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王亞東

王亞東
姓名: 王亞東 出生日期: 光緒二十年五年(公元1894年)
民族: 漢 出生地:山東
職 業: 郎中 師從(流派或個人):匯通學派、王氏
代表作品:《王氏甲乙針》、《王氏癲狂論》
擅長: “不寐,癲、狂、癇”等疾病;

人物概述:

王亞東,光緒二十年五年(1894年)出生於山東濟南,自幼隨父學醫,業承匯通學派。幼年伴隨其父王恩永遊歷山東、吉林、瀋陽等地,而後隨父定居與北京,思想深受當時盛行理學與道家思想影響,通曉易經、道學、音律,對醫學領悟尤多。研習其父所著《王氏著甲乙針》,對其父所著的《三指禪診斷》、《王氏甲乙針》、《王氏癲狂論》中提到的對於針灸之法、癲癇疑難雜症之療法推崇備至,更是結合匯通學派醫學體系融會貫通。將其父王恩永的獨到醫術進行了很好的傳承,亦精通針灸、藥學、專注於癲、狂之症。

主要事跡:

行醫背景

王亞東隨父學習傳統醫學與匯通學派體系,在學習初期,他對中國傳統醫學尚無深入了解,只報以多學點本事的想法堅持學習了下來,多年相伴於其父,他深刻的體會到傳統醫學不僅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也是一門融入哲理、心理具有高深人文的人體生命學。在其父的精心培養下他涉獵廣泛,所閱書籍涵古代文化、哲學、理學等,對古今前賢的著作以及歷代名醫的理論、病案等一類書籍,他更是勤學苦讀,愛不釋手。把自己在行醫實踐中取得的一些經驗與古人治病方法相互結合,總結出一套適合於大眾的,實際中切實可行的理論。俗話說:“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只有多臨床,不斷積累臨床經驗,從中體會中醫理論的套用,論證西醫治療體系,才能更好地掌握臨床各科治病的實際能力,為王氏一族精湛醫術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亞東就是本著這樣的觀點不斷在醫療領域越走越遠。1922年其父王恩永著作《三指禪》面世,同年舉家搬遷至奉天省(今瀋陽)定居。

診療特色

王亞東診治疾病,善以針灸湯藥同下,以調整營衛氣血,進行治療。這以特點在王氏的行醫醫案中表述的淋漓盡致。
王亞東認為:“施治之要,須針灸之外,湯藥齊至,斯為至善。”故其大力提倡針藥合一,他自創諸方,多為針灸輔方,如養心丸、安神丸、補心散,皆為古方變通而來。通過經絡刺激與湯藥調理而達到理想治療效果。
其次,王亞東還力倡中西結合,有效互補則必更上一樓。故中醫治療,中西結合診斷室王亞東治病的又一大明顯特色。據記載,王亞東在王氏醫案中常提到西醫診斷設備使用與《王氏三指禪》診斷方式的優劣論,由此可見,王亞東在中西結合診療能力上,實承於匯通學派,善於中西結合診治。

著書立說

王亞東中年而後,隨其父腳步開始對醫案進行編制整理。對其父的《三指禪診斷》,進行釋義整理,而自身重點在於對《王氏甲乙針》、《王氏雜病論》二本著作進行論證與研究。王亞東對《皇帝內經甲乙針灸篇》研習近三十年,認為《皇帝內經甲乙針灸篇》是針灸至高醫典,學醫者應必習之。但由於《內經針灸篇》“文言深奧,研閱誠難”,持注多篇,各家注本頗多,含意未申。故而將《內經針灸篇》行分二卷,上卷為《內經針灸篇注釋》,下卷為《王氏甲乙針灸》,兩卷互有同根之意。以《內經針灸篇》為本,行醫論證為輔,通其義也。全書分為十二類,若干節,根據經絡擬定標題,分別納入《內經針灸篇》原文後詳加注釋,並根據臨床實踐經驗與各家論證解析,條理井然,便於查閱。
而後,王亞東再編著完善《王氏雜病論》,一書,針對各種疑難雜症言不盡意之處加以圖解,再附觀點,看法。對疑難之證診治也有闡述,結合中西醫匯通學派觀點,給以評說。

後世評價

王亞東在學術上受其父王恩永、匯通學派、西醫等體系影響,又不拘一格。其著作顯著特點是匯聚各種流派,在中醫理論方面持有獨到見解。於1926年在奉天省(今瀋陽)因醫術高明而獲得”奉天市報”的專項報導,由此尊定了王亞東成為一代名醫的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