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細胞痣

痣細胞痣(nevus ceIl nevi)又稱黑素細胞痣(mE1anocytic ne-vus),為人類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在出生時即存在,但常在2歲後發生,進展緩慢,無自覺症狀;由痣細胞構成,其特點為細胞排列成巢狀。痣細胞巢由於製片過程中人為皺縮而與周圍間質部分分離。

【 概 述 】

痣細胞痣(nevus ceIl nevi)又稱黑素細胞痣(mE1anocytic ne-vus),為人類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在出生時即存在,但常在2歲後發生,進展緩慢,無自覺症狀。痣細胞的生活周期,通常要經過發展、成熟和衰老等不同階段,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由表皮移入真皮。根據痣細胞在皮膚內分布位置的不同,通常將痣細胞痣分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內痣三型。

【 臨床表現 】
根據痣細胞在皮膚內的位置,臨床上也出現不同的表現。大多數扁平損害提示為交界痣;大多數略高起損害和一些乳頭瘤損害為混合痣;大多數乳頭瘤損害和幾乎所有的半球形和帶蒂損害為皮肉痣。
(一)交界痣可見於初生時,但常見於2歲後,臨床上呈淺褐色到暗褐色扁平斑,直徑約數毫米到數厘米不等,表現為平滑無毛髮,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生於掌跖或陰囊者,多為交界痣。在成人期有些交界痣變為混合痣或皮內痣,但有些則仍保持扁平交界痣。
(二)混合痣多見於年長兒童或成人。皮損大多略高出皮面,有些呈乳頭瘤狀,顏色黃褐到褐色,表面可有或無毛髮。
(三)皮內痣多見於成人,為最常見的色素痣呈半球隆起,有蒂損害或乳頭瘤狀。顏色呈褐色或黑色,亦有無色素者。皮損表面可有毛髮。老年患者皮內痣可逐漸變平而消退。

【 病 理 】

由痣細胞構成,其特點為細胞排列成巢狀。痣細胞巢由於製片過程中人為皺縮而與周圍間質部分分離。表皮下部和真皮上部的痣細胞,常呈立方形或卵圓形,有均質性胞漿和大而圓形、卵圓形的胞膜,常含黑素。真皮中部痣細胞的形態則類似淋巴樣細胞,很少含有黑素。真皮下部痣細胞,則細胞常伸長有梭形核而類似纖維母細胞或施萬細胞,往往排列成條索狀,極少含有黑素。
(一)交界痣 痣細胞巢位於表皮下部或向下突入真皮,但仍有表皮接觸呈滴落狀。痣細胞呈規則立方形,偶見梭形,細胞內有大量黑素。
(二)混合痣 痣細胞巢見於表皮內和真皮內。真皮上部痣細胞呈立方形,胞漿豐富,含多少不等的黑素顆粒。真皮中部的痣細胞較小,胞漿較少,黑素較少,通常呈巢狀,境界清楚。
(三)皮內痣真皮上部痣細胞呈巢或條索狀,在痣細胞巢和表皮之間有帶狀正常膠原纖維區,常含中等量黑素;真皮中下部的痣細胞以梭形細胞為主,排列成束,很少含黑素。

【 治 療 】

一般不必治療。先天性痣細胞痣由於有10%發生黑素瘤的可能性,一般以切除為好。後天性痣細胞痣,除非是出現惡變體徵(體積突然增大、顏色變黑、表面出現脫屑、糜爛、滲出、結痂、出血、潰瘍、炎性腫脹:自覺疼痛或瘙癢,周圍出現衛星病灶等),應即進行切除。交界痣、混合痣發生在掌跖、腰圍、腋窩、腹股溝等易損傷的部位,亦可考慮切除。有些後天性痞細胞病發生於面部,有礙 美容 ,患者要求治療時,亦可採用切削法,使痣與皮膚表面平齊,然後塗止血劑硫酸亞鐵溶液或30%氯化鋁止血。此外亦可施行貫穿縫扎術。冷凍或雷射治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