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床

發酵床

通俗直觀地講,發酵床是把目前通行的水泥地面豬圈,改換成在豬圈內鋪設具有發酵功能的地面的一種新型養豬模式。發酵床豬圈的地面由添加了專門發酵菌劑的墊料鋪成。根據墊料鋪設時是否提前發酵,發酵床主要分為濕式發酵床和以愛益康乾撒式發酵床為代表的乾撒式發酵床兩種模式。目前是以操作簡單方便的乾撒式發酵床套用更為廣泛,養殖效率提升、長遠效果可靠,是發酵床技術的重大進步和完善。 概括的講,發酵床是依據微生物學和生態學原理,利用特有活性的複合微生物群持續穩定地將動物的糞尿廢棄物轉化為氣體、有用物質與能量,實現糞尿完全降解的無污染、零排放目標的一種新環保型養殖模式。

基本信息

原理

發酵床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發酵床進行自然生物發酵(飼料添加營養搭檔伴侶或利用飼料發酵劑進行微生物厭氧發酵促進吸收,糞尿利用糞便秸稈發酵劑進行微生物耗氧發酵分解處理),就是利用北京百豐天下生物科技EM生態菌營養搭檔伴侶和糞便秸稈發酵劑,按一定比例混合秸稈、鋸末屑、稻殼粉和糞便(或黃土)進行微生物發酵繁殖形成一個微生態發酵床工廠,並以此作為豬圈的墊料。再利用生豬的拱翻習性作為機器加工,使豬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發酵床的分解發酵,使豬糞、尿中的有機物質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轉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豬糞為食餌,繁殖滋生。隨著豬糞尿的處理,臭味也就沒有了。而同時繁殖生長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豬提供了無機物營養和菌體蛋白質被豬食用,從而相輔相成將豬舍墊料發酵床演變成微生態飼料加工廠,達到無臭、無味、無害化的目的,是一種無污染、無排放的、無臭氣的新型環保生態養豬技術,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操作簡,效益高,無污染等優點。

發酵床就是在養殖過程中給牲畜一個自然生態的原始生存環境,發酵床過程中主要包括的改善居住環境及餵養兩方面。居住環境就是建造發酵床,餵養就是飼養純生態的發酵飼料以及飲水改善,在這三個方面給予牲畜的居住及餵養過程中一個自然生態的生存環境。

發酵床專用菌種發酵床專用菌種

發酵床生態養殖技術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參與墊料和牲畜糞便協同發酵作用,快速轉化生糞、尿等養殖廢棄物,消除惡臭,抑制害蟲、病菌,同時,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將墊料、糞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類、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增強牲畜抗病能力,促進牲畜健康生長。

發酵床分地下式發酵床和地上式發酵床兩種。地下式發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挖80-100厘米,填滿製成的有機墊料然後蒙上掩蓋物2-3天后,再將牲畜放入,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長了。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採用地上式發酵床,地上式發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經製成的有機墊料即可,生態床底部不能為水泥地面。

豬舍建設

發酵床好不好用,跟豬舍的建設也是有關係的。一般要求豬舍呈東西走向,座北朝南,這樣的圈舍採光好,利於發酵;而且南北可以敞開,適合通風良好,不臭也沒蚊蠅。如果建造成投資少、造價低、見效快、轉產快的溫室大棚養殖模式,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錢。因為大棚造價低,而且小氣候更容易調節。冬天採光好、保暖,豬可以安全越冬;夏天頂棚放上遮陽板,把四周裙膜搖起,可以通風、降溫。一般散養戶可因陋就簡,一般可以向地面以下深挖80厘米,填滿有機墊料後將豬只 放入。發酵床可以和環境安全型畜禽舍相結合組成環境安全型發酵床豬舍。

發酵床發酵床

建築設計

豬舍

豬舍一般寬6~16米,長8~120米,立柱高1.8~2.5米,頂高4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頂要做好保溫隔熱設計,以利冬季保溫及夏季隔熱,房頂設有可自由開閉的窗子,陽光可照射整個豬床面積三分之一,南北牆可設大窗或使用捲簾,並且從太陽升起至太陽落下,可照射整個豬床的每個角落,這樣可使豬舍內部的微生物可適宜地生長繁殖。如果用溫室大棚模式,養豬大棚跨度一般為6~16米,長度為20~25米,四周圍欄高1.0~1.2米,支撐大棚可用空心磚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5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復蓋塑膠薄膜、編織布、草簾等。大棚四周不設圍牆,夏天等於是個涼棚,冬季放下塑膠薄膜就成為一個暖圈,冬暖夏涼,為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發酵床發酵床

豬圈

通常每間豬圈淨面積約50-100平方米,可飼養肉豬25~50頭。一般每頭豬占地1.2-1.8平方米。向地面以下深挖60~120厘米。

建造發酵床的注意事項

(1)、通氣:每個豬欄都要開窗,一般來說,要相對而開,便於空氣流通,夏季打開,冬天太冷需要用東西蓋起來。一般情況下,還是需要定期打開。

(2)、陽光:屋頂需要設定透明亮瓦,要讓陽光照進來,這個對圈底微生物發酵床菌種營養搭檔伴侶和糞便秸稈發酵劑的發酵非常重要,亮瓦的多少以陽光自東向西移動時可照到豬圈全部為最佳,儘量做到陽光普照。屋頂現在他們家主要用的是水泥瓦。

(3)、分區(豬欄):主要是用竹子,是因為考慮到價格比較便宜,家裡種植,就地取材。但是竹子太松,沒有事情的時候,豬會咬它們,導致現在看起來豬圈圍欄參差不齊。但是如果有錢,他們打算更正為鋼管,因為鋼管耐用以及美觀。

(4)、豬糟:餵豬要跑到欄子裡面,導致自己全身都是豬食。這樣就思考如果自己在外面,不讓人進去,後來就向想到這個辦法,用水泥製作,豬欄設計在豬槽的中間,豬吃東西的地方可以放寬些地方,人餵食的地方可以放窄些,但是現在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人餵食的地方太小了,導致餵食的時候食要外流,有浪費,所以還是外面同樣寬點會比較合適。但是現在這個缺點是槽比較深,豬吃食比較困難,這一方面還有圈底沉降的原因,所以增加圈底高度也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5)、施工成本:總施工面積在100平方左右,其中豬欄部分有60平方,其餘擬建鴨舍,根據當時的情況,開始我以為5000元,但是現在用了15000元(這裡面豬苗成本就差不多就是7000元了,有15頭小豬及3頭種豬),不算人工、瓦土等等一些小的是設施。

(6)、養豬密度:根據豬的大小來分,考慮豬的數目,從小時候就要思考,50個平方米是25頭,但是自己覺得密度比較小,還可以增加到26到28個,每個豬大概1.3平方米左右,如果養的密度太小,微生物營養不夠,發酵不好,就失去效果了,但是我們可以補充,密度過大絕對不行,對圈地造成很大的影響,豬的活動空間也不夠,微生物吸收不了這么多豬糞,導致圈底潮濕。

發酵舍墊料製作

墊料原料選擇

發酵床懶漢養豬法零排放養豬技術重要環節是墊料的製作。墊料一般選擇:秸稈、樹葉雜草、稻穀殼粉、鋸末屑、糞便,發酵床菌種之一春新發酵劑等,有條件加入少量的米糠、酒糟等糟渣飼料發酵效果更好。墊料中的秸稈、樹葉雜草、稻穀殼粉主要起蓬鬆透氣作用,使得墊料中有充足的氧氣,鋸末屑、糞便、米糠、酒糟等糟渣飼料則是起墊料的保水性及微生物營養源的作用。注意事項:①、秸稈、樹葉雜草需事先切成5~8cm長小段;②、鋸末經防腐劑處理過的不得使用,如三合板等高密板材鋸下的鋸末。

墊料配比及用量

墊料配比:鋸末屑50%,稻穀殼粉40%(若無,可用鋸末屑全部代替),糞便10%,發酵床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0.2%,水60-70%。如添加5-10%米糠、酒糟等糟渣飼料發酵效果更好,可代替等量稻穀殼粉。以豬圈填墊料總厚度80厘米,每平方米用墊料170公斤計算,墊料原料用量如下:鋸末屑:25平方米×170公斤×50%=2125公斤;稻穀殼粉:25平方米×170公斤×40%=1700公斤;糞便:25平方米×170公斤×10%=425公斤;發酵床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25平方米×170公斤×0.2%=8.5公斤。如果有條件可先鋪30-40厘米深的木椴,然後再鋪上發酵墊料。如果鋸末屑不充分,可先鋪50厘米深的秸稈、樹葉雜草,然後再鋪上發酵墊料。

墊料發酵方法

墊料發酵根據製作場所不同一般可分為:集中統一製作和豬舍內直接製作兩種。

發酵床發酵床

集中統一發酵墊料是在舍外場地統一攪拌、發酵製作墊料。這種方法可用較大的機械操作,效率較高,適用於規

模較大的豬場,要新製作墊料的情況下通常採用該方法。

在豬舍內直接製作是十分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是在豬舍內逐欄把秸稈、樹葉雜草鋪上,然後把稻穀殼粉、鋸末屑、糞便、米糠、酒糟等糟渣飼料混合均勻後使用。這種方法效率低些,適用於規模不大的豬場。

墊料發酵操作

1)將發酵墊料,發酵床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水按配比準備待用;2)先將發酵床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倒入準備使用的水中稀釋攪拌均勻浸泡2-12小時活化菌種,增強菌種活性,稀釋用水最好為井水或河水,若為自來水請放置24小時後再用;3)攪拌發酵:①如有攪拌機:可以先將發酵原料混合2分鐘後,再倒入菌種稀釋液攪拌4分鐘;②沒有攪拌機:在地面上鋪上發酵墊料翻倒兩次混合均勻,再澆發酵床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稀釋液翻倒兩次混合均勻。堆成高約0.6米、寬2米的長方形物料堆,並在堆頂打孔通氣。最後用長方形塑膠布將肥堆復蓋保溫、保濕、保肥,塑膠布與地面相接,隔1米壓一重物,使膜內既通風又避免被大風鼓起。發酵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翻堆通風換氣,夏、秋季節早晚要揭膜通風翻堆一次(1~2小時),天氣晴朗時可在頭天傍晚揭膜,次日早上復蓋。堆漚4~6天后,堆溫可升至60~70℃。注意:如發酵失敗,查墊料有否加入防腐劑、殺蟲劑,水份是否過高或不足造成的。視發酵混合物水分多少增減配比,發酵混合物的總水分應控制在60~70%。過高過低均不利於發酵,水過少,發酵慢;水過多會導致通氣差、升溫慢並產生臭味。水分合適與否判斷辦法:手緊抓一把

物料,指縫見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

發酵舍懶漢養豬法管理

發酵舍管理

豬舍中的鋸屑變少時,適當補充缺少部分,並同時補充發酵床專用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為利於豬拱翻地面,豬的飼料餵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當糞、尿成堆時挖坑埋上即可。地面濕度必須控制在60%,應經常檢查,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調節溫度。另外,平時發現豬大便堆積得比較多時,把它向空地撒一撒,便於充分分解。另外,地面不能太乾燥,就是既要保持很鬆散,但是又不能有揚灰,不能有灰塵揚起來,否則豬容易得呼吸道病。在特別濕的地方加入適量新的鋸末屑、稻穀殼粉,鋸末屑、稻穀殼粉各50%。用叉子或攜帶型犁耕機把比較結實的墊料翻鬆,把表面凹凸不平之處弄平,豬全部出欄後,最好墊料放置乾燥2-3日;將墊料從底部反覆翻弄均勻一遍,看情況可以適當補充發酵床菌種混合物,重新堆積發酵,間隔24小時後即可再次進豬飼養。飼養密度:單位面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狀態就會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豬的糞尿,一般每頭豬占地1.2~1.5平方米。

飼養管理

發酵舍養豬飼養管理,與傳統養豬模式沒特殊的地方。

1)與傳統養豬一樣,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發生;

2)進入發酵舍前必須做好驅蟲工作;

3)進入發酵舍豬大小必須較為均衡,健康;

4)保持適當的密度:養豬的頭數過多,發酵床的發酵效果就會降低。一般7-30kg的豬0.8-1.2平方米/頭,30-100kg的豬1.5-1.8平方米/頭;

5)使用發酵床菌種和墊料混合均勻即可操作簡單

6)注意通風管理,帶走發酵舍中的水份,天氣悶熱時,開啟風機強制通風,以達到防暑降溫目的;

7)日常檢查豬群生長情況,把豬太小的豬挑出來,單獨飼養。

發酵床墊料養護的注意事項

1)通風:室內應保證良好通風。

2)通透性管理:應將墊料經常翻動,翻動深度25cm左右,通常可以結合疏糞或補水將墊料翻勻。

3)墊料補充:通常墊料減少量達到10%後就要及時補充,補充的新料要與發酵床上的表層墊料混合均勻,並調節好水分。4)濕度控制:墊料合適的水分含量通常為40~50%,應經常檢查,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調節溫度。床面不能太乾燥,常規補水方式可以採用加濕噴霧補水,也可結合補菌時補水。

5)餵料:為利於豬拱翻地面,豬的飼料餵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90%。可定時定量,亦可自由採食。

6)溫度控制:夏季翻撬頻次降低(7-15天一次),冬季頻次增加(5-7天一次)。夏季如室溫過高,可採取強制通風、水簾降溫、噴霧降溫等措施。

7)發酵條件:發酵條件(發酵床專用菌活性高而且環境適應能力強、通透性、營養物、濕度、酸鹼度等)最優處者先發酵而且快發酵,發酵條件劣者後發酵而且慢發酵。

8)消毒:利用發酵床養豬,豬只本身很少得病,連感冒的機會都很少。但當遇到局部、地區性、或全國性的大的疫病流行,或整個豬場需全面消毒處理時,則仍可進行正常消毒,正常消毒幾乎不影響發酵床的工作。消毒液只是對表層部分的功能微生物有點影響,不會對整個發酵床數以億萬計的功能微生物造成什麼威脅。

9)防疫:套用發酵床養豬技術,正常的免疫程式不可減少,特別是規模化養豬場尤為重要,但抗生素等藥品的用量可逐步減少,減少量一般可達到50%以上,規模化豬場全部採用該項技術,正常運行半年以後,藥品使用量還會銳減。

管理優點

五省、四提、三無、兩增、一少、零排放。五省:省水、省工、省料、省藥、省電。四提:提高豬肉品質、提高生豬抵抗力、提前出欄、提高肉料比。三無:無臭味、無蠅蛆、無環境污染。兩增:增加經濟效益,增加生態效益。一少:減少豬肉藥物殘留。零排放:豬糞尿全部在豬舍內降解,沒有污水和糞便向外排放。

生物發酵床固有優點如下

一、根據國內外五十多年的實踐科學對比總結成果,飼養密度降低會大大促進豬的生長速度,豬出欄周期縮短,會比傳統養豬提前三十天左右出欄,一年可以出三次欄,而且料肉比下降;加速出欄速度相當於多養一批豬,這樣一來占地成本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天然的廣譜抗生素

二、發酵床豬舍可以完整實施消毒防疫程式,一般建議採用大蒜、韭菜、百部等中草藥來消毒,例如大蒜就屬於含抗菌物質(植物殺菌素)而且效力最大的高等植物,醫生們稱大蒜為"天然的廣譜抗生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大蒜中含有一種叫"硫化丙烯"的辣素,這種辣素能夠殺滅很多病菌和動物體內的寄生蟲,對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病菌及人體內的寄生蟲如鉤蟲、滴蟲等都有殺滅作用,能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殺滅痢疾阿米巴原蟲等。大蒜還是飼料的一部分,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物質。據測定,每百克含胡蘿蔔素1.2毫克,維生素B10.08毫克,維生素B20.05毫克,維生素C14毫克,動物食用了,可以改善肉質;中草藥完全可以殺死各種病毒,而且對動物沒有任何副作用,例如藍耳病病毒在墊料50度環境中五分鐘就會死亡,其他病毒更不會有機會在發酵床環境中猖狂,一般因地制宜的做好幾種常見病的防疫就行。

容易解決墊料的資源問題

三、墊料資源不是問題,農村散戶規模比較小,很容易解決墊料的資源問題,如果是規模化豬場,問題就更好解決,一般選擇幾個鄉鎮的秸稈、稻殼、花生殼等資源統一收購下就完全可以滿足需求,而且跟農戶都說好,有什麼農作物副產物都先儲存下,養豬場可每半月或者一個月上門收購一次。

溫度和濕度很好控制

四、發酵床的溫度和濕度很好控制在一個理想水平,發酵床沒有想像的那么神秘,手隨便挖一把墊料握緊,隨後鬆開手墊料能夠散開而且沒有水滴下來(50%濕度)就是最理想的濕度狀態,其相應的墊料內部溫度也會在45度左右,表層溫度恆定在二十度左右,如果是夏秋高溫時節,安裝幾個智慧型超微噴霧系統就完全可以把室溫保持在二十三度左右,一千頭豬一天也花不到二度電,降溫沒有必要想像的很複雜,另外也可以把餵食時間改變成早六點、晚六點、晚十點,白天時間不去餵食影響豬的生活,也可以極大的改善熱應激。

人工養殖輕鬆

五、發酵床養豬一個人工養500頭豬是輕輕鬆鬆,沒有想像的那么累人,只需要把糞便掩埋下就行,就按照2平米一頭豬,500頭豬1000平米把糞便掩埋下也就三小時左右,其過程也相當於與豬親近嬉戲玩耍而已,可以促進豬仔健康快樂生長,而且沒有臭味,空氣清爽,養豬場清新自然,完全零排放,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關於豬舍的消毒完全可以用中藥大蒜、百部、姜、白醋等就可以完全殺滅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病毒,豬生病的原因大部分是營養缺乏造成的,只要把飼料營養弄均衡和做好保健防疫了,豬很少生病,就像小孩子成長一樣,三分饑寒才能更好的讓孩子成才,即使稍微有點點細菌對健康的豬免疫力沒有任何影響。養豬場養豬場,七分養,三分防;重點在於養,在於會養,科學的養。發酵床墊料的柔軟度舒適度完全類似豬原始的林地生活環境,不用擔心摔倒、擔心碰傷等,在發酵床生活的自由自在,其精神、心理等應激完全忽略不計,極大提高豬的抗病免疫力。

完全達到全進全出效果

六、發酵床養豬完全達到全進全出效果,自己事先設計好相應的豬舍大小,看準備是一天出30頭還是一天出300頭或者3000頭,把育肥舍、保育舍都設定的比較合理,一頭豬平均1.5平米就可以完全達到全進全出;一般一批豬出欄後,再稍微添加點新墊料或者豬兒樂菌粉發酵二天后就可以放第二批豬進來了,根本不需要等待十天半月才能進第二批豬。1.配種到育肥(一點或兩點式):是建一個完整生產體系的豬舍嗎?

2.配種到斷奶(一點或兩點式):是在一個點或兩個點建一個專門生產斷奶豬出售的場嗎?

3.保育到育肥(一點或兩點式):是不想養母豬,只是打算在一個點或兩個點外購斷奶豬回來飼養到上市體重出欄嗎?

4.三點於一個地理位置:打算把包括種豬、斷奶豬和中大豬群在內的整個生產線都建在一個場裡嗎?

5.三點於兩個地理位置:打算把整個生產線按種豬(包括保育豬)和中大豬分別建在兩個場裡嗎?

6.三點於三個地理位置:打算把整個生產線按種豬、斷奶豬和中大豬群各自建在一個場裡嗎?

節省勞動力

七、發酵床養豬比傳統至少要節省一半的勞動力,按照我自己養3000頭的經驗來計算,3000頭豬掩埋糞便大概用時六小時,比以前用水沖洗的節省二小時左右,而且沒有臭味,工作環境好多了,一般每天掩埋下糞便就行,不需要全部都翻動下,四十天左右稍微翻動四十厘米左右就行,如果是萬頭豬場就更輕鬆了,可以用輕型挖掘機把翻動效率會提高五十倍,豬生活的舒適了,生長的快了提前三十天左右出欄不就是提高養殖效益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