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焦慮症

畢業焦慮症

”……“畢業焦慮症”是畢業生中很常見的心理現象。 “畢業就是失業”的恐慌,讓很多人不敢畢業,於是出現這樣那樣的“症狀”。 這些潛伏的情感困惑都容易令畢業生出現情緒的起伏波動,繼而影響到畢業前的心態。

簡介

畢業焦慮症畢業焦慮症

面臨畢業,很多大學生開始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症狀”:吃飯不香了,睡覺老做噩夢,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時起時伏,一會兒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一會兒又覺得未來難以把握,更有個別人會出現和小克一樣的問題:“我是不是有病啊,我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的胡思亂想?”……“畢業焦慮症”是畢業生中很常見的心理現象。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畢業生壓力日趨加重,這不僅來自畢業前關於找工作還是考研的艱難選擇,更來自學校的緊張氣氛、家長的過度關心和同學之間的競爭,還有由於工作無著落而帶來的彷徨和焦慮。

症狀表現

畢業焦慮症畢業焦慮症

畢業生畢業焦慮症症狀主要表現為情緒波動、煩躁、緊張、多疑、困惑、失眠、人際關係緊張等,常伴有多汗、頭痛、心悸、尿頻、拉肚子,嚴重的還有手指震顫難以書寫,甚至昏厥等軀體症狀。有的學生會無原因地突然情緒不穩定,極易大發脾氣。這種情緒持續一段時間後,就可能患上焦慮症。一般來說,這種病人意識不到自己處於病症中,建議家人或朋友及時發現,儘早就診和治療。

病因

畢業焦慮症畢業焦慮症

①成人面孔孩子心:上世紀80年代初是我國一個生育高峰期,這時出生的孩子在就業時難免會感覺到人潮的衝擊。相對來說,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他們的上一代要脆弱得多,在他們成人面孔的掩飾下,大部分人都還幼稚、脆弱得像個孩子,所以,他們在面臨人生抉擇時的心路歷程,無疑也會艱難許多。
②就業壓力大:畢業,在很多人看來,是大學校園裡最後一場、也是最激烈的一場競爭。“畢業就是失業”的恐慌,讓很多人不敢畢業,於是出現這樣那樣的“症狀”。這些症狀,實際上是內心焦慮的“掩飾品”,是迴避壓力的“獲益性反應”。有了“病”,就可以暫時避開現實困境了。
③知識焦慮: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前,才發現“時不我待”,專業知識還不夠精通,相關的資訊又鋪天蓋地地轟炸下來,慌亂之中,往往出現自我否定,覺得自己“百無一用”,悔不當初多用功。此外,專業相對冷門的同學壓力更大,每多參加一次“雙選會”,他們的挫敗感就會增加一重,嚴重的甚至出現失眠、頭痛等“軀體化”的反應。
情感困惑:臨近畢業,和入學時候一樣,學生們也往往面臨著“分離”和關係的改變。4年來結下的友情、愛情,接下去會如何發展?還能不能攜手並進、風雨同舟?會不會因為現實的衝擊而煙消雲散?這些潛伏的情感困惑都容易令畢業生出現情緒的起伏波動,繼而影響到畢業前的心態。除此之外,對於自我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經濟能力的擔憂等,都令畢業生陷入畢業的“重圍”之中。

治療辦法

畢業焦慮症畢業焦慮症

讓畢業生保持健康的心態迎接畢業後的挑戰,這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多方配合,積極預防和及早發現並及時疏導畢業生的焦慮、緊張情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對於有退學厭學傾向的學生,家長和學校要聯合起來改善其所處的環境。如果常規性的輔導和轉化還不能改變,就必須請精神專科醫生診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