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與本土文化:黃永砅

在一個“全球化”的事實中,中國藝術面臨著挑戰與機遇,這是我們的現實。 以西方為中心的藝術觀念仍然處於文化“強勢”大有整合國際當代藝術的可能性。 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內容介紹

這套題為《當代藝術與本土文化》的叢書,選的是黃永(石水)、蔡國強、許江、邱志傑四位藝術家,四個都是閩籍。
在一個“全球化”的事實中,中國藝術面臨著挑戰與機遇,這是我們的現實。以西方為中心的藝術觀念仍然處於文化“強勢”大有整合國際當代藝術的可能性。當代藝術生產方式的趨同,信息傳播的便捷,接受方式的一致,都造成了具有通約性質的平台。“強勢”的東西在這個平台上是容易通行無阻的,實際也無法阻攔。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非西方藝術的活躍,也正在調節國際當代藝術的結構,努力形成文化多元主義的生機。這是問題的另一方面。可以說,“全球性”與“本土性”兩種機制相互激盪、相互制衡,是今日藝術所處的特定條件。也正是由於這種條件,才需要我們思考如何開掘和運用本土文化的資源,讓“本土性”的內涵豐滿和強健起來。就我們自身來說,中國藝術在從傳統向現代轉化的過程中遭遇了歷史性的文化斷裂,過去百年間是我們將自己的東西丟得太多,已至於我們的感覺、眼光、趣味等等都少了中國的經典,而要建立當代真正的多“元”,首要需要彌合斷裂,接上本土自己的“源”,獲得屬於今日的創造,用本土文化的思想和語言打造的,是一把當代藝術的雙刃劍,這方面,對於處在新世紀之初的我們,恐怕僅僅是開始。
好在我和四位鄉賢以及編者、出版者們都深知,這套叢書的目的不僅在於肯定四位藝術家已有的成果,而在於提出這個具有“當代”性質的藝術課題,以期引發更廣泛和更深入的討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