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穌魚

王府穌魚

王府穌魚,北京特產的魚只有黑魚、厚魚、草包魚、鮎魚、團魚等幾種次等魚,魚可以買到,關鍵是製作方法。四做魚是北京舊山東館致美齋的拿手名菜,可為京市第一。類似的名菜還有:潘魚、五柳魚、胡適之魚等。

王府穌魚:Deep-Fried Fish with Soya Sauce

相關信息

北京既不靠河又不靠海,所吃的魚大半是由外莊運來。北京五方雜處,魚類無所不有,即所謂清蒸鰣魚,亦可應時出現市上。
至於北京特產的魚只有黑魚、厚魚、草包魚、鮎魚、團魚等幾種次等魚,最好的魚是"金翅鯉魚",分量不重,味最新鮮,可為魚中一寶。
更有一種"昆明金鯉",產自萬壽山昆明湖,只不多見罷了。
北京既非魚鄉,做魚自非擅長,求一專做魚的飯館,實不可多得。但眾多飯館也各有拿手,集眾飯館之所長,也可以成"吃魚大觀"。現在分別談談,以魚為主,以擅長飯館為賓,作一次談吃魚。
一則因大部魚類北京可以買到,二則偏重做法,可供讀者嘗試。
四做魚:四做魚是北京舊山東館致美齋的拿手名菜。最具特色的是“紅燒魚頭”,四做魚系活鯉所做,夥友以活鯉請食客寓目後,當時摔死,然後一做“紅燒魚頭”,二做“糟溜魚片”,三做“醬汁尾段”,各具殊味,既能下酒,又可佐飯,末上四做“燴魚胗”(胗音炸兒),乃是清燴鯉魚五臟,汁稀味淡,酸辣適口,為解酒的妙品。我最愛吃紅燒魚頭,以為是下酒的好菜。致美齋所做乃是將魚頭過油炸碎,糖醋紅溜,酥香可口,色、味無一不佳,可為京市第一。
潘魚:北半截胡同廣和居,晚清百十年間成了名流雅聚的所在,曾創興了許多“名人菜”,“江豆腐”、“潘魚”便是很有名的。潘魚是潘公祖蔭所創,用整尾鯉魚折成兩段,蒸成以後,煎以清湯,湯如高湯色,並不加其他作料。魚皮光整,折口仿佛可以密合,但魚肉極爛,湯極鮮美。
五柳魚:也是廣和居的拿手菜,廣和居關閉後,以春華樓最佳。五柳魚系仿西湖做法,形同紅燒,另外鮮菇絲、筍絲、火腿絲、紅辣椒絲、口蘑絲共五種,所以稱為“五柳”。另據廣和居老人講,這個菜為一陶姓京官所授,因陶淵明寫過《五柳先生傳》,故將應叫的“陶魚”轉義為“五柳魚”了。
胡適之魚:王府井大街的安福樓,前身是承華園。當其鼎盛時,許多文人常去這裡詩酒流連。哲學博士胡適之曾到這裡大嚼,發明用鯉魚臠切成丁,加一些三鮮細丁,稀汁清魚成羹,名“胡適之魚”。胡博士不飲酒,胡適之魚自然也只能是下飯佳肴了。
松鼠黃魚:在有汁無汁之間的魚饌要數“松鼠黃魚”為最佳了。將大黃魚去骨,肉里隔刀,炸時打花刀處翻起成鼠形,裹以薄汁,甜淡適口,以江蘇飯館中的淮揚館擅長,尤以玉華台為著名。
清蒸鱖魚:鱖魚最肥嫩時在三月,且因沒刺很受食者歡迎。能不使鱖魚失味的莫過於清蒸。清蒸鱖魚全憑口蘑、脂肉提味,不過西來順的清蒸鱖魚以螃蟹提味,另有一香鮮味,但必須是活螃蟹,否則味道全壞。
炒鱔魚絲:清炒鱔魚絲加香菜末,比其他有鱗魚別具風味。“軟肚加粉”,系用巨鱔白肚切絲,加粉條炒成。北方飯館一向不做鱔菜,江蘇、四川、貴州等飯館擅長做鱔菜,仔細品題,江蘇館的蘇滬館和淮揚館又不同,五芳齋、玉華台的鱔菜味在眾館之上。
清蒸紅燒甲魚:元魚大補,較鱔魚尤甚。制元魚以紅燒為上,清蒸次之。北京做元魚的飯館,以前首推山東館的同和館,紅燒很得法,能將元魚裙燒成魚翅味一樣。近年來南菜館興起,做元魚的手藝也還不壞。
家常熬魚:家常熬魚似易實難,火候不到,味不入內,便覺不好。北京家庭燉大頭魚,飯館家常熬黃花魚和比目魚,皆各有殊味,尤以同福居家常熬魚為京市首屈一指。同福居為天津館,熬魚自有其特長。熬魚雖為糙菜,但經過同福居的微火熬燉,食客只知香羹,並不覺其為大路貨。
乾燒鯽魚:鯽魚最鮮,尤以氽湯為上。六合龍池的鯽魚天下馳名,乾燒未免乏味。乾燒鯽魚系將鯽魚炸成酥軟,全無水氣,入口便化。南菜館最能做這菜,春華樓尤擅長。
抓炒魚:為山東館的普通菜,但金魚胡同里福壽堂的抓炒魚,汁薄味鮮,色彩喜人,全無一般飯館所做的黏糊糊而無滋味。
醬汁中段瓦塊:這個菜不算難做,但最怕味鹹,也怕太淡。鹹能遮魚鮮味,但醬油太淡也不適口。東安市場潤明樓做醬汁中段、醬汁瓦塊,頗能有增減一分不得的妙處。
銀魚、面魚:衛河銀魚,高麗面魚,在京市全可吃到。這兩種魚形體相近,但吃法迥異。銀魚氽湯最好,可用來醒酒佐飯。面魚裹以雞蛋團粉油炸,為小吃中妙品,以兩益軒等清真教館所長。兩益軒且有以麵筋代魚的假面魚,也頗焦酥可口。
魚類
鰣魚:鰣魚是南方時鮮。上海所售大部來自寧波,但總不如鎮江所產。北京魚商大標“清江鰣魚”,姑不論其果產何處,就以鰣魚日久即不鮮美來論,北京也吃不到好鰣魚。每年四五月間,江南鰣魚上市,過時即不可再得,故價值也隨之昂貴。鰣魚做法可以清蒸或紅燒,但均不可剔去魚鱗,因鰣魚的鮮美以至肥油,全在鱗內,至下箸時再將鱗撥去便可。蒸魚時間不可過久,火候過度則不鮮美,反失魚味,鰣魚的妙處也不能領略了。若做紅燒,先用網油將魚包好再燒,才能保全鰣魚特有的鮮味。
秦鰉魚:產於蘇州,周身無鱗,有圓形骨,身如花骨,皮如粗石,肉細作粉白色,皮內黃油有幾分厚,大的七八十斤,小的也有十幾斤。以前北京不易買到,從京滬通車以後,江南的秦鰉魚兩日便可運到京,只是價錢太昂貴了。秦鰉魚最好是紅燒,做時加入豬肉,魚多少豬肉多少。先將魚肉切成大方塊,如四喜肉大小,用白水煮開,去水再用醬油、料酒、作料配合燜燉,以豬肉爛為度,加白糖少許,味美且極醇厚。
太湖青魚:又名“螺螄青”。因此魚在太湖中專吃大田螺,所以味極清雋,可惜到北京時活的很少。此魚頭尾清氽最鮮,中段或紅燒,或做熏魚,或做魚丸子、炒魚片、氽魚卷、做魚粥等。氽頭尾湯的做法是將頭尾剁成瓦塊魚大小,用料酒加鹽少許一泡,再香菇三四塊以水發開,候鍋中水沸,將魚塊、香菇、料酒等一起下鍋,鍋再開即熟,盛在碗內,加一些青蒜絲、味之素,另有一種其他魚類所不及的清香。熏魚做法是將魚切成指寬大片,用醬油料酒浸泡,過油炸好,以花椒麵白糖摻合,抹在魚的兩面,味過稻香村所賣的熏魚。青魚五臟腸肚也很好吃,但做起來很費功夫。必須用剪刀將魚腸剪開,用鹽拿過,再用水洗淨,切成大塊,過開水焯過,控淨水後,放入滾油內,再加入醬油作料,切豆腐如大骰子塊,一同烹炒,加白糖撒青蒜絲,脆嫩非常好吃。
鯽魚:鯽魚南北皆有,只鱗的黑白不同。北方大鯽魚較少。鯽魚上品講究“六合龍池鯽魚”,通稱“龍鯽”,大的可至二三斤一尾,味甲天下。或清蒸、清氽,或紅燒,或瓤鯽魚、瓦糕魚、酥魚、蘿蔔絲氽鯽魚湯、揚州鯽魚面等,做法很多,但以清蒸、清氽為最好。清蒸做法,先將蔥、姜、料酒放在魚腹內,加一些鹽面,上配火腿肉、冬筍、香菇,切片擺好,蒸熟便成。蘿蔔絲鯽魚湯的做法是,先將魚用料酒浸泡,然後將白蘿蔔絲用水燒開,再將魚和酒一齊放入,以熟為度。瓤鯽魚做法是將魚腹內洗淨,再以豬肉剁成肉餡,加點冬筍末,醬油料酒作料調和,均放入魚腹內,過油微煎,兩面煎黃,再用醬油料酒按紅燒做法將魚燒好,汁水不要太多。揚州鯽魚面的做法是將小鯽魚洗淨,鍋內放入少許脂油燒開,再將鯽魚放進鍋內煎炒,放水(不可放醬油),燒成奶白色,用筷子將魚攪碎,將魚骨魚皮全都取出不要,口味務須適合,然後將切面另用鍋煮熟,撈出放在魚湯內,重煮一二分鐘,盛上碗後撒青蒜絲,便可大嚼。瓦糕鯽魚的做法是,魚半斤上下洗淨,連蔥姜料酒鹽齊放碗內蒸熟,再將雞蛋一二個打好,倒入魚碗內再蒸,其味道的鮮美不是普通雞蛋羹所能比擬的。
海鯽魚:北京稱做“大頭魚”,肉厚刺少,肉雖粗老,以“侉燉”甚便。此魚每年四月出海,北京市上以此和黃花魚算應節魚,商號於此時取食名為“加犒勞”。因此往往一鍋燉個十斤八斤,至少也要三五斤,所以只有侉燉為省事,北京婦女也擅長做此。但近年來此魚出產甚少,價甚昂貴,且一到四月半以後,即要絕跡,到端陽節時,市上所盛賣形如大頭魚之紅而稍窄長的,卻又是刺多的“藤蘿魚”了。北京窮人有吃臭大頭魚方法,用賤價買來陳腐有臭味的大頭魚,將魚洗淨,蒸鍋籠屜內鋪滿小白菜葉,上放洗淨的魚,蒸熟。揭鍋時千萬堵著鼻孔,俟臭氣放淨,然後或燉或澆汁,絕沒一點臭味了,至於鮮嫩是不能問的。這也是窮人解饞的辦法。
白魚:白魚為塞外魚鮮上品,與江南名魚相比也絕不遜色。產於松花江的異常肥美,大者可三二十斤,脊背有油。長江產的不肥。北方各地產的不大,至多二三斤。清蒸、紅燒,或熏或醃均無不可。熏白魚的做法,用醬油、料酒浸泡,過油炸熟再熏,如能得樟木或松塔來熏更有一種清逸的風味。若在冬天,可多買一些醃好,用魚糟抹在魚的兩面,入壇封固,不可泄氣,放置背陰處所,吃的時候或炸或紅燒,冷吃熱食均好。
黃花魚:簡稱“黃魚”,學名“石首魚”,是海魚中較普通的魚種,渤海所產尤多。每年三四月未開雷前黃花魚大量上市,有時價值極賤,雖販夫走卒、貧困人家,也要稱二斤來嘗嘗,或熏或炸,到處可見。一聞雷聲,魚沉海底,撈網不易,魚價也隨之增高了。黃花魚有“大黃魚”和“小黃魚”兩種,大黃魚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黃魚肉嫩味鮮但刺稍多。飯館所用的以大黃魚為多。海魚離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魚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魚務求新鮮。黃魚的做法很多,糖醋魚、尖鑽魚、乾炸魚、醋烹魚、松子魚(即松鼠黃魚)、燴魚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魚、紅燒魚,都可算為美味。家庭所做黃魚,以“侉燉”為主,黃花魚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魚好,每值庭花綻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時節,大青蒜頭伴食家廚自做黃魚,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
鱖魚:普通稱做“花鯽魚”,即魚販和廚人訛稱的“桂魚”。鱖魚四時皆有,尤以三月最肥。張志和的詞:“桃花流水鱖魚肥”,吳雯的詩:“萬點桃花半尺魚”,可見古今文人對鱖魚的讚許。在沒刺的魚類中,鱖魚是最鮮嫩的。最妙的做法是清蒸。飯館裡平日所做的整魚,常用鱖魚,醋溜、紅燒、醬汁、五柳都可。零做的如滑溜、瓦塊、糟溜、鍋塌魚、蔥椒魚、高麗魚條、抓炒魚等,全和黃魚做法相同,是北京最常用的魚。
鰱魚:鰱魚有兩種,一種是“白鰱”,一種是“花鰱”。鰱魚頭最好吃,既能紅燒,又可侉燉。北方大鰱魚較少,南方大鰱魚可到一二十斤,有的魚頭即能到十多斤重。侉燉鰱魚頭的做法是,將魚頭一劈兩半,用油一煎,將油控出,大作料醬油、料酒、豬肉絲,放湯大燉,好吃辣的可以放進一個乾辣椒。燉爛之後,吃時再將新鮮粉皮切成大塊,放在鍋內一開即算成功,撒點青蒜絲提味。
鱔魚:黃鱔是北京南菜館中的拿手菜,小菜館中所做多半是小條鱔魚,不但不能做軟肚加粉,連肉也不能擋口的。唯大菜館中所用大條鱔魚,還能令人朵頤稱快。鱔魚做法有幾樣,炸鱔魚絲以無錫做法為最好吃,其做法是:將鱔魚絲炸好,再用醬油料酒白糖一烹,切細薑絲撤在表面上,又酥又香。紅燒黃鱔是將鱔魚剁成寸段,將豬肉切成馬牙塊,蔥姜作料加蒜瓣,用油將鱔魚炸黃,然後連豬肉作料放入鍋內炒,加放醬油料酒,燒五分鐘再放水,湯汁不可太多,以燒爛為度,將出鍋時放點白糖。
甲魚:甲魚相傳大補,做法有“清蒸”“紅燒”兩種:是先將甲魚殺死,放在鍋內添涼水煮至六七成開,將甲魚肉裙上黑薄皮剝下來,再將硬殼揭開,去掉五臟,洗淨內膛,一剁四塊,然後用壩上的口蘑清蒸,或用四方塊豬肉紅燒均可。
有人說將活甲魚放在籠屜內,旁開一小孔,孔外放醬油料酒一碗,下面升火,甲魚遇熱伸頭出孔,飲醬油料酒解熱。魚熟油酒已盡,味道自然鮮美。其實這是漁船上一種簡便吃法,試想五臟不除,腹內污穢不清,又哪裡能吃呢?
帶魚:也是海魚的一種,北京也很常見。魚形似寬頻子,肉薄無鱗,身上有一層銀霜。用馬蘭根鍋刷將魚身上銀霜擦掉洗淨,切成二寸多長小段過油炸焦,用醬油糖醋燒成,然後糖醋加湯燜好。
鯧魚:圓闊似河豚,北京叫做“瓶兒魚”,也是海魚。刺少肉細而鮮美,皮似鱖魚。新鮮的可以清蒸,上放蔥薑絲、肉絲,不放醬油。稍陳可以紅燒。
草青魚:又名“西湖魚”,因西湖所產,且做法精良。西湖魚妙在清淡。將活魚殺死後一劈兩半,稍一戒刀,加蔥姜料酒一蒸,時間五分鐘至十分鐘,以魚熟為度,如功夫過久則魚的鮮味丟失。蒸成用上好雞湯做稀汁澆上,加醋但不可放糖,故有"醋溜魚"的名稱。要注意的是:魚熟汁成,才能鮮美,如互有先後,就失之毫釐而差之千里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