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8月經湖北省教育廳和科技廳聯合批准立項建設,依託單位湖北民族學院,是與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特色生物資源研發利用推廣中心、湖北民族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湖北民族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四體合一的省級科研及科技服務平台基地。 整個重點實驗室由生物資源保護與恢復研究實驗室、生物產物與製品研究實驗室、生物硒資源研究實驗室、分析測試實驗室、中試車間、技術服務部五個子機構組成。 重點實驗室現設有三個主要研究方向――生物資源保護與恢復、天然產物與生物製品開發和生物硒資源研究,並且以此為契機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套用化學、植物學三個碩士點的建設。

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8月經湖北省教育廳和科技廳聯合批准立項建設,依託單位湖北民族學院,是與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特色生物資源研發利用推廣中心、湖北民族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湖北民族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四體合一的省級科研及科技服務平台基地。通過科研平台和開放課題等形式與校內相關二級學院和校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緊密聯合。由楚天學者特聘教授陳少良博士擔任實驗室主任,鄭小江教授擔任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重點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39人,高級職稱30人,其中教授17人,碩士以上學歷29人,其中博士12人;客座研究人員22人,高級職稱14人,其中教授2人,碩士以上學歷12人,其中博士4人。科研隊伍中既有從事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工程學、動物學、中草藥學、食品科學和農學等領域研究的專家,又有從事醫學、化學等方面的專家,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研究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是一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高層次科研團隊。2005年以來,重點實驗室全體研究人員先後爭取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西部專項、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攻關項目、省教育廳優秀中青年團隊和重大重點項目,以及衛生廳和科技局項目93項,爭取研究經費711.64萬元,獲國家、省、州各種科研獎勵8項,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發表學術論文231篇,其中國際刊物論文5篇,SCI收錄31篇,EI收錄2篇,取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近10項科研成果套用於生產,取得數億元的經濟效益,為武陵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及西部大開發的順利進行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重點實驗室建築面積達7260平方米,另有溫室2000多平方米,利用日本政府在華人才培養項目貸款320萬美元,全部用於重點實驗室的硬體和軟體建設,儀器設備近2000萬元。整個重點實驗室由生物資源保護與恢復研究實驗室、生物產物與製品研究實驗室、生物硒資源研究實驗室、分析測試實驗室、中試車間、技術服務部五個子機構組成。重點實驗室現設有三個主要研究方向――生物資源保護與恢復、天然產物與生物製品開發和生物硒資源研究,並且以此為契機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套用化學、植物學三個碩士點的建設。三個方向主要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等科學手段對經濟植物、藥用植物、鄉土植物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生理生化特性、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研究;天然產物及其中間體化合物的開發,特色資源加工及功能食品的開發;富硒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天然硒化合物功能評價、硒資源開發和硒的環境釋放及安全性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