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相院

瑞相院

瑞相院,又名瑞相禪林院,是高安市境內保存文物古蹟最多的一處佛家寺院。瑞相院,又名瑞相禪林院,是高安市境內保存文物古蹟最多的一處佛家寺院。原建築規模宏偉,裝飾華麗,布局合理。整個寺院有房屋九十九間,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後因毀於兵災,年久失修,前殿已成廢墟,僅存後殿(觀音堂)和西側齋堂。

概述

瑞相院,又名瑞相禪林院,是江西省高安市境內保存文物古蹟最多的一處佛家寺院。它距高安城區約34公里,位於伍橋鄉西面的燕子嶺山腰中。該院始建於元明之間。
瑞相院建築瑞相院建築

建築格局

據同治《高安縣誌》記載原建築規模宏偉,裝飾華麗,布局合理。整個寺院有房屋九十九間,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後因毀於兵災,年久失修,前殿已成廢墟,僅存後殿(觀音堂)和西側齋堂。從後殿神龕頂端保存的整個寺院設計結構圖案上可以看出,整座寺院設計科學、布局緊湊、廊檐銜接、井然有序。後殿穹頂樓閣,四廊檐角,雕龍畫棟。上面鐫刻的各種龍鳳麒麟,花鳥蟲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雕刻工藝精美。後殿前端的石柱上鐫刻著一副嵌字巧妙、寓意深遠的楹聯,上聯是:瑞郡名山山容般若,下聯是:相公出世世界婆娑。將
瑞相院全景瑞相院全景
“瑞”“相”兩字銜於聯首,實屬絕妙之筆。後殿東側偏房內,一尊巨大的彌勒佛像,光著身,露著臍,笑容可掬,憨態十足,引得遊人駐足觀賞。現存放在院西偏房內的一口花崗岩石缸,由於其特殊功能使瑞相院多了一層神奇的色彩。石缸高80厘米,口面直徑82厘米,底部直徑50厘米。缸體呈灰白色,配有灰色斑紋,平口圓唇,腹呈鼓狀。缸身雕刻著展翅翔鳳和喜鵲噪梅的圖案,並刻有“道光十一年立,瑞相院”文字,此缸有一種不同於其他石物的特性:終年乾燥,不會回潮,用之盛米後,一年半載不會發霉,也不會生蟲結塊。如盛水刻上標記,三伏天放在太陽下曝曬數日,缸中之水不會被太陽蒸發,而且滴水不少。寺院西邊的石壁上,鐫刻著觀音娘娘坐蓮佛像。上端大石壁有清代三朝元老朱軾之侄子朱必墩留下的墨寶“石壁”刻字,字型蒼勁有力。石壁下有一個能容十來人的石洞,洞內冬暖夏涼,尤其是夏天,當遊人爬山爬得滿頭大汗時,鑽進石洞,頃刻間便會幹汗。洞內一股清泉終年不斷,泉水清澈甜潤。

自然環境

寺院坐北朝南,四周山遮林掩,翠竹林立,古木參天,林中鳥雀雲集,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由院東蜿蜒流過,一汪清泉從院西石縫中汩汩湧出,流過寺前的草坪,與東邊的小溪相匯合流,寺院終日流水潺潺,鶯歌燕舞,每當日出日落,雨水過後,白雲霧靄相伴山巒,把青翠欲滴的山林輝映得五彩斑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