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女王[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

瑪麗女王[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

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Mary I of Scotland,Mary Stuart或Stewart,Mary, Queen of Scots,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是蘇格蘭的統治者(在位時間1542年12月14日─1567年7月14日)以及法國王后(1559年7月10日至1560年12月5日)。她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也因此成為蘇格蘭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蘇格蘭女王瑪麗與她的表姑——也就是被稱為“血腥瑪麗”的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因為生活和在位時期大致相同,所以經常被人錯誤的混為一談。

身世介紹

瑪麗女王瑪麗女王

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姐姐,亨利八世的長女,人稱血腥瑪麗。1553~1558年在位,成長於歐洲宗教改革的洶湧大潮之中,其時英國也成為天主教和新教進行殊死搏殺的場所。她的母親凱薩琳是一位篤信天主教西班牙公主,而她的父親亨利八世為了達到與她母親離婚的目的,不惜背叛天主教,與羅馬教皇決裂,並在國內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也許由於上述的成長過程,也許源於她本人古板、固執的性格,她成為了一個死硬的天主教徒,並對新教有著刻骨的仇恨。成年後,她因為拒絕改信新教而幾乎被亨利八世推上叛國的審判台,後來又與當時天主教世界的捍衛者——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結婚。登上王位後,她立即宣布恢復天主教,並對新教徒採取了高壓政策,屠殺其中的激進分子,在她統治5年中,有300餘人被燒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個敢於宣布她父母的婚姻為無效、她為私生女的克蘭默大主教等,而被迫流亡國外的新教徒則不計其數。她終於以其暴行獲得了英國人民對其“血腥瑪麗”的稱謂。她病死時,據說整個倫敦響起了歡慶的鐘聲,即位的就是她的妹妹、後來成為一代名君的伊莉莎白一世。(順便說一下,如果一個中國皇帝只處死了300餘人的話,那他絕對算不上是一個暴君,因為在中國“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血流成河”,像朱元璋每興一次大獄就要處死上萬人,仍改變不了他被認為是一個英明君主。但在歐洲標準不同,處死幾百人就已經是駭人聽聞的了。)瑪麗一世的早年生活非常不幸。她的父親亨利八世對她的母親阿拉貢公主凱薩琳失去興趣之後,決心和凱薩琳離婚。但夫妻倆都是倔強的脾氣。凱薩琳堅持認為自己是王后,而且決心與亨利八世抗爭到底。事實上,凱薩琳從烹飪到女工針織,再到打理國務無一不通,她唯一的錯誤就是上了年紀。為了和凱薩琳離婚,然後把他心愛的安妮·博林拱上王后的寶座,亨利八世不惜和不準許他離婚的天主教廷決裂,成立了英格蘭聖公會。

多坎的命運

瑪麗公主的命運就更為坎坷。她不被允許和母親見面,在各種場合,她的稱呼是“瑪麗·都鐸”小姐而不是公主,父親對他百般排擠,她的侍女被撤換,然後她被軟禁、被剝奪了一切稱號,但她還是倔強的稱自己為國王的合法的女兒,而不是什麼私生女。這是的亨利八世十分憤怒。他取消了女兒所有可能的親事,包括當時最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他是瑪麗的表哥)和富庶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

推翻統治

厄運在亨利八世死後基本結束。1553年,瑪麗推翻了九天女王簡·格雷郡主的統治,成立了天主教政府。正是早年不幸的生活造成了她對新教的怨恨和暴戾的脾氣。她嫁給她的侄子、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通過這樁不得人心的婚姻來加強天主教的勢力,但是新郎幾乎根本沒在英格蘭居住過,那就談不上什麼後代了。所以1558年,瑪麗女王死後,她的妹妹伊莉莎白公主就理所應當的成了英格蘭愛爾蘭女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