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體徵

生命體徵

生命體徵就是用來判斷病人的病情輕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

基本信息

概述

生命四大體徵包括呼吸、體溫、脈搏、血壓,醫學辦稱為四大體徵。
它們是維持機體正常活動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論哪項異常也會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時某些疾病也可導致這四大體徵的變化或惡化。[1]由此,醫生可依據“危急值[2]”報告,向其家屬“發病危通知”。

生命四大體徵包括呼吸體溫脈搏血壓,醫學辦稱為四大體徵。
它們是維持機體正常活動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論哪項異常也會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時某些疾病也可導致這四大體徵的變化或惡化。

體溫

人正常體溫是比較衡定的,但因種種因素它會有變化,但變化有一定規律。
正常值及測量方法
1.口測法:先用75%酒精消毒體溫表,放在舌下,緊閉口唇,放置5分鐘後拿出來讀數,正常值為36.3~37.2℃。此法禁用於神志不清病人和嬰幼兒。囑病人不能用牙咬體溫計,只能上下唇啜緊,不能講話,防止咬斷體溫計和脫出。
2.腋窩測法:此法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是測量體溫最常用的方法。擦乾腋窩汗液,將體溫表的水銀端放於腋窩頂部,用上臂半體溫表夾緊,囑病人不能亂動,10分鐘後讀數,正常值為36~37℃。
3.肛測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或小兒。病人仰臥位,將肛表頭部用油類潤滑後,慢慢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1/2為止,放置3分鐘後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正常人的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一般情況下不超過1℃。生理情況下,早晨略低,下午或運動和進食後稍高。老年人體溫略低,婦女在經期前或妊娠時略高。

體溫異常
1.體溫升高:37.4~38℃為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1℃為高熱,41℃以上為超高熱。體溫升高多見於肺結核細菌性痢疾支氣管肺炎腦炎瘧疾甲狀腺機能亢進中暑流感以及外傷感染等。
2.體溫低於正常:見於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體弱、甲狀腺機能低下、重度營養不良、在低溫環境中暴露過久等。

脈搏

心臟舒縮時,動脈管壁有節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脈搏。檢查脈搏通常用兩側橈動脈。正常脈搏次數與心跳次數相一致,節律均勻,間隔相等。白天由於進行各種活動,血液循環加快,因此脈搏快些,夜間活動少,脈搏慢些。嬰幼兒130~150次/分,兒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兒可快至120~140次/分。

異常脈搏
1.脈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況有情緒激動、緊張、劇烈體力活動(如跑步、爬山、爬樓梯、扛重物等)、氣候炎熱、飯後、酒後等。病理情況有發熱、貧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2.脈搏減慢(≤60次/分0: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甲狀腺機能減退等。
3.脈搏消失(即不能觸到脈搏):多見於重度休克、多發性大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脈搏的計數法
1.直接測法:最常選用橈動脈搏動處。先讓病人安靜休息5~10分鐘,手平放在適當位置,坐臥均可。檢查者將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並齊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橈動脈處,壓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動脈搏動為宜,數半分鐘的脈搏數,再乘以2即得1分鐘脈搏次數。在橈動脈不便測脈搏時也可採用以下動脈:
頸動脈—位於氣管與胸鎖乳突肌之間。
肱動脈—位於臂內側肱二頭肌內側溝處。
股動脈—大腿上端,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一個強大的搏動點。
2.間接測法:用脈搏描記儀和血壓脈搏監護儀等測量。

呼吸

生命體徵呼吸
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動。人體通過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動之一,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體內外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必要過程。正常人的呼吸節律均勻,深淺適宜。
呼吸正常值
平靜呼吸時,成人16~20次/分,兒童30~40次/分,兒童的呼吸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逐漸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數與脈搏次數的比例為1∶4。
呼吸計數法
呼吸的計數可觀察病人胸腹部的起伏次數,一吸一呼為一次呼吸;或用棉絮放在鼻孔處觀察吹動的次數,數1分鐘的棉絮擺動次數是多少次即每分鐘呼吸的次數。

呼吸方式
人正常呼吸有兩種方式,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胸廓起伏運動為主的呼吸為胸式呼吸,多見於正常女性和年輕人,也可見於腹膜炎患者和一些急腹症患者;以腹部運動為主的呼吸為腹式呼吸,多見於正常男性和兒童,也可見於胸膜炎患者。
呼吸頻率的改變
1.呼吸增快(>24次/分):正常人見於情緒激動、運動、進食、氣溫增高。異常者見於高熱、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貧血等。
2.呼吸減慢(<10次/分):見於顱內壓增高,顱內腫瘤,麻醉劑、鎮靜劑使用過量,胸膜炎等。

呼吸深度的改變
深而大的呼吸為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時的酸中毒;呼吸淺見於藥物使用過量、肺氣腫、電解質紊亂等。
呼吸節律的改變
1.潮式呼吸:見於重症腦缺氧、缺血,嚴重心臟病,尿毒症晚期等病人。
2.點頭樣呼吸:見於瀕死狀態。
3.間停呼吸:見於腦炎、腦膜炎、顱內壓增高、乾性胸膜炎、胸膜惡性腫瘤、肋骨骨折、劇烈疼痛時。
4.嘆氣樣呼吸:見於神經官能症、精神緊張謹憂鬱症的病人。

血壓

血壓的產生
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並作用於血管壁的壓力稱為血壓,一般指動脈血壓而言。心室收縮時,動脈內最碻的壓力稱為收縮壓;心室舒張時,動脈內最低的壓力稱為舒張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為脈壓。
血壓的正常值
正常成人收縮壓為12~18.7kPa(90~140mmH),舒張壓8~12kPa(60~90mmHg)。新生兒收縮壓為6.7~8.0kPa(50~60mmHg),舒張壓4~5.3kPa(30~40mmHg。在40歲以後,收縮壓可隨年齡增長而升高。39歲以下收縮壓<18.7kPa(140mmHg),40~49歲<20kPa(150mmHg),50~59歲<21kPa(160mmHg),60歲以上<22.6kPa(170mmHg)。
血壓測量法
一般選用上臂肱動脈為測量處,病人取坐位,暴露並伸直肘部,手掌心向上,打開血壓計,平放,使病人心臟的位置與被測量的動脈和血壓計上的水銀柱的零點在同一水平線上。放盡袖帶內的氣體,將袖帶縛於上臂鐵過緊或過松,並塞好袖帶末端,戴上聽診器,在肘窩內摸到動脈搏動後,將聽診器的頭放在該處,並用手按住稍加壓力。打開水銀槽開關,手握所球,關閉氣門後打氣,一般使水銀柱升到21~24kPa(160~180mmHg)即可。然後微開氣門,慢慢放出袖帶中氣體,當聽到第一個微弱聲音時,水銀柱上的刻度就是收縮壓。繼續放氣,當聲音突然變弱或或水銀柱上的刻度為舒張壓。如未聽清,將袖帶內氣體放完,使水銀柱降至零位,稍停片刻,再重新測量。
血壓異常
1.高血壓:是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增高而言的。成人的收縮壓≥21kpa(160mmHg)和舒張壓≥12.6kPa(95mmHg),稱高血壓。如出現高血壓,但其他臟器無症狀,屬原發性高血壓病;如由腎血管疾病、腎炎、腎上腺皮質腫瘤、顱內壓增高、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脂血症、高鈉血症、飲酒、吸菸等引起的高血壓,屬繼發性高血壓病
2.臨界性高血壓:是指收縮壓18.6~21kPa(140~160mmHg)舒張壓12~12.6kPa(90~95mmHg)而言的。
3.低血壓:是指收縮壓≤18.6kPa(90mmHg),舒張太≤8kPa(60mmHg),多見於休克、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嚴重脫水、心力衰竭、低鈉血症等。

瞳孔

正常瞳孔在一般光線下直徑為2—4毫米,兩側等大同圓。嗎啡、有機磷和水合氯醛等中毒時,瞳孔縮小;麻黃素、阿托品等中毒時,瞳孔散大;腦腫瘤或結核性腦膜炎等顱內疾病,兩個瞳孔大小不等。而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是病危瀕死的徵象。瞳孔反射有光反射、調節反射和瞳孔—皮膚反射。在病理情況下,大腦功能障礙可使調節反射遲鈍或消失。中腦病損時,光反射障礙而調節反射正常。

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是指角膜受刺激,引起眨眼的一種反射,主要反映橋腦的功能狀態。病人垂危時,角膜反射減弱,病變已侵犯橋腦,即將侵犯延髓,為生命臨終的預兆。
醫護人員不但要全面了解生命體徵的意義,還要及時地掌握病人的生命體徵的變化,以便及時地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救治。
(通俗定義:非專業醫學術語定義)
生命體徵是標誌生命活動存在與質量的重要徵象,是評估身體的重要項目之一。它包括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瞳孔和意識,這些項目都是肉眼可以觀察到的,都有正常範圍。

相關詞條

體溫呼吸脈搏 血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