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順德

“發現順德”是由南方醫科大學2007年10月始創的選修課《團隊建設與管理》的學生們從2011年開始的探索發現順德的一系列體驗活動。

簡介

至今已成功舉辦了“發現順德之順德美食”、“發現順德之順德智造”等8次“發現順德”的系列活動。

對於南醫大的莘莘學子,順德之於他們像異鄉,他們沒有機會去感受、融入這個城市;他們之於順德像過客,短短兩年的學習時間結束後便要回到廣州本部,也許從此不再有交集。“發現順德”是來自他鄉異地的南醫學子用他們的視角去發現、去了解、去感受這個城市的文化與經濟,以獨特的走進形式,去尋訪、品嘗、領略順德的美麗,以全新的分享模式,去展現、解讀、講述屬於他們和順德及順德人的故事。

系列活動

順德美食

愛上一座城,從味蕾開始

2011年5月11日,在南方醫科大學的順德校區一場別開生面的美食嘉年華正在舉行。這是南醫大選修課《團隊建設與管理》22期298人經過兩個多月辛勤尋訪順德美食的勞動成果展,也是“發現順德”的第三站。而這么大規模的選修課體驗式教學,也是國內高校的首次嘗試。

發現順德 發現順德

41天時間,20名助教,298名學生,分為94個小組,走訪酒店餐館380家,出動560人次,碰壁380次,採訪超過330人,與超過1500個順德人交談過,共發現美食94種,製作視頻90個,時間長度超過500分鐘,視頻點擊超過7000次。而94種美食中不僅有順德人耳熟能詳的雙皮奶、倫教糕、陳村粉、均安魚餅、蜆肉生菜包等,還有很多年輕一代並不熟知的鳳巢三絲,廚師自創的“順德PIZZA花枝甫”,更有那散落在民間深巷裡的私房菜。

尋訪故事

學生們出行的方式基本上是公車加步行,穿行在順德大大小的酒樓、農莊、餐廳甚至私家庭院中,迷路時有好心人加以指點,總有熱情的老闆耐心接待,很爽快地請吃美食,講述一個個美食之後的故事、協助拍攝、甚至開車送回學校。但他們也有沮喪的時候,被懷疑成“商業臥底”加以拒絕,或者因老闆太忙或酒樓已經很出名為由不予接受,還有因為學生自己的膽怯、說話太小聲,再加上不會說粵語,讓人家聽不明白而以失敗告終。但是,用一位學生的話來說:“大多數人都很好,很熱情,對我們的活動也很支持。”在尋訪過程中還碰上了順德“4·17”重大風災,當正午的天空一片漆黑,鏡頭在公車中搖晃,一位學生感慨自己就像是前往災區採訪的記者,當背景音樂響起時,讓看視頻的人不禁為他們的堅持而感嘆落淚。

菜名:鳳巢三絲 尋訪者:陳佳及其拍檔
在網上搜尋關於鳳巢三絲的資料、典故、製作、材料等都一應俱全,大家都認為要找到這么有名的一道菜難度應該不會太大。
我們第一站來到大良美食城,一路走過去看見酒樓就進去問,很多人根本沒聽過這道菜,不知什麼是鳳巢三絲,只有味炒三絲,用料是蘿蔔絲、青椒絲等。後來我們又聽說,這道菜在大良一些大酒樓會有,但廚師告訴我們,以前是有,現在不做了。
後來有同學介紹我們去找順德美食作家廖錫祥老師,他說鳳巢三絲是順德一道有名的美食,在順德縣誌上有記載,他幫我們聯繫了順德廚師屆的“一哥”——南哥酒樓的老闆羅福南,“那裡還有正宗的鳳巢三絲。” 約好時間過去後,南哥準備好鳳巢三絲的用料,讓酒樓的一位廚師為我們做這道菜,最後才得以順利完成這次美食尋訪任務。
菜名:缽仔禾蟲 尋訪者:車立衡 志華

出行7次,幾次想要放棄終成功。雖然明白不順利是不可避免的,但6次出行的失敗,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能苦笑,直到苦笑都笑不起來,雖有幾次都有想哭的衝動,志華也崩潰了。有幾次真的很想放棄了,然而志華的堅持,真的讓我又看到了希望,但結果還是失望。

我們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句話也不說,各自思考著,也許思考值得與否,真的很壓抑,最後決定一路跑回學校,發泄一下。晚上7點多回來,雖已沒有胃口吃飯,志華煞有氣勢的要了滿滿一碗麻辣燙,吃過飯,果決的又出去了。只是發了四個字的簡訊過來 :“不能氣餒!”直到又是三個字的簡訊:“失敗了。”
我們就這樣,充滿希望,又再次失去希望,這種感動與艱辛只有自己品嘗。即使很多人建議:換了美食吧,我們還是決定堅持!因為缽仔禾蟲背後有那么多的故事,不僅是它自己的,關於環境污染,價格不菲的……還有,還有,我們自己的故事,畢竟性情中人,我想我們感動了自己。

美食中的順德人

關鍵字:順德人善良、淳樸、熱情、敢為天下先

最讓我感受到順德人“敢為天下先”精神的還是在探尋順德美食的過程中。順德是廚師之鄉,選擇食材也很特別,比如“禾蟲”,別人看到都害怕的東西,卻被他們製作成美食。順德人很上進,記得我們在採訪一位廚師時,問他這道菜是怎么來的,他說是自己研究出來的,他說每一周都要花費幾個小時專門進行新菜的研究,“失去了創新等於失去了生存的資本”,企業如此,順德美食亦如是。
我們還發現順德人很熱心,不但支持我們的活動,當我們把視頻發到網上的時候,他們頂貼,給我們鼓勵,發現我們的不足之處給予友好的建議。

順德智造

2012年11月9日,順德鐘樓公園裡燈光閃爍、熱鬧非凡,近200多位市民被大螢幕上播放的電影《發現順德·順德智造》所吸引。這是南方醫科大學順德校區《團隊建設與管理》選修課第29期的50多名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執導、拍攝的電影。而第28期的電影是《發現順德百位名人》,通過採訪100位順德名人,並用這些名人的寄語收集成冊,以此展示順德名人的成功魅力,凸顯順德這塊人傑地靈之地的魅力。

《發現順德·順德智造》整部電影共分為“十年看變化”“民間發明家”“智造一家”“智造之路”“花花世界”“順德仔的誕生”“十種新職業”和“智造愛”8個系列,每個系列時長七八分鐘,全方位地展示了順德發展變化。在“花花世界”一輯中,學生們發掘的重點是園藝如何讓鮮花與生活更美麗;而在“十種新職業”中,學生們則敏銳地抓取了色彩搭配師、旅遊體驗師、調酒師、寵物美容師等10個新興職業,發現智慧創造的魅力。

拍攝故事

從布置題目開始,到學生分工、項目策劃、拉贊助直到最後電影與市民見面,都必須在14天內完成,而且全部費用必須是拉贊助所得,學生們不可以自掏腰包。時間緊迫!課程任務下達後,全班50多位同學迅速做好了分工,主席團、外聯部、宣傳部等5個小組架構和8個攝像組宣告成立。來自生物製藥專業的韓林擔任外聯部副部長,長達20多頁的策劃書就出自他的手中,在接到任務的當晚,韓林熬了一個通宵,到第二天凌晨5點把這份策劃書趕出來,小到購置或租借的A4紙、圖釘,大到活動日程安排,甚至兩套應急預案,都一一詳列羅列,整個活動預計花費預算是8151元。

但讓他們傻眼的是,當8個攝像組拿著策劃書分頭去找贊助商時連吃“閉門羹”,務實的商家懷著不信任的態度直接婉拒了他們。“我們也知道很艱難,不敢抱很大的希望,但我們還是堅持去敲門。”聯絡人楊靜說,前後總共跑了25個商家和單位,最後只有順德社會創新中心給他們伸出了援手。

與此同時,負責宣傳的學生也通過網路、在鬧市派發傳單等方式不斷擴大宣傳範圍。楊靜說,播放時間都已經通知出去了,為了趕時間和不影響室友休息,他們就駐紮在一間辦公室,甚至還充分利用了校園內一家擺放有桌椅的銀行,一群人就在裡面不斷調整計畫、反覆剪輯電影。在這段時間,楊靜忙得幾乎腳不沾地。“以至於有室友後來說,這段時間我們都沒看到你了。”楊靜笑道:“這也讓我得到了鍛鍊,收穫了很多。

在拍電影時認識順德

負責“智造一家”短片拍攝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生鄭群告訴記者,在拍攝之前,來自外省的他對順德工業的認識是一片空白。為了拍電影,他們查詢了大量資料,也實地走訪了科龍集團、萬和集團、潛龍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等多家順德企業,一路下來,他對順德智造有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認識。

“我進到潛龍設計公司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那是一個工廠嗎?展覽廳里擺放著各種產品設計,簡直像進入了一個藝術廳,處處體現著智慧的結晶;員工可以悠閒地在企業里吃披薩、喝下午茶,時間可以自由安排,整個環境非常溫馨,團隊分工和協作也處理得非常好。”鄭群連連感嘆。而在此之前,鄭群一直都以為,工廠就是在老式的磚房裡,有工頭管理,工人在裡面打工,過著日復一日單調的生活。

這部影片也給台下的觀眾帶來了不小的觸動。來自梁開中學的女生胡秋華一直守候在螢幕前,她告訴記者,是媽媽拉她過來的,在看了南醫大學子拍攝的電影后,她驚訝地發現,儘管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順德人,但她對順德工業也不甚了解。“順德是一塊藏龍臥虎之地,原來生活中存在著很多創造,比如在‘民間發明家’影片裡,一個機器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只要變革某個零部件就可以帶來整個工業的變革,很神奇。”

順德民間藝術

2012年5月5日晚7點在位於順峰山公園的德懿藝術館中心花園裡,近400名觀眾早早來到了會場等待著一場活動的開始。這是南方醫科大學的又一期“發現順德之民間藝術”活動份享會上的表演環節。 經過兩個小時的演講,介紹了15種順德民間藝術,展示歷時一個月探訪順德民間藝術的成果。

為了讓觀眾們對順德民間藝術有更直觀的體會,學生們特地邀請了永春拳第五代傳人、杏壇馬東的譚煥標師傅和弟子以及杏壇龍舟說唱傳人陳慶輝老先生到場為觀眾進行現場表演,精妙的永春拳套路、緊張刺激的器械搏擊,杏壇永春拳傳統武術培訓中心的永春傳人們用精湛的武藝博得了現場觀眾的聲聲喝彩,讓觀眾一飽眼福,詼諧有趣的龍舟說唱引來了觀眾會心的笑聲。譚煥標師傅說,南醫大的學生們有心去宣傳民間藝術,他們作為順德民間藝術的傳人自然是百分百支持,“為了這次表演,我們從珠海專程趕回來,晚飯都沒有吃”。

“對於順德的民間藝術形式,我之前最多只是知道它們的名稱而已。”到現場參與分享會的市民馮佩恆笑言,學生們對順德傳統民間藝術研究十分全面,讓他有種聽課的感覺。

新期待

“發現順德系列活動對南醫大學子來說是一種融入順德的途徑,順德是一個人傑地靈充滿題材的地方,“南醫大‘發現順德’系列活動還會在繼續,讓我們共同期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