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豬法

2、飼養管理髮酵舍養豬飼養管理,與傳統養豬模式沒特殊的地方。 4)保持適當的密度:養豬的頭數過多,發酵床的發酵效果就會降低。 8)消毒:利用發酵床養豬,豬只本身很少得病,連感冒的機會都很少。

A.生態養豬法 
無污染、零排放的生態養豬法也叫發酵床養豬,懶漢養豬法,快樂養豬法,自然養豬法

養豬有幾大“頭痛”:臭味重、清糞煩、冬天急保暖、夏天忙通風!用微生態豬舍發酵床可讓“四惱”皆空!
隨著養豬業的發展和豬群規格的不斷擴大,豬糞、尿的排放量也在急驟增加,原先設計的一套污水排放淨化處理系統將難以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如何處理養豬業中一直難以解決的豬糞尿,尤其是規模化養豬場內排泄的大量糞尿對環境生態造成的污染問題,便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生態養豬法是利用全新的自然農業理念,結合現代微生物發酵處理技術提出的一種環保、安全、有效的生態養豬法。實現養豬無排放、無污染、無臭氣、徹底解決規模養豬場的環境污染問題,它是集養豬學、營養學、環境衛生學、生物學、土壤肥料學於一體,遵循低成本、高產出、無污染的原則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環的生態養豬體系。它是工廠規模化養豬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形成的又一亮點,是養豬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一、簡介
生態養豬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發酵床進行自然生物發酵(飼料添加營養搭檔伴侶或利用飼料發酵劑進行微生物厭氧發酵促進吸收,糞尿利用糞便秸稈發酵劑進行微生物耗氧發酵分解處理),就是利用發酵床菌種營養搭檔伴侶和糞便秸稈發酵劑,按一定比例混合秸稈、鋸末屑、稻殼粉和糞便(或泥土)進行微生物發酵繁殖形成一個微生態發酵床工廠,並以此作為豬圈的墊料。再利用生豬的拱翻習性作為機器加工,使豬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發酵床的分解發酵,使豬糞、尿中的有機物質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轉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豬糞為食餌,繁殖滋生。隨著豬糞尿的處理,臭味也就沒有了。而同時繁殖生長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豬提供了無機物營養和菌體蛋白質被豬食用,從而相輔相成將豬舍墊料發酵床演變成微生態飼料加工廠,達到無臭、無味、無害化的目的,是一種無污染、無排放的、無臭氣的新型環保生態養豬技術,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操作簡,效益高,無污染等優點。
二、發酵舍懶漢養豬法優點
1、投資少、造價低,建築施工簡便易行,一場多用,易於轉產,降低投資風險。
建造一個養豬規模100頭的育肥豬的養豬大棚,只需投資7000元左右,每平方米造價70元左右。養豬大棚跨度一般為4~5米,長度為20~25米,四周圍欄高1.0~1.2米,支撐大棚可用空心磚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覆蓋塑膠薄膜、編織布、草簾等。大棚四周不設圍牆,夏天等於是個涼棚,冬季放下塑膠薄膜就成為一個暖圈,冬暖夏涼,為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大棚可一棚多用,不僅可養豬,還可養牛、養羊、養兔、養雞等,並且可隨時轉產,種植大棚蔬菜、栽培蘑菇等,增加了抵抗風險的能力。
2、零排放、無臭氣、無污染。
懶漢養豬法不同於一般的傳統養豬,豬糞、尿可長期留存豬舍內,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圍流淌,整個育肥期不需要清除糞便,可採取在豬群出欄後一次性清除糞便,這樣做不會影響豬的發育。因為在豬的飼料和墊料中添加了微生物菌種營養搭檔伴侶和糞便秸稈發酵劑,這樣有利於飼料中蛋白質的分解和轉化,降低糞便的臭味;同時在墊料發酵床內,墊料、糞尿、殘飼料是微生物源源不斷的營養食物,被不斷分解,所以床內見不到糞便垃圾臭哄哄的景象。整個發酵床內,豬與墊料、豬糞尿、殘飼料、微生物等形成一個“生態鏈”,發酵床就象一個生態工廠,它總在不停地流水作業,墊料、豬糞尿、殘飼料等有機物通過發酵床菌種營養搭檔伴侶和糞便秸稈發酵劑這個“中樞”在循環轉化,微生物在“吃” 墊料、豬糞尿、殘飼料,豬在“吃”微生物(包括各種真菌菌絲、菌體蛋白質、功能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發酵分解出來的微量元素等等),整個豬舍無廢料無殘留,無糞便垃圾產生,而且發酵床內部中心發酵時溫度可達60~70度,可殺死糞便中的蟲卵和病菌,清潔衛生,使蒼蠅蚊蟲失去了生存的基礎,所以在發酵床式豬舍內非常衛生乾淨,很難見到蒼蠅,空氣清新,無異臭味。
如果是養豬 養魚或養鴨 養魚,需要利用豬糞尿和鴨糞肥水,豬圈可以採用地上式生態床,底下打上水泥地面(舊式豬圈採用加高圍牆50-90cm即可)。利用生態床先淨化糞尿形成微生態製劑,再排進池塘淨化水質。整個過程通過生態床形成一個微生態淨化處理糞尿、微生態製劑加工工廠。通過源源不斷的補充菌種,不斷地處理糞尿、加工微生態製劑淨化豬圈環境淨化水質。
3、環境優越,發病率下降,減少用藥。
發酵舍內環境優越,“冬暖夏涼”,冬暖,是因為墊料、豬糞尿和殘飼料的混合物在發酵床菌種營養搭檔伴侶和糞便秸稈發酵劑作用下迅速發酵分解,產生熱量,底部溫度可達40~50度,中間甚至可達60~70度,表層溫度長期維持在25~30度。這種環境冬天可以避免豬只感冒生病。夏涼,夏天周圍揭起塑膠膜就是涼棚,而且涼爽不僅與溫度還與濕度有關,發酵床的溫度並不是無限上升的,而且還可人為控制。假定當發酵床內溫度升高到接近或高於室內或室外溫度時,熱空氣上升,冷空氣從四周進入,產生對流,溫度就迅速降下來了,而且還產生涼爽的感覺。同時圈內因無糞尿垃圾,而顯得乾爽,不會產生濕熱悶閉難耐的感覺。夏天可以避免豬糞尿又多又濕又臭,影響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生活在發酵床內的豬只一年四季最舒服,豬處在自由逍遙的生存環境中,抵抗各種疫病的能力增強,獸藥、疫苗使用數量下降。
4、省工省力,提高效益。
普通豬舍清除糞尿占用了大量的勞動力,發酵床懶漢養豬法免除了豬圈的清理,主要工作就是添加飼料,再在豬舍圈內安裝自動食槽、自動飲水器,省工節力,一人就可飼養上千頭生豬,提高勞動效率可達60%以上,有利於生豬飼養的規模化、工廠化發展。
5、節省水電煤、飼料,降低飼養成本。
常規飼養需要大量的水來沖洗豬糞尿,發酵床懶漢養豬法免除沖洗用水,只要飲水即可,所以節省用水90%。“冬暖夏涼”的環境省去大量電煤。 發酵床內墊料、豬糞尿和殘飼料的混和物經發酵後,分解或降解出很多有益物質,如長出的放線菌菌絲、微量元素、蛋白質等,而且鋸屑中的木質纖維和半纖維也可被降解轉化成易發酵的糖類,這些都對豬的成長也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豬通過翻拱食用,給豬提供了一定的營養,從而減少了精飼料的供應,根據初步試驗表明,可節省精飼料20%,平均日增重高於不用發酵床的豬只一兩百克。
每頭生豬可節約用料、用水、用電、用煤約50元,節約獸藥、疫苗費用大約10元,節約勞動力成本大約20元,增加銷售收入大約40元,增收節支總量可達110元,收益十分明顯。如果建設一處豬舍面積1000平方米,每批飼養700頭,年出欄可達2000頭的規模養豬場,豬舍等固定資產投資大約為20萬元,當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資,並有盈餘,具有社會推廣套用的良好前景。
6、改善肉蛋奶品質,生產“綠色肉”、“農家蛋”、“無抗奶”。
影響肉質好壞有很多因素,如各種獸藥的使用、不適當的飼料添加劑加入、不合格的飼料等等,導致豬肉的含水量,口感差等等。在潮濕環境下長出的豬水分含量高,其豬肉沒有那種天然香味,長期使用過多工廠化飼料、獸藥或添加劑的豬,其肉質有異味。使用發酵床養殖動物通過食取發酵床營養搭檔伴侶和糞便秸稈發酵劑內大量繁殖的有益微生物,減少添加劑、抗生素、獸藥的用量,並增強消化吸收功能,充分吸收利用飼料中營養成份及原料的天然色素,無需添加化學色素蘇丹紅、加麗素紅造成對人體的有害物質及影響畜禽產品天然食用風味,可媲美家養畜禽肉。能天然增加動物產品著色度和食用風味,豬只皮膚紅潤,毛色發亮;肉雞肉鴨顏色加深;改善蛋殼的質量和顏色,蛋清厚稠,蛋黃鮮紅。

B.發酵床養豬的建造與管理
發酵床好不好用,跟豬舍的建設也是有關係的。一般要求豬舍呈東西走向,座北朝南,這樣的圈舍採光好,利於發酵;而且南北可以敞開,適合通風良好,不臭也沒蚊蠅。如果建造成投資少、造價低、見效快、轉產快的溫室大棚養殖模式,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錢。因為大棚造價低,而且小氣候更容易調節。冬天採光好、保暖,豬可以安全越冬;夏天頂棚放上遮陽板,把四周裙膜搖起,可以通風、降溫。一般散養戶可因陋就簡,一般可以向地面以下深挖80厘米,填滿有機墊料後將豬只放入。
一、建築設計
1、豬舍
豬舍一般寬4~6米,長8~20米,立柱高1.8~2米,頂高3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頂要做好保溫隔熱設計,以利冬季保溫及夏季隔熱,房頂設有可自由開閉的窗子,陽光可照射整個豬床面積三分之一,南北牆可設大窗或使用捲簾,並且從太陽升起至太陽落下,可照射整個豬床的每個角落,這樣可使豬舍內部的微生物可適宜地生長繁殖。
如果用溫室大棚模式,養豬大棚跨度一般為4~5米,長度為20~25米,四周圍欄高1.0~1.2米,支撐大棚可用空心磚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覆蓋塑膠薄膜、編織布、草簾等。大棚四周不設圍牆,夏天等於是個涼棚,冬季放下塑膠薄膜就成為一個暖圈,冬暖夏涼,為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2、豬圈
通常每間豬圈淨面積約25平方米,可飼養肉豬15~20頭。一般每頭豬占地1.2-1.5平方米。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
3、建造發酵床的注意事項
(1)、 通氣:每個豬欄都要開窗,一般來說,要相對而開,便於空氣流通,夏季打開,冬天太冷需要用東西蓋起來。一般情況下,還是需要定期打開。
(2)、 陽光:屋頂需要設定透明亮瓦,要讓陽光照進來,這個對圈底微生物發酵床菌種營養搭檔伴侶和糞便秸稈發酵劑的發酵非常重要,亮瓦的多少以陽光自東向西移動時可照到豬圈全部為最佳,儘量做到陽光普照。屋頂現在他們家主要用的是水泥瓦。
(3)、 分區(豬欄):主要是用竹子,是因為考慮到價格比較便宜,家裡種植,就地取材。但是竹子太松,沒有事情的時候,豬會咬它們,導致現在看起來豬圈圍欄參差不齊。但是如果有錢,他們打算更正為鋼管,因為鋼管耐用以及美觀。
(4)、 豬糟:餵豬要跑到欄子裡面,導致自己全身都是豬食。這樣就思考如果自己在外面,不讓人進去,後來就向想到這個辦法,用水泥製作,豬欄設計在豬槽的中間,豬吃東西的地方可以放寬些地方,人餵食的地方可以放窄些,但是現在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人餵食的地方太小了,導致餵食的時候食要外流,有浪費,所以還是外面同樣寬點會比較合適。但是現在這個缺點是槽比較深,豬吃食比較困難,這一方面還有圈底沉降的原因,所以增加圈底高度也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5)、 施工成本:總施工面積在100平方左右,其中豬欄部分有60平方,其餘擬建鴨舍,根據當時的情況,開始我以為5000元,但是現在用了15000元(這裡面豬苗成本就差不多就是7000元了,有15頭小豬及3頭種豬),不算人工、瓦土等等一些小的是設施。
(6)、 養豬密度 : 根據豬的大小來分,考慮豬的數目,從小時候就要思考,40個平方米是15頭,但是自己覺得密度比較小,還可以增加到10到13個,每個豬大概1平方米左右,如果養的密度太小,微生物營養不夠,發酵不好,就失去效果了,但是我們可以補充,密度過大絕對不行,對圈地造成很大的影響,豬的活動空間也不夠,微生物吸收不了這么多豬糞,導致圈底潮濕。
二、發酵舍墊料製作
1、墊料原料選擇
發酵床懶漢養豬法零排放養豬技術重要環節是墊料的製作。墊料一般選擇:秸稈、樹葉雜草、稻穀殼粉、鋸末屑、糞便,發酵床菌種之一糞便秸稈發酵劑等,有條件加入少量的米糠、酒糟等糟渣飼料發酵效果更好。
墊料中的秸稈、樹葉雜草、稻穀殼粉主要起蓬鬆透氣作用,使得墊料中有充足的氧氣,鋸末屑、糞便、米糠、酒糟等糟渣飼料則是起墊料的保水性及微生物營養源的作用。
注意事項:
①、秸稈、樹葉雜草需事先切成5~8cm長小段;
②、鋸末經防腐劑處理過的不得使用,如三合板等高密板材鋸下的鋸末。
2、墊料配比及用量
墊料配比:鋸末屑50%,稻穀殼粉40%(若無,可用鋸末屑全部代替),糞便10%,發酵床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0.2%,水60-70%。如添加5-10%米糠、酒糟等糟渣飼料發酵效果更好,可代替等量稻穀殼粉。
以豬圈填墊料總厚度90厘米,每平方米用墊料170公斤計算,墊料原料用量如下:鋸末屑:25平方米×170公斤×50%=2125公斤;稻穀殼粉:25平方米×170公斤×40%=1700公斤;糞便:25平方米×170公斤×10%=425公斤;廣州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發酵床菌種:25平方米×170公斤×0.2%=8.5公斤。如果有條件可先鋪30-40厘米深的木椴,然後再鋪上發酵墊料。如果鋸末屑不充分,可先鋪50厘米深的秸稈、樹葉雜草,然後再鋪上發酵墊料。
3、墊料發酵方法
墊料發酵根據製作場所不同一般可分為:集中統一製作和豬舍內直接製作兩種。
集中統一發酵墊料是在舍外場地統一攪拌、發酵製作墊料。這種方法可用較大的機械操作,效率較高,適用於規
模較大的豬場,要新製作墊料的情況下通常採用該方法。
在豬舍內直接製作是十分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是在豬舍內逐欄把秸稈、樹葉雜草鋪上,然後把稻穀殼粉、鋸末屑、
糞便、米糠、酒糟等糟渣飼料混合均勻後使用。這種方法效率低些,適用於規模不大的豬場。
4、墊料發酵操作
1)將發酵墊料,發酵床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水按配比準備待用;
2)先將發酵床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倒入準備使用的水中稀釋攪拌均勻浸泡2-12小時活化菌種,增強菌種活性,稀釋用水最好為井水或河水,若為自來水請放置24小時後再用;
3)攪拌發酵:①如有攪拌機:可以先將發酵原料混合2分鐘後,再倒入菌種稀釋液攪拌4分鐘;②沒有攪拌機:在地面上鋪上發酵墊料翻倒兩次混合均勻,再澆發酵床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稀釋液翻倒兩次混合均勻。堆成高約0.6米、寬2米的長方形物料堆,並在堆頂打孔通氣。最後用長方形塑膠布將肥堆覆蓋保溫、保濕、保肥,塑膠布與地面相接,隔1米壓一重物,使膜內既通風又避免被大風鼓起。發酵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翻堆通風換氣,夏、秋季節早晚要揭膜通風翻堆一次(1~2小時),天氣晴朗時可在頭天傍晚揭膜,次日早上覆蓋。堆漚4~6天后,堆溫可升至60~70℃。
注意:如發酵失敗,查墊料有否加入防腐劑、殺蟲劑,水份是否過高或不足造成的。視發酵混合物水分多少增減配比,發酵混合物的總水分應控制在60~70%。過高過低均不利於發酵,水過少,發酵慢;水過多會導致通氣差、升溫慢並產生臭味。水分合適與否判斷辦法:手緊抓一把物料,指縫見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
三、發酵舍懶漢養豬法管理
1、發酵舍管理
豬舍中的鋸屑變少時,適當補充缺少部分,並同時補充發酵床專用菌種糞便秸稈發酵劑。為利於豬拱翻地面,豬的飼料餵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當糞、尿成堆時挖坑埋上即可。地面濕度必須控制在60%,應經常檢查,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調節溫度。另外,平時發現豬大便堆積得比較多時,把它向空地撒一撒,便於充分分解。另外,地面不能太乾燥,就是既要保持很鬆散,但是又不能有揚灰,不能有灰塵揚起來,否則豬容易得呼吸道病。在特別濕的地方加入適量新的鋸末屑、稻穀殼粉,鋸末屑、稻穀殼粉各50%。用叉子或攜帶型犁耕機把比較結實的墊料翻鬆,把表面凹凸不平之處弄平,豬全部出欄後,最好墊料放置乾燥2-3日;將墊料從底部反覆翻弄均勻一遍,看情況可以適當補充發酵床菌種混合物,重新堆積發酵,間隔24小時後即可再次進豬飼養。飼養密度:單位面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狀態就會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豬的糞尿,一般每頭豬占地1.2~1.5平方米。
2、飼養管理
發酵舍養豬飼養管理,與傳統養豬模式沒特殊的地方。
1)與傳統養豬一樣,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發生;
2)進入發酵舍前必須做好驅蟲工作;
3)進入發酵舍豬大小必須較為均衡,健康;
4)保持適當的密度:養豬的頭數過多,發酵床的發酵效果就會降低。一般7-30kg的豬0.8-1.2平方米/頭,30-100kg的豬1.2 -1.5 平方米/頭 ;
5)使用發酵床菌種之二營養搭檔伴侶厭氧發酵的生物飼料;
6)注意通風管理,帶走發酵舍中的水份,天氣悶熱時,開啟風機強制通風,以達到防暑降溫目的;
7)日常檢查豬群生長情況,把豬太小的豬挑出來,單獨飼養。
3、發酵床墊料養護的注意事項
1)通風:室內應保證良好通風。
2)通透性管理:應將墊料經常翻動,翻動深度25cm左右,通常可以結合疏糞或補水將墊料翻勻。
3)墊料補充:通常墊料減少量達到10%後就要及時補充,補充的新料要與發酵床上的表層墊料混合均勻,並調節好水分。
4)濕度控制:墊料合適的水分含量通常為45~60%,應經常檢查,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調節溫度。床面不能太乾燥,常規補水方式可以採用加濕噴霧補水,也可結合補菌時補水。
5)餵料:為利於豬拱翻地面,豬的飼料餵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90%。可定時定量,亦可自由採食。
6)溫度控制:夏季翻撬頻次降低(7-15天一次),冬季頻次增加(5-7天一次)。夏季如室溫過高,可採取強制通風、水簾降溫、噴霧降溫等措施。
7)發酵條件:發酵條件(發酵床專用菌、通透性、營養物、濕度、酸鹼度等)最優處者先發酵而且快發酵,發酵條件劣者後發酵而且慢發酵。
8)消毒:利用發酵床養豬,豬只本身很少得病,連感冒的機會都很少。但當遇到局部、地區性、或全國性的大的疫病流行,或整個豬場需全面消毒處理時,則仍可進行正常消毒,正常消毒幾乎不影響發酵床的工作。消毒液只是對表層部分的功能微生物有點影響,不會對整個發酵床數以億萬計的功能微生物造成什麼威脅。
9)防疫:套用發酵床養豬技術,正常的免疫程式不可減少,特別是規模化養豬場尤為重要,但抗生素等藥品的用量可逐步減少,減少量一般可達到50%以上,規模化豬場全部採用該項技術,正常運行半年以後,藥品使用量還會銳減。

參考資料
菌種資料來源:廣州農牧開發有限公司 http://huatian.aweb.cn/

著作權所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