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戈皇后

瑪戈皇后

瑪格麗特(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 又譯為“瑪戈”(Margot),出嫁以前全名是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她的父親是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國王亨利二世(1519~1559),她的母親凱薩琳王太后來自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可以說她繼承了歐洲聲名顯赫的兩大家族的基因。在她的父王去世之後,她的哥哥們相繼登上了法國王位,依次是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查理九世(1560~1574)和亨利三世(1574~1589)。

基本信息

瑪戈皇后

個人簡介

瑪戈皇后瑪戈皇后

瑪格麗特又譯為“瑪戈”(Margot),出嫁以前全名是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她的父親是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國王亨利二世(1547~1559),她的母親凱薩琳王太后來自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可以說她繼承了歐洲聲名顯赫的兩大家族的基因。在她的父王去世之後,她的哥哥們相繼登上了法國王位,依次是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查理九世(1560~1574)和亨利三世(1574~1589)。

歷史背景

十六世紀後半葉的法國處於“胡格諾戰爭 ”時期,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進行著殘酷的內戰。公元1572年,信仰天主教的王室為結束戰爭,決定與新教徒的首領納瓦爾國王亨利聯姻,身為國王妹妹的瑪格麗特公主,自然成為了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婚禮在巴黎舉行,瑪格麗特嫁給了納瓦爾的亨利,就在眾人歡慶婚禮之時,巴黎城所有的鐘聲都敲響了,在凱薩琳王太后的策劃下,一場針對新教徒的大屠殺拉開帷幕,整個法國血流成河,這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慘案——“聖巴托羅繆之夜”。

後來又經過數年戰亂,瑪格麗特的兄長們全都死於非命,而她的丈夫則意外地繼承了法國王位,成為了波旁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四世,瑪格麗特也從法國公主變成了法國王后,史稱瑪格麗特王后。

幕後花絮

故事情節複雜,人物眾多,若不太熟悉本片的歷史背景,對劇情發展可能難明其中複雜奧妙之處。但本片在製作上的豪華燦爛卻有目共睹,宗教大屠殺動作戲也令人觸目驚心,反映了謝侯處理古裝巨片的功力。該小說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另一個著名法國版本:1954年由名導讓·德雷維爾導演,阿貝爾·岡斯編劇,由珍妮·莫羅扮演瑪戈,採用象徵和隱喻手法來呈現這個歷史故事,但評價比不上後作。

·影片在法國上映時由於過於血腥和劇情不連貫而遭到批評,票房也不理想。影片全球發行時,導演Patrice Chereau把它從原來的160分鐘剪成了138分鐘。法國媒體對這種"整容"很不滿,但是法國評論家卻認為新版在保留了原來藝術價值的同時也使劇情更連貫。後來該版本也在法國上映,以期望能獲得更好票房。

·該片當年在英國上映時票房60萬英鎊,成為當年票房最高的外語片。也是英國歷史上票房收益最高的外語片之一。

·影片最初的剪輯版本中並沒有Margot跟La Mole站在門外,除了裹著一件紅斗篷什麼也沒穿這幕。但是這一幕出現在美國版本中,因為美國發行商認為二人之間的羅曼史更有助於吸引觀眾。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Margot 伊莎貝爾·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
Henri de Navarre 丹尼爾·奧圖 Daniel Auteuil ----
Charles IX 讓·雨果·安格拉德 Jean-Hugues Anglade ----
Catherine de Médicis 維爾娜·麗絲 Virna Lisi ----
Henriette de Nevers 多米尼克·布蘭科Dominique Blanc ----
Anjou 帕斯卡·格里高利 Pascal Greggory ----
Charlotte of Sauve 艾莎·阿基多 Asia Argento ----
Coligny 讓-克勞德·布里亞利 Jean-Claude Brialy ----
Un conseiller 巴貝特·施洛德 Barbet Schroeder Alexis Nitzer ----
Jeune Egorge 格萊戈爾·科林Gregoire Colin ----
Coconnas Claudio Amendola ----
Guise Miguel Bosé ----
Orthon Albano Guaetta ----
Maurevel Johan Leysen ----
La nourice Michelle Marquais ----
Antoinette Laure Marsac ----
Du Bartas Emmanuel Salinger ----
L'aubergiste Jean-Marc Stehlé ----
Mendès Otto Tausig ----
Armagnac 布魯諾·托德契尼Bruno Todeschini ----
Le bourreau Tolsty ----
Le Cardinal 貝爾納·維爾萊Bernard Verley ----
René Ulrich Wildgruber ----
Protestant Laurent Arnal Bernard Nissile Nicolas Vaude ----
Charles IX's Bodyguard Christophe Bernard Roman Massine ----
Polish Ambassador Marian Blicharz ----
Thief Daniel Breton ----
2nd Escardon Volant 瓦萊麗亞·布諾妮-泰特琪 Valeria Bruni Tedeschi ----
Henriette's Servant Cécile Caillaud ----
Crussol Marc Citti ----
Page Erwan Dujardin ----
Eveque Jean Douchet ----
Telligny Philippe Duclos ----
Lady in Waiting Marina Golovine ----
Polish Abassador Zygmunt Kargol ----
Gaede Nancay 卡洛斯·洛佩茲Carlos López ----
Commis Rene(as Charles Nelson) Charlie Nelson ----
Fille Cuisine Egorge(as Julie-Anne Rauth) Julie-Anne Roth ----
1st Escadron Volant Melanie Vaudaine ----
uncredited) Ivo Canelas Anabela Teixeira José Alves Luís Gaspar ----
Une courtisane(uncredited) 伊蓮娜·德·芙吉霍爾Hélène de Fougerolles ----
Lady(uncredited) Dalila Carmo Mafalda Vilhena ----
Wedding Crowd(uncredited) Fernando Lupach Maria Rueff ----
Protestant(uncredited) Peter Michael Nuno Tudela Carlos Vieira ----
Extra(uncredited) Florbela Oliveira ----
Catholic(uncredited) Margarida Reis ----
Girl(uncredited) Patrícia Tavares ----
上一頁 | 1 | 2 | 3 | 默認顯示 | 全部顯示

職員表

導演 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éreau
編劇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père、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éreau、達妮埃爾·湯普森Danièle Thompson、達妮埃爾·湯普森Danièle Thompson
製作人 克勞德·貝里Claude Berri、 Pierre Grunstein 、Carsten Meyer-Grohbrügge、Paulo Trancoso
配樂 Goran Bregovic
攝影 菲利普·魯斯洛特Philippe Rousselot
剪輯 Hélène Viard
選角導演 Margot Capelier
藝術指導 Richard Peduzzi、 Olivier Radot
服裝設計 Moidele Bickel
副導演(助理) Raul Correia、Dominique Furgé、Emmanuel Hamon、Jorge Queiroga

音樂原聲

《瑪戈皇后》music by:Goran Bregovic

曲目

01. Elo Hi (Canto Nero) [4:17]

02. Rondinella [3:01]

03. La Nuit de la Saint Bartholomy [5:45]

04. Le Matin [2:31]

05. Lullaby [4:08]

06. Ruda Neruda [1:41]

07. U Te Sam Se Zaljubia [1:39]

08. La Chasse [4:21]

09. Margot [2:15]

10. Rencontre [3:19]

11. Marguerite de Valois et Henri de Navarre [0:10]

12. Le Mariage [3:29]

13. La Nuit [2:15]

14. Elo Hi [1:29]

影片製作

幕後製作

故事情節複雜,人物眾多,若不太熟悉本片的歷史背景,對劇情發展可能難明其中複雜奧妙之處。但本片在製作上的豪華燦爛卻有目共睹,宗教大屠殺動作戲也令人觸目驚心,反映了謝侯處理古裝巨片的功力。該小說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另一個著名法國版本:1954年由名導讓·德雷維爾導演,阿貝爾·岡斯編劇,由珍妮·莫羅扮演瑪戈,採用象徵和隱喻手法來呈現這個歷史故事,但評價比不上後作。

製作信息

原片名

La Reine Margot

瑪戈皇后瑪戈皇后

更多中文片名

瑪歌皇后

瑪戈王后

瑪爾戈皇后

瑪爾格王后

更多外文片名

Bartholomäusnacht, Die .....(Germany)

Queen Margot

Regina Margot, La .....(Italy)

La Reine Margot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 傳記

片長

162 min / France:159 min / Germany:139 min (video version) / Germany:174 min / USA:144 min

國家/地區

法國 德國 義大利

對白語言

法語 義大利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級別

Hong Kong:III Finland:K-16 Germany:16 Sweden:15 Spain:13 USA:R Australia:MA UK:18 Chile:18 Peru:18 Argentina:16 Singapore:

製作成本

DEM 42,000,000 (estimated)

製作發行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攝製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4031 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Canal+ [法國]

Centre National de la Cinématographie (CNC) [法國]

D.A. Films

Degeto Film [德國]

France 2 Cinéma [法國]

N.E.F. Filmproduktion und Vertriebs GmbH (I) [德國]

RCS Films & TV

Renn Productions [法國]

發行公司

AMLF [法國] ..... (1994) (France)

Cine Company S.A. [西班牙] ..... (Spain)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 Miramax Films [美國] ..... (USA) (subtitled)

Transmundo Films [阿根廷] ..... (Argentina)

Transmundo Home Video (THV)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其它公司

Théâtre de Nanterre-Amandiers [法國] ..... technical collaboration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1994年5月13日

德國

Germany

1994年9月29日

波蘭

Poland

1994年11月22日

美國

USA

1994年12月

西班牙

Spain

1995年2月2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5年6月15日

瑞典

Sweden

1995年9月15日

丹麥

Denmark

瑪戈皇后瑪戈皇后

1995年10月13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5年10月26日

芬蘭

Finland

1996年2月16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3年8月28日

原劇本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仲馬, 原名 Dumas Davy de la Pailleterie, (1802年-1870年),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世界文學名著《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因其兒子《茶花女》的作者也起名為仲馬 ,所以世人稱父親叫大仲馬,兒子叫小仲馬。

大仲馬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當然據說有個創作班子),以小說和劇作為主。小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為背景,情節曲折生動感人,過程經常出人意料;而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機智靈活。他的創作是以寫劇本為開端的,有《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克里斯蒂娜》、《安東尼》等。在撰寫了一系列劇作和一些中短篇小說之後,大仲馬完成了揚眉立腕的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黑鬱金香》《布拉熱洛納子爵》《二十年後》《紅屋騎士》等。在十九世紀的法國以及世界範圍中,還沒有像大仲馬這樣的作家在藝術和流行中受到廣泛好評和極高的文學史地位。

影片評價

我是很多年前就已經看過大仲馬的原著小說,直到上周末在東四那淘了碟回來。

好在看的是dvd,如果是電腦上看的壓縮版,估計會損失大半的樂趣。來自阿佳妮美貌的震懾力一旦減弱,這部改編版便會大大減色吧。

發現法國人和中國人一樣,不愛忠實原著。小說的許多情節都被刪剪掉了,其中兩個部分沒看到覺得有些失望。

一是小說里,拉莫爾第一次見到瑪戈是在羅浮宮送信的時候,在一條陰暗的走廊里,瑪戈的出現艷光四射。這個場景如果拍成電影應該會非常驚艷吧。

二是小說里拉莫爾和他的朋友在被抓住之後經歷了審判。用刑的時候,拉莫爾因為曾經對施刑的劊子手不夠禮貌而被他夾斷了腿,他的朋友則只是象徵性的夾了一下沒有受傷。這一區別最後直接導致了拉莫爾沒能夠逃亡,死掉了。這個地方當時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對一個下等人不禮貌也許是不經意的小事,可是命運偏偏就會安排你因他而死。電影裡簡化了這一情節。

除去這兩段情節讓我覺得很可惜之外,還有一些部分作了改動。

電影裡的瑪戈是兄弟們的充氣娃娃,本身也的確挺淫蕩的,大婚之夜跑到宮外去找男人苟且。姑且相信她是因為內心孤獨,可這種方式~- -||實在讓我不能接受。而原著中也有她蒙面和拉莫爾共度春宵的片斷,不過那已經是他們郎情妾意以後的事情了。

電影裡的瑪戈除了美貌以外似乎完全不通政務,她幫助納瓦爾國王一部分是因為他是自己的丈夫,剩下的就是同情心,例子有她說過“不願意和殺人犯一起”云云。而原著中的瑪戈,最迷人之處就在於有著不遜於宮廷中任何一個人的政治頭腦,她和納瓦爾國王的同盟是因為她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和前景。有頭腦有野心同時又有感情的美女才是最有魅力的。當智慧被從角色身上抽離,也只能依靠阿佳妮的雪膚花貌來彌補了。

綜合以上,本來只想給這部片三星,可是~~根本不知道因為什麼,我還是給了它四星。想要找一些理由出來的話,片頭華麗奢靡的大場景什麼的刺激到了我的感官,剩下的只能說,阿佳妮的美貌果然起了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