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舍遮

女性的畢舍遮被稱為“畢舍質”(piśācī)。 關於畢舍遮的起源,一種意見認為它們可能是鬼火的人格化(所以喜食死屍)。 摩訶婆羅多中則說“畢舍遮人”生活在印度西北端,他們是生主迦葉波的後代。

畢舍遮(IAST:piśāca)印度神話中以屍體為食的惡鬼。一說佛教中的餓鬼即由它而來。女性的畢舍遮被稱為“畢舍質”(piśācī)。
畢舍遮的名字在梨俱吠陀中只被提到過一次,是在歌頌因陀羅殺光畢舍遮與羅剎時。該頌歌中出現的單詞為表示女性個體的piśācī。在夜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中畢舍遮則被大量提到,往往是與其它幾種非神的怪物,如阿修羅、羅剎、夜叉等並舉。畢舍遮食人血肉,專吃死屍;有時也變化形狀鑽進人類體內。它們在黃昏時遊蕩於街頭和人類住宅附近,據說不小心撞見它們的人在9個月內必死無疑。一般認為畢舍遮是死人的鬼魂幻化而成;但毗濕奴往世書說,它們是迦葉波之子,或是因梵天的憤怒而產生。
關於畢舍遮的起源,一種意見認為它們可能是鬼火的人格化(所以喜食死屍)。然而它們也十分可能是雅利安人對一些落後部落的蔑稱和妖魔化。例如,波你尼在八篇書中說畢舍遮是一個武士種族。摩訶婆羅多中則說“畢舍遮人”生活在印度西北端,他們是生主迦葉波的後代。近代在當地進行語言調查時發現了被稱為“畢舍遮語”(鬼語)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非常接近於巴利語。的概念可能衍生自畢舍遮。但在往世書時代,它們已經被視為不同的生物。薄伽梵往世書第2章列舉了許多邪惡生物的名字,畢舍遮和餓鬼都在其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