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鄉土地理

環球鄉土地理

“鄉土”一詞套用的極為廣泛,但它並不是地理的專有名詞。在先秦文獻《列子天瑞》中有“友人去鄉土、離六親”的句子,這是我國最早提出“鄉土”一詞的文字記載。從中可以看到,“鄉土”一詞含有“家鄉”的詞義。因此,《辭海》中解釋“鄉土”一詞為“家鄉、故鄉”,“亦泛指地方”。

“鄉土”含義

“鄉土”一詞套用的極為廣泛,但它並不是地理的專有名詞。在先秦文獻《列子天瑞》中有“友人去鄉土、離六親”的句子,這是我國最早提出“鄉土”一詞的文字記載。從中可以看到,“鄉土”一詞含有“家鄉”的詞義。因此,《辭海》中解釋“鄉土”一詞為“家鄉、故鄉”,“亦泛指地方”。詞典中“鄉土”一詞一般解釋為“本鄉本土”。顯然鄉土也是一個區域的概念,而且是一個邊界模糊的地域概念。如果以“家鄉”的含義理解“鄉土”,那對於旅居海外的僑胞而言,祖國既是與他有親緣關係的鄉土;對於在外省定居的人來說,則可以視本省為他的鄉土;對於在外地工作的人來說,本縣或本市既是他的鄉土;即使在本縣某地生活的人來說,仍然會把他的出生地或自幼長大的鄉村作為他心目中的鄉土。
受中國文字影響很深的日文,在“鄉土”一詞的解釋中也認為:“其範圍可以從部落到村、市、縣、地方,甚至國家,有狹義的和廣義的理解。根據1986年國家教委制定(現由教育部)的全日制中學《地理教學大綱》的規定,鄉土地理限於本縣(市)地理,即“鄉土”的範圍是指縣(市)域。
如果從生命誕生的角度來理解“鄉土”,北京大學王恩涌教授在《人文地理概論》中寫到“人從孩童時起,無不對周圍的一切懷有極大的好奇心,起初,兒童最先熟悉的是他的家庭與家庭附近地區的情況,這就是在他的頭腦中最早形成的一種“地理概念”。在他的記憶中,最先熟悉的是他的房間和別人的房間,他的家庭與別人的家庭,然後記憶他的鄰居、鄰里、道路、樹木等標誌。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的發育,他所認識和熟悉的空間範圍也不斷擴大。因此,從學生的年齡特徵看,“鄉土”一詞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領域,它以肉眼看到的“鄉土”為最小區域尺度。因此,我們認為“鄉土”是鄉土地理的研究對象,它是一個感性的區域,其範圍大致在“人的視線區域”→縣(市)區域。

雜誌簡介

《環球鄉土地理》是繼《中國國家地理》後又一本人文地理刊物。雜誌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環球鄉土(中國)國際傳媒集團和發現東方(中國)國際傳媒集團共同主辦,具有綜合性管理品牌,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人文、自然類全國優秀期刊,2011年10月1日創刊。雜誌大開16開,精美印刷,共160個頁碼。目前中、英文向全世界發行,發行量達30萬份。全國各大報攤、機場、車站、碼頭、高檔賓館、寫字樓、住宅小區、茶樓、酒樓均有該雜誌。
《環球鄉土地理》以華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沉積為背景,以發掘、整理和搶救中國鄉土文化為己任,以“挖掘鄉土特色,延承鄉土文化”為出發點,以中國鄉土文化得以生動傳承為目的,全面再現中國鄉土及世界鄉土人文淵源,讓讀者從一期期刊物中了解到行將逝去的鄉土人文風貌。同時也期盼讀者通過對本刊的閱讀自發地參與到“守護遺產,珍視人文”的行列中來,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恢宏的“鄉土文化”。
《環球鄉土地理》以每期一個專輯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內容廣泛而細緻,文筆暢美而生動。既有供研究的學術性文章,又有大量的實地採訪文稿。既有讓讀者親臨現場的手繪線路圖,又有大量的不可多得的反映鄉土文化的精美圖片。通過一期期的積累,她會告訴你中國鄉土文化的淵源,世界鄉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全球鄉土文化值得珍視的緣由。
雜誌創辦的宗旨:尋找歷史之根,探索文明之源

雜誌標誌雜誌標誌

雜誌以黃色為框線,象徵土地、文明、財富;題字為紅色,標誌歷史、記憶、遠見。大氣而穩重、沉著而深遂、簡單不簡略。封面為所在鄉土地理單位的標誌建築,自然、人文等融為一體,完全是一幅完全的畫卷。
標誌以紅框為線,將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山水圈住,蘊含獨特發現之意;它就像打開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也像一本書的框線,意味著雜誌是人們了解世界的一個通道。這個標誌簡潔明快,顏色醒目,便於讀者記憶,而且準確地傳達了雜誌的辦刊宗旨。GLG藍色字型,是Global Local Geography的縮寫,即“環球鄉土地理”的英文表示。
雜誌的製作十分精美,採用的是銅紙版彩色印刷。照片顏色清晰,十分亮麗,散發出一種高貴的氣質,和雜誌的整體風格非常搭配。在包裝策略上,雜誌重視贈品傳送,經常會隨刊附送地圖或者歷史圖表,給讀者一份意外的驚喜。
雜誌擁有一批出色的記者和攝影師。他們學識精深、技能高超、執著敬業。為了一篇報導,有時付出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是常事。此外,他們還必須忍受戰亂、疾病、惡劣氣候、兇猛的野生動物等外在的危險因素。然而這些絲毫沒有削減記者們的工作熱情。所有人都將效力於雜誌並視為一種榮譽。正是這些兢兢業業的記者和攝影師為讀者發回了一篇篇原汁原味的文章和一幅幅畫面精美的照片。他們的專業精神使雜誌散發出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光芒。這種理想與激情深深感染著每一位讀者,滿足了人們渴望冒險、追求新鮮與剌激的心理需求,從而形成了雜誌的品牌情感效應。更為可貴的是,雜誌將一直堅持苛刻的品質追求,選片率幾乎達到千分之一。雖然成本耗費很多,但會換來讀者的尊敬與信任。從長遠來看,這種無形資產大大提升了雜誌的品牌持久性。
雜誌將以“權威的專家解讀”、“深邃的地理資訊”、“敏銳的文化觀察”、“強憾的全景報導”的獨特定位鎖定各級政界要員、商界精英、學界名流,並以娛樂的形式教育客群,其影響力不言而喻。

欄目設定

欄目是辦刊理念和編輯方針的體現。欄目的設定和變遷既反映了主辦者對目標市場客群群體特點的把握,也反映了隨著時代變化人們的審美趣味、閱讀方式、關注主題發生的轉變。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分眾化特徵日益明顯的條件下,欄目設定特別是核心欄目設定對於雜誌的創辦和經營,以及對於雜誌特質的體現和雜誌品牌的建立顯得更加重要。可以說,期刊欄目品牌化是期刊品牌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期刊欄目品牌化有助於推動期刊品牌化。
《環球鄉土地理》雜誌內的欄目所呈現的是“鄉而不俗,土而不粗”的氣質樣貌,我們將用詩意生動的畫面和平實質樸卻帶有哲思的語言呈現給觀眾一道文化大餐。這將是一個既有濃郁的文化氣質又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和詩意空間的欄目。
對於雜誌內容的打造可以用“包羅萬象、精雕細刻”八個字來形容。每期雜誌由一到兩個專題組成,涉及領域包括地質地貌、考古、天文、野生動物、異域文化等。從雪地冰川的阿拉斯加到濕熱多雨的亞馬遜河、從埃及的古文物到中國的藏羚羊,關注點呈現出一種全球性視角。刊登的文章不僅視野廣闊,而且內容深厚。既有細膩的描寫,也有深度的分析,信息量十分豐富。
在專題策劃方面,雜誌具有自己的獨到之外。以往的科學雜誌僅限於介紹知識而少有地理觀念。本雜誌將巧妙地把地域性引入了雜誌中,以讀者關心的地域為由頭,從人文地理的角度進行深入剖析。
雜誌將吸收國內外許多優秀雜誌的精華之處,散發出大氣、尊貴、權威、厚重的氣質。憑藉這種氣質,在同類雜誌中鶴立雞群,一枝獨秀。雖然名為地理雜誌,但其內容卻遠遠超出了地理學的範疇,涉及到社會學、人類學、哲學、歷史學、自然學等多種人文學科的知識,雜誌將立足點放在自然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上,給人一種思辯之美。
一般科普雜誌多有說教味濃的弊病,而本雜誌則異於同類散文遊記的體例。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將細膩的個人感受融合在旅途見聞中,既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在無形中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心理距離。文章平和樸實,沒有太多專業辭彙,讀者可以像看小說一樣,輕鬆讀完整本雜誌,而沒有任何艱澀生硬之感。此外,雜誌還設立了供讀者發表意見的討論專欄,增強雜誌與讀者的互動,讓讀者感到,他們和雜誌之間是一種平等交流的朋友關係。專題策劃

以一個縣或市為地域,深入挖掘其歷史、地理、人文、建築、自然等風貌。
鄉土歷史:發現、追蹤、探尋各類鄉土名稱(含地名)的起源、發展過程,呈現它們在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的新貢獻,並以此為契機弘揚民族優秀歷史傳統,發掘民族和諧資源。包括:歷史沿革、歷史淵源、重要發展期等等。
鄉土地理:有些地形在地圖上是沒有標出來的,卻真實地存在於大地之上。鄉土是人們觀察、了解祖國和家鄉的“視窗”,通過鄉土地理的介紹,可以讓人們對祖國和家鄉有更深切的感受,從而有助於人民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結合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徵,體現人地關係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鄉土文化:世界許多地方都有著悠久的農業文明的傳統,即使處在今天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鄉土”依然是我們繞不開去的一個本質性概念。鄉土文化從來是民族文化的主流性與主導性的文化,深刻地浸潤著我們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但是,多年來現實許多國家發生的急劇變化畢竟改變了人們的地理概念、生活方式,改變了文化觀念與情感心態,也改變了人們對於“鄉土”的一般認識和理解,以及對於“鄉土”的觀察視野與角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也使得我們很難再為“鄉土”的內涵外延劃定一個固定的、清晰的、明確的邊界。現實的“鄉土”不再等同於鄉野荒原,文學的“鄉土”更被泛化成一種文化意象,“鄉土”可能是某種破解了城鄉對立的想像與現實的聚合地帶。為此,鄉土文化版塊主要是對物質還是非物質這些文化之寶進行梳理。對鄉土文化的保護和延承覆蓋物質和非物質的各個領域,對鄉土文化的有效保護是積極的全方位的延承。所謂“積極的延承“是指既要保護原生態的鄉土文化,又要創造新生態的鄉土文化;既要繼承鄉土文化傳統的東西,也要適應現代生活需求創造新的東西。所謂”全方位的延承“是指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文脈”,也要有選擇地沿承作為鄉土文化的“人脈”,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物質表象,也要注意延承鄉土文化的精神內涵。
鄉土藝術:竭力發展鄉土藝術,振興民族民間藝術事業,促進海內外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包括《民間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等民間口頭文學;《民間剪紙》、《民間年畫》、《民間風箏》、《民間皮影》、《民間面具》等民間美術。
鄉土建築:是指帶有“本土建築”“自發建築”“民間建築”“傳統建築”等描述特徵的建築,主要特點在於自發性和樸素性。通俗的講,鄉土建築就是鄉村裡的、土生土長的傳統建築。整個存在於鄉土社會中,與生產生活相關的建築:除了有單純的住宅外,還有寺廟、祠堂、書院、戲台、酒樓、商鋪、作坊、牌坊、小橋等。鄉土建築是社區自己建造房屋的一種傳統的和自然的方式。是一個社會文化的基本表現,是社會與他所處的地區的關係的基本表現,同時也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鄉土建築指的是現實生活中沿用著的建築(這些老建築極具風俗性、地域性和歷史特徵)及其外部環境。歷史街區是鄉土建築的一種類型。
地名故事:地名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一個地名背後就是一段娓娓動聽的故事。本刊主要展示各地域文化、歷史文明。或以人物為主線,或以名著為底本,或以近現代重大事件為素材,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演繹地名歷史,弘揚民族文化。

精典欄目

分《尋訪》和《傳人》兩類,欄目總體風格是生動、溫暖、質樸、深厚、詩意。
《尋訪》板塊的風格定位:生動敘事、巧置懸念、精密結構、詩意呈現。用專題片的形態,強調尋訪的動作性。發現、追蹤、探尋各類鄉土文化的起源、民俗的形成,發展過程,並以此為契機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發掘民族和諧文化資源。包括:地方地理文化、名人文化、飲食文化、特產文化、建築文化、服飾文化、民間藝術等等。每期展示一個方面。比如:福建的土樓、山西的民宅、各地的小吃、他們的文化起源,民俗的形成,為什麼四川人愛吃辣椒,山西人愛吃麵食,雲南人要吃米線等等。
《傳人》板塊的風格定位:用專題的形態,強調故事性。世界民間文化的藝術形態,浩如煙海,很多東西面臨失傳。比如:我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開幕式晚會的時候,有一個動態民間藝術的形式叫做 “耍鋸鍋挑”就面臨失傳,“皮影戲”,江蘇高郵的“油紙傘”,“老茶爐”“山西的老腔”等。記錄這些活態的民間藝術形式,把老祖宗留下的這些東西通過文字圖片或影像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鼓勵和傳播那些民間藝術。每期展示一個民間藝人的傳奇故事。在記錄民間藝人的過程中,主要呈現他們的藝術作品,挖掘他們內在的精神世界,同時展現他們的文化價值觀。通過這個板塊我們將力求宣傳藝人們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精神,喚醒並進一步激發客群對優秀的鄉土文化的熱愛和繼承發揚的熱情,從而實現用和諧文化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塑造人的目標。

鄉土知識

主要從中外一些知名的鄉土為代表進行簡要介紹或分析,向世人展示一個全球範圍內的鄉土知識。
對於工作勞累了一天的上班族來說,相信沒有人願意刻意的去專注知識類的雜誌,當人們打開雜誌時,講故事、談風景、論世俗成為大家的首選,因為這些內容輕鬆,快樂,因此雜誌必須用娛樂化方式去製作才有可能搶到一些市場。為此,我們將開設中外考古、天下探奇、人與自然、世界遺產、博古藏今、民間傳說、收藏鑑賞等小欄目,以講故事、拉家常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這些欄目中,我們將以其高雅的品位、獨特的風格、風趣的文字、新穎的版式引導著客群關於鄉土方面的知識。
《環球鄉土地理》帶您去遠足、去冒險、去探尋已知和未知的感官世界、去了解熟悉和陌生的鄉土自然景觀,呈現與眾不同的格調品位,無論是為了旅遊而旅遊的背包客;穿梭往來於世界之間的商務人士,還是為了放鬆心情、享受生活的各類人士,《環球鄉土地理》提供的都是家鄉及家的感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