樂” 都極端引以為傲。我們中國人的“雅樂” 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崑曲。這種曾有四百多年歷史、雄霸中國劇壇、經過無數表演藝術家千錘百鍊的精緻藝術,迄令已瀕臨絕種之危,如何保存我們唯一現存的“雅樂”,應是文化工作者的當務之急。筆者訪問中國當今崑曲第一名旦華文漪女士,暢談她對崑曲的看法及學藝經過,希望能夠引起文化界的注意,共同愛護保存崑曲這項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作者介紹

白先勇,當代作家,廣西桂林人,白崇禧之子。童年在重慶生活,後隨父母遷居南京、香港、台灣。中學畢業後入台南成功大學,一年後進台灣大學外文系。一九五八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一九六○年與同學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發表了《月夢》、《玉卿嫂》、《畢業》等小說多篇。一九六一年大學畢業。一九六三年赴美國,在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一九六五年獲碩士學位後旅居美國,任教於加州大學。 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樹猶如此》等。 在讀國小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的浸染。後來將西洋現代文學的寫作技巧,融合到中國傳統的表現方式中,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盡顯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

作品目錄


賞心樂事
――白先勇的崑曲情緣
驚變
讓上海崑劇團《長生殿》的演出
崑曲的魅力 演藝的絕活
與崑曲名旦華文漪對談
認識崑曲在文化上的深層意義
訪“傳”字輩老藝人
我的崑曲之旅
兼憶一九八七年在南京觀賞張繼青“三夢”
與崑曲結緣
白先勇VS蔡正仁
與余秋雨論《遊園驚夢》
所涵蓋的文化美學
遊園驚夢二十年
懷念一起“遊園”、一同“驚夢”的朋友們
我的崑曲緣由
憶梅蘭芳與俞振飛文
曲星競芳菲
白先勇VS張繼青對談
青春版《牡丹亭》
梅少文訪白先勇談崑曲
絕代相思生長殿
文學與歷史的對話
與許倬雲的對話
跨世代的青春追尋
符立中訪談白先勇
附錄
讓《牡丹亭》重現崑曲風華
《遊園驚夢》與崑曲《驚夢》及《牡丹亭》的關係
水磨一曲風流存
為逝去的美造像
白先勇要做唯美版《牡丹亭》
崑曲傳承 拜師行古禮
白先勇的《牡丹亭》青春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