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轉移治療新概念與新方法

二、癌症的治療原則 一、癌症免疫治療的進展 二、影響癌瘤轉移的因素

圖書信息

作 者:徐澤
出 版 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1-1
印刷時間:2006-1-1
I S B N:9787509100639
包 裝: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癌症抗轉移治療的專著,共30章。作者將自己50年來腫瘤外科臨床治療經驗和10多年的實驗室研究成果進行認真地分析整理、歸納總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癌轉移新認識、新概念和癌症抗轉移治療新技術、新方法,這些新概念和新方法曾經在癌症治療學國際會議上報導,並引起醫學界廣泛的注意和高度重視。其主要內容包括:癌在人體記憶體在的三種表現形式;癌症發展全過程的“兩點一線”論;癌轉移過程的“八步驟及三階段”論;人類抗癌轉移治療的第三領域;癌轉移治療“三步曲”以及自主研製開發的Z?C(XU ZE CHINA)免疫調控抗癌系列中藥製劑。本書還引證論述了癌細胞轉移的分子機制、人體免疫功能的抗癌作用、現代抗癌轉移新藥的研究發展、生物反應調節劑(BRM)與腫瘤治療、腫瘤分子生物學發展概況等新理論。本書內容十分豐富,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觀點新穎,資料詳實,是一部有自主發明成果和理論創新內容的醫學著作,適於各級醫院腫瘤科及癌症專科門診部醫師、腫瘤科研人員、各種癌症病人及其家屬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攻克癌症應當更新思維轉變觀念
一、癌症攻關,關鍵何在
二、癌症的治療原則
三、癌症治療所依賴的力量
第2章 癌在人體記憶體在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傳統的癌症治療學認為有兩種形式
二、XU ZE治癌新概念認為有三種形式
三、癌在人體內第三種表現形式的研究與認識過程
四、癌症治療的目標應針對癌的這三種存在形式
五、分子腫瘤學的發展,將有助於人們認識癌在人體記憶體在的第三種形式
第3章 癌症發展全過程的“兩點一線”論
一、癌症治療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防止轉移
二、癌症轉移發展的全過程可總結為“兩點一線”
三、傳統的癌症治療學往往只重視“兩點”,卻忽視了“一線”
四、XU ZE治癌新概念認為既應重視“兩點”,更要切斷“一線”
五、淋巴結轉移只是癌細胞轉移的“中間站”
第4章 癌細胞的淋巴道轉移及防治對策
一、癌細胞是如何侵襲的
二、癌細胞是怎樣運動的
三、癌細胞是如何進入淋巴道的
四、癌細胞進入淋巴結後的命運如何
五、從淋巴結轉移過程中探討抗癌轉移的治療方法
第5章 癌細胞的血行轉移及防治對策
一、癌細胞是如何進入血液循環的
二、轉移途中癌細胞在血循環中的命運
三、癌細胞進入血管後是否就意味著一定會發生轉移
四、在血液循環中存活的癌細胞以何種方式形成轉移灶
五、在血循環中漂游的微小癌栓及微循環情況
六、對血循環內正在轉移途中癌細胞的防治對策
第6章 癌細胞種植性腹膜轉移
一、腹膜的結構及生理功能
二、腹膜腔內種植性轉移
三、腹膜轉移癌形成方式
四、癌性腹水
第7章 轉移途中癌細胞的三種存在形式及細胞動力學研究
一、單個細胞的細胞周期動力學
二、癌細胞群體動力學
三、機體血管生成在癌細胞群體動力學中的作用
四、癌細胞轉移灶形成有賴於新生血管形成
第8章 對癌細胞轉移基本過程的認識與剖析
一、癌細胞轉移過程的“八個步驟”
二、癌細胞轉移過程的“三個階段”
第9章 癌細胞轉移的分子機制
一、細胞黏附機制與癌細胞轉移
二、細胞降解機制與癌細胞轉移
三、細胞運動機制與癌細胞轉移
四、血管生成因子與癌細胞轉移
五、免疫相關因素與轉移
六、腫瘤轉移的基因調控
第10章 XU ZE抗癌轉移治療“三步曲”
一、首先將各轉移步驟的概念清晰化,使治療的“靶”更具體
二、設法對各轉移步驟進行各個擊破
三、抗癌轉移治療三大對策(即“三步曲”)
第11章 細胞免疫的抗癌作用
一、人體抗癌機構及其影響因素
二、各種免疫功能的抗腫瘤作用
第12章 現代抗癌轉移新藥的研究發展概況
一、抗黏附劑
二、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
三、血管生成抑制劑
四、信號傳導阻斷
第13章 抗癌轉移中藥的研究概況
一、實驗研究
二、理論探討
第14章 生物反應調節劑及類BRM樣中藥與腫瘤治療
一、生物反應調節(BRM)理論
二、生物反應調節劑
三、生物反應調節劑的作用機制
四、類BRM樣免疫調控抗癌中藥的研究概況
五、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的類BRM樣作用及療效
六、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的臨床套用原則及適應範圍
第15章 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治療惡性腫瘤的實驗和臨床療效觀察
一、動物實驗研究
二、臨床套用觀察
三、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實驗和臨床療效
四、Z?C4抗癌中藥誘導細胞因子研究
五、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是傳統中藥現代化的成果
第16章 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作用機制的研究
一、Z?C抗癌中藥可保護免疫器官,增加胸腺和脾臟的重量
二、Z?C抗癌中藥對骨髓細胞增殖、分化和造血功能的影響
三、Z?C抗癌中藥對T細胞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
四、Z?C抗癌中藥對NK細胞活性的激活和增強作用
五、Z?C抗癌中藥對LAK細胞活性的作用
六、Z?C抗癌中藥對白細胞介素?2(IL?2)的作用
七、Z?C抗癌中藥對干擾素的誘生和促誘生作用
八、Z?C抗癌中藥對集落刺激因子的促進和增強作用
九、Z?C抗癌中藥有促進腫瘤壞死因子(TNF)的作用
十、Z?C抗癌中藥對細胞黏附分子的作用
第17章 Z?C免疫調控中藥治療惡性腫瘤的典型病例
一、不能手術,也不能放療、化療,單純服用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治療5年以上的典型病例
二、手術探查腫瘤切不下來,又不能做放療、化療,採用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治療4年以上的典型病例
三、根治術後復發,用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治療5~10年以上的典型病例
四、廣泛骨轉移,用Z?C免疫調控抗癌中藥治療5年以上的典型病例
五、根治術後,不能做放、化療單純用Z?C抗癌中藥治療已5~11年的典型病例
六、化療加Z?C中藥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典型病例
第18章 中草藥在晚期癌腫中的免疫作用
一、在晚期癌腫治療中應當使用能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
二、扶正培本中藥對荷S180小鼠抑瘤和增強免疫作用的實驗研究
三、中草藥對晚期腫瘤病人的免疫作用
四、中草藥對荷瘤機體免疫功能的增強作用
五、中藥及其成分的類生物反應調節(BRMS)作用
第19章 開闢抗癌轉移治療的第三領域
一、血液、骨髓、淋巴結中查到單個癌細胞,證實癌在體記憶體在的第三種表現形式
二、XU ZE提出抗癌轉移治療的第三領域
三、循環系統擁有大量的免疫監視細胞
四、抗癌轉移治療的基本模式與具體方案
第20章 對傳統化療治療癌症的新認識及改進意見
一、試論抗癌藥物使用後的“得”與“失”
二、傳統化療存在的主要矛盾
三、腫瘤化療現狀,影響化療進一步提高療效的主要原因
四、改進和完善癌症化療的建議
五、XU ZE治療癌症的新概念、新模式
六、免疫化療在抗癌轉移治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第21章 癌症免疫治療的新認識
一、癌症免疫治療的進展
二、為什麼在抗癌轉移的治療上必須加強宿主的機體免疫調控
三、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反應性以及它對癌細胞的作用
四、癌症病人機體免疫,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通常隨腫瘤的發展而日趨低下
五、腫瘤的免疫抑制作用
六、癌細胞的免疫逃逸
七、癌的免疫療法在癌症抗轉移中的重要作用
八、如何評估免疫療法及類BRM樣中藥的療效及價值
第22章 癌微轉移檢測的臨床意義
一、腫瘤分子生物學為癌微轉移檢測開創了新領域
二、微轉移檢測的臨床意義
三、如何檢測血液中癌細胞存在的標誌物
第23章 癌栓形成與癌細胞轉移
一、癌症引起血栓形成的機制
二、 u?PAR腫瘤轉移分子機制
三、癌栓形成與癌細胞轉移
四、惡性腫瘤並發血栓的抗栓治療
第24章 癌根治術後復發、轉移的現狀
一、乳腺癌
二、胃癌
三、大腸癌
四、肝癌
第25章 癌的侵襲和轉移及影響因素
一、癌的局部侵襲和轉移
二、影響癌瘤轉移的因素
第26章 腫瘤與免疫器官的關係及其相互影響的實驗研究
一、脾臟對腫瘤生長影響的實驗研究
二、腫瘤對胸腺影響的實驗研究
三、胎肝、脾、胸腺細胞聯合移植過繼免疫重建治療惡性腫瘤的實驗研究
第27章 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反應性以及它對癌細胞的作用
一、機體的免疫結構及物質基礎
二、免疫反應性的改變對腫瘤發生與發展的影響
三、免疫監視與腫瘤發生
第28章 癌症治療中應該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對已知與病毒密切相關的一些癌症,在治療上應考慮的處理措施
二、對已知與黴菌毒素密切相關的一些腫瘤,在治療上應考慮的處理措施
三、與人體癌瘤有關的寄生蟲
四、癌症治療時應重視激素的因素
五、癌症治療時應重視營養的因素
第29章 腫瘤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簡介
一、分子生物學發展史
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發現
三、生長因子
四、基因治療
第30章 腫瘤外科治療的回顧與展望
一、惡性腫瘤外科治療的原則與要點
二、根治性手術的設計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三、要重視結、直腸癌根治術後復發及轉移的防治
四、應重視肝癌切除術後復發及轉移的防治
五、胃腸癌根治術後轉移性肝癌的可能原因和預防對策
六、應重視肝癌併發症的外科治療
七、肝癌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