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琭子

珞琭子,古之隱士也;其“出自蘭野,幼慕真風”,且因“息一氣以凝神,消五行而通道”,是“約九命”以“立三命”,故而成為中國秦漢魏晉以後的祿命學祖師。“珞琭子”之名,乃取自道家著名經典《道德經》第三十九章“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是作者藉以表達自己“超然物外、通豁達觀”之出世思想的鮮明標誌。珞琭子之“三命”乃“以乾為祿,以支為命,以納音為身”,其法乃以四氣之向背定人貧富,以節氣深淺、順逆循環定人之吉凶,尤且專以人之生年月日時八字推斷吉凶禍福,無有不驗。

基本內容

清末民國間吳興沉氏抱經樓傳抄四庫全書本

竹紙 線裝二冊

說明:《珞琭子》書為言祿命者所自出,其法專以人生年月日時八字推衍吉凶禍福。案唐李虛中僅以年月日起算,未有所謂八字者,故是書當為北宋人所作。自宋以來,注此賦者有王廷光、李仝、釋曇瑩及徐子平四家。子平事跡無可考,獨命學為世所宗,今稱推八字者為子平,蓋因其名。書中論運氣之向背,金木剛柔之得失,青城父子之相應,言皆近理。其書久無傳本,四庫開館,從《永樂大典》中裒輯,厘為上、下二卷。此沉德壽抱經樓傳抄四庫全書本。

原文選載

元一氣兮先天,稟清濁兮自然;

著三才以為象,播四時以為年。

以乾為祿,以向背定貧富;

以支為命,詳順逆以循環。

運行則一辰十載。

折除乃三日為年;

折除者乃一年二十四氣,七十二候。

命有節氣淺深,用之而為妙。

其為氣也,將來者進,成功者退;

如蛇在灰,如鱔在塵。

氣者,四時向背之氣也;

其為有也,是從無而立有;

其為無也,天垂象以為文;

此五行臨於絕地而建貴也。

五行絕處有祿馬;其為常也,

立仁立義;其為事也,

或見或聞。崇為實也,奇為貴也,

將星扶德,天乙加臨,本主休囚,行藏汩沒。

至若,勾陳得位,不虧小信以成仁;

真武當權,是知大才而分瑞。

不仁不義,庚辛與甲乙交爭。

或是或非,壬癸與丙丁相畏。

故,有先賢謙己,處俗求仙;

崇釋則離宮修定,歸道乃水府求玄。

見不見之形,無時不有;

抽不抽之緒,萬古聯綿。

是以何公懼其七殺;宣父畏以元辰;

峨眉闡以三生,無全士庶;

鬼谷布其九命,約以星觀。

今集諸家之要,略其偏見之能,

是以未解曲通,玅須神悟。

臣出自蘭野,幼慕真風;

入肆無懸壺之玅,遊街無化杖之神;

息一氣以凝神,消五行而通道。

乾坤立其牝牡,金木定其剛柔;

晝夜分為君臣,時節分為父子,

不可一途而取,不可一理而推。

時有冬逢炎熱,夏草遭霜;

類有陰鼠棲水,神龜宿火;

是以陰陽罕測,志物難窮。

大抵三冬暑少,九夏陽多,

禍福有若禎祥,術士希其八九。

或若生居休敗,早歲空亡;

若遇健旺之鄉,連年偃蹇。

若乃,初凶後吉,相源濁而流清;

始吉終凶,狀根甘而裔苦。

觀乎萌兆,察以其元;

根是苗先,實從花後;

胎生元命,三獸定其門宗;

律呂宮商,五虎論其成敗。

無合有合,後學難知;得一分三,前賢不載。

年雖逢於冠帶,尚有餘災。

運將至於衰鄉,猶披少福。

大段,天元羸弱,宮吉不及以為營;

日下興隆,月凶不能成其咎。

若遇,尊凶卑吉,救療無功;

尊吉卑凶,逢災自愈。

祿有三會,災有五期。

凶多吉少,類大過之初爻;

福淺禍深,喻同人之九五。

聞喜不喜,是六甲之盈虧;

當憂不憂,賴五行之救助。

八孤臨於五墓,戌未東行;

六虛下於空亡,自乾南首。

天元一氣,定侯伯之尊榮。

支作人元,運商徒而得失。

若乃,身旺鬼絕,雖破命而長生;

鬼旺身衰,逢建祿而壽夭。

背祿逐馬,守窮途而悽惶。

祿馬同鄉,不三台而八座。

官崇位顯,定知夾祿之鄉。

小盈大虧,恐是劫財之地。

生月帶祿,入仕居赫奕之尊。

重犯奇儀,蘊借抱出群之器。

陰男陽女,時觀出入之年;

陰女陽男,更看元辰之歲,與地之相逢。

宜退身而避位,凶會吉會,

返吟伏吟,陰錯陽差,天沖地擊;

或逢四殺五鬼,六害七傷,天羅地網,

三元九宮。福臻成慶,禍並危凝;

扶兮速速,抑乃遲遲。

歷貴地而待時。

遇比肩而爭競。

至若人疲馬劣,猶托財旺之鄉;

或乃財旺祿衰,健馬何避。

掩沖歲臨,尚不為災,年登故宜獲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