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脂天香

“沉檀龍麝”四大名香,以沉香居首,千古傳奇,世人推崇。
初冬,閱新版《瓊脂天香》(張丹陽著,北京商務印書館11月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圖文並茂地呈現崖香(即海南沉香)的厚重典籍,許多原本迷惑不解的沉香知識,在著作者條分縷析的漸進式解讀中,慢慢展開。
書中首度公開了大量香界前輩收藏的沉香、崖香的傳世珍品照片,觀之令人驚艷,崖香的曼妙多姿;綠奇楠、土奇楠與沉香的縱橫切片,在顯微鏡的功效下幻化為奇異絢麗的多彩世界,橙得燦爛、紫得高貴,紅得瑰麗,讓人驚嘆大自然的奇妙結晶。
書中論及沉香的形成、歷史、采香、辨香的過程與方法,流傳久遠的香文化,延伸及香品與人品等,追根溯源,探究香道文化之源流與本質,研習沉香的識別與鑑賞,其表述絲絲入扣,由表及里,理趣相彰,且饒有新論。而感悟作者文字中特有的細膩與雅致,若奇楠之飄渺香氛,絲絲縷縷,沁入心脾;若山中品茶,月下飲酒,回味綿長,漸入佳境。
有關沉香的文字記載,至少可追溯至千年以前,如早在1500多年前,南朝沈懷遠所撰《南越志》中就曾記載:“交州人稱為蜜香,謂其氣如蜜脾也。梵書名阿迦香。”
正如書中所述,沉香並非獨產於中華,據古籍所載,海外的占城、真臘、暹羅、交趾等地,即當今之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地皆有出產。但論及香品,中國海南島所產沉香一枝獨秀,艷壓群芳。
此書中記載:“在古代中國,海外沉香尤其是南海諸國進貢的沉香蔚為大宗。直到唐代,越南沉香仍是重要貢品,但廣東南海郡以南所產沉香也備受推崇。……唐宋以降,香之良者在海南。”
而古代文人名士在古代典籍中也留下了稱頌海南沉香的優美篇章。南宋名臣、大詩人范成大說:“世皆雲二廣出香,然廣東香乃自舶上來。廣右香產海北者亦凡品,惟海南最勝。”趙汝適《諸蕃志》中也說海南土沉“沉水、蓬萊諸香,為香譜第一”。清屈大均也曾斷言:“故欲求名材香塊者,必于海之南也。”
海南香冠絕天下,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由衷感嘆:“占城不若真臘,真臘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萬安黎母山東峒者,冠絕天下,謂之海南沉香,一片萬錢。”
東坡先生在海南儋州,情不自禁地創作了《沉香山子賦》,讚嘆海南沉香“金堅玉潤,鶴骨龍筋,膏液內足。”此中沉香,專指品質卓越的海南沉香。時蘇轍身陷逆境,蘇軾借沉香山子隱喻堅貞超邁的士君子,以激勵子由。文中由香品推及人品,“通讀全文,雖歷近千年歲月,仍馨香氤氳,堪稱文字海南沉。”
“80”後的加拿大海歸、本書作者張丹陽,喜愛歷史,醉心於中國傳統文化。他雖屬香界新秀,自小受到沉香收藏家、父親張曉武先生的影響,對沉香潛心研究,對崖香更是情有獨鍾。他以傳統的境界,加以西方的考量方式,構築自身的研究體系,他採集香界前輩的累年經驗,輔以古籍文獻學問,加上香界前輩和自身尋香、品香路上的第一手見聞、香氛體驗等,融匯貫通,撰成崖香九章,對大自然的神妙造化———沉香,有著自己獨到的剖析、見解和感悟。
尤為可貴的是,書中引述了國內最新的沉香研究成果,使這一典籍不僅具有美學、歷史學、文化學、社會學、環境學等多學科知識的互動,更兼具現代科學的理論支撐。
丹陽在書中嘆道:然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採集者涸澤而漁,市場中魚目混珠,一時間表泥沙俱下,求香者往往不識真假,不辨香品高下,一擲萬金,常上當受騙,令人扼腕長嘆!
通讀此書,讓人驚嘆沉香歷史之久遠,香文化之厚重,文化傳承之任重而道遠。也讓人深切感悟到尋香、藏香的核心價值:大自然使沉香孕育綿長不泯的勃然香氣,采香者的發現則使沉香成為縹緲輕煙。唯有深諳香道的收藏者,使之跨越人類生命,留香百世,才是珍視之根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