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武

王東武

王東武,男,1936年1月生,1956年7月入伍,大學文化,中共黨員。現任第三軍醫大學專家組成員,新橋醫院神經精神病學教研室主任醫師、教授。

人物簡介

王東武,男,1936年1月生,1956年7月入伍,大學文化,中共黨員。現任第三軍醫大學專家組成員,新橋醫院神經精神病學教研室主任醫師、教授。著名的神經內科學專家,碩士生導師。從事神經內科學教學、醫療、科研工作40餘年,歷任神經內科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人物生涯

科主任、神經精神病學教研室主任,三醫大專家組成員、碩士導師。國家藥監局專家組成員,現代中華內科雜誌編委,先後擔任全國肌電圖及臨床神經電生理學術會第2-6屆主席團成員,海峽兩岸周圍神經病學與臨床神經電生理籌備委員會首席代表,全軍命題委員會委員,全軍醫療器械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四川省分會神經病學專委會理事,中國神經科學會重慶分會名譽主席,中華醫學會重慶市神經病學專委會理事,重慶市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新藥評審委員會委員,重慶市臨床神經電生理學組組長。擔任新橋醫院神經科主任,神經精神病學教研室主任10多年,在這期間神經科有了較大發展,先後為全國、全軍培養臨床進修醫生和神經電生理專業人員300多人,培養8名研究生。科研上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對腦幹缺血和海馬缺血的病理、生理、電生理、發病機理、中本醫治療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證明了中藥海風藤具有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粘稠度、減少血小板的聚集性,證明了海風藤具有鈣離子拮抗作用,首次為鈣離子拮抗家族中增加了一個中藥。首次在我國建立了犬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正常波形和正常值,為國防和公安建設有一定的價值,對臨床醫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中藥海風藤已用於臨床,經數萬人的臨床套用,證明效果顯著,副作用少,有很好的開發前景。獲得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全軍科研基金項目,2項校管課題,2項院管課題。科研成果“腦幹缺血的病理學機制及防治研究”和“腦缺血後海馬神經元損害的病理機制和移植治療研究”等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和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主持開展新業務新技術10餘項。發表以腦缺血的研究和神經電生理研究為主的學術論文60餘篇。主編《中風的家庭康復治療》和《中國臨床醫藥檢測中冊》專著2部共300多萬字,參編專著6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