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古浪塵肺病事件

甘肅古浪縣300多名農民集體患上矽肺病,這些農民工都曾經在一個千里之外的金礦工作,但由於沒有勞動契約,他們的維權之路陷入了困境,該事件被媒體報導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甘肅古浪縣300多名農民集體患上矽肺病,這些農民工都曾經在一個千里之外的金礦工作,但由於沒有勞動契約,他們的維權之路陷入了困境,該事件被媒體報導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11年1月,在媒體的推動下,問題初步得到解決,首批16名適宜實施大容量全肺灌洗術的農民工2月22日抵達秦皇島北戴河,在中國煤礦工人北戴河療養院接受專業治療。
早在2008年11月,古浪塵肺病患者就開始向甘肅媒體反映。但由於患者無法提供文字資料,也未能與媒體記者當面交流,因此一直未能引起重視。2009年底,《中國經濟時報》介入對甘肅塵肺病農民工關注,並於2010年1月20日刊發《甘肅“塵肺村”揭秘 黑松驛鎮驚現近百塵肺病農民工》的文章。這是國內媒體首次關注甘肅古浪塵肺病群體。2009年4月,因兩名塵肺病患者死亡。2010年11月23日,甘肅省政府主持召開“協調解決古浪縣赴馬鬃山鎮礦區打工患塵肺病事件協調會議”。這一階段,雖然甘肅省政府介入,當地政府也有一些行動。但由於所涉及到的地方政府協調不夠,最終使得問題的解決陷入了僵局。
2010年12月21日凌晨2時,塵肺病患者周俊山發出微博信息,這也是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首次通過微博向社會發出求助信號。12月23日,網友“北京廚子”獲知此事後飛赴古浪,展開對古浪塵肺病農民工的緊急救助。一些民間力量的加入,特別是傳統媒體與微博的互動又擴大了該事件的全國影響範圍,促使當地政府主動“有所為”。2011年1月21日,武威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發出為塵肺病患者開展“愛心捐助活動”的倡議,共捐款308萬元。同時,武威市政府墊支100萬元,古浪縣政府墊支100萬元作為醫療救助專項資金。2011年1月22日,甘肅省總工會調查組來到古浪縣,指導古浪縣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當地157名塵肺病患者建立困難職工檔案,並將緊急籌措的首批30萬元幫扶資金下撥幫扶中心開展春節前的救助慰問工作。之後的新聞報導量在低位徘徊,說明了事件已經得到了合理的解決。
縱觀甘肅當地政府的兩次應對,總是伴隨著媒體力量的介入。媒體和民間的互動,形成了強大輿論壓力。甘肅當地政府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及時的,挽回了政府業已受損的形象,比如古浪當地政府為每個有塵肺患者的家庭辦理了低保,並著手建立應急救助基金實施救助,還組織16位塵肺病患者赴北戴河進行診治療養等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