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作品
《環球驚世酒窖大觀》一書囊括了白酒、黃酒、葡萄酒、威士忌、朗姆酒、白蘭地、啤酒、龍舌蘭酒、杜松子酒等國內外代表酒種的窖藏酒香密碼。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收為館藏圖書,並被“2012書香中國組委會”列為重點推廣書目。《魅惑高腳杯》一書回答了葡萄酒的選購難題並揭示了世界葡萄酒的發展脈絡,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收為館藏圖書,並暢銷台北書市。
《紅酒一杯家國夢》一書解密中國第一瓶乾紅葡萄酒的杯中奧秘,探究當代葡萄酒與國際接軌的幕後玄機。被CCTV10播出的5集大型紀錄片《葡萄酒的誘惑》選為主要拍攝參考藍本。
《100款葡萄酒伴你品味全球》一書闡述了產區風土特色對葡萄酒風味的影響,被多家葡萄酒培訓機構選為學員讀物。
人物評價
在廣州的一次評酒會上,溫文儒雅的王大路走進了人物訪談的視野。“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用韓愈這句話解讀王大路的美酒足跡,會瞬間走進他的世界。面對多如恆河之沙的本土酒和眾如過江之鯽的進口酒,哪些是酒中“千里馬”,哪些是餐桌上的寵兒,美酒鑑賞者王大路不斷以自己的聲音作出回答。他不僅用專業的鼻子聞香辨酒,還相繼創辦主編《酒典》、《酒界》雜誌,同時著書立說,縱論酒海風雲。其研究觸角從釀造環節延伸到酒文化市場行銷,從杯酒人生延伸到選購鑑別指南,堪稱“相”酒伯樂。讀其作品,真知灼見隨處可見。觀點一:“跨界文化成就了永不枯竭的酒文化”。他認為,酒文化僅僅依託自身釀造文化和飲食文化是遠遠不夠的,跨界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才是酒文化的生命食糧。他舉例說,溫和中包容並蓄的儒家文化滋養了黃酒文化,堅守中歷久彌新的道家文化滋養了白酒文化,開放中繽紛多元的沙龍文化滋養了啤酒文化,博愛中獨善其身的基督文化滋養了葡萄酒文化。
觀點二:“釀造今天,更要釀造未來。”1974年和1980年曾召開兩屆“全國葡萄釀酒和葡萄栽培會議”,王大路在研究酒史時敏銳指出:會議名稱上輕“栽培”重“釀酒”的語序顛倒,反應了用水頂替葡萄的粗放式釀酒痼疾,缺乏釀造今天,更要釀造未來的遠見。此言一出,加速了國產低質半汁葡萄酒的壽終正寢。
觀點三:“葡萄酒折射易經哲理”。他舉例說,葡萄根系只有百折不撓穿透十米深的土壤碎石,才能吸收到豐富養分,儲備樹壯酒濃的實力,這恰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寫照,而富有神韻的酒香離開不酒窖歲月的潛心陳釀,這恰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註解。
觀點四:“美酒的價值也如人生的價值”。王大路說,一籃葡萄的價值是有限的,但釀成一瓶葡萄美酒,其價值就會實現最大化。許多人也是如此,他們敢於實現自我突破,擺脫了職業上的“葡萄狀態”,將人生釀成“美酒”。
觀點五:“洞察世事要以酒為師”。他在書中寫到,“人發明了酒,酒也啟迪了人。浮躁時應如白葡萄酒一樣冷靜,思考時應如乾邑葡萄酒一樣成熟,進取時應如起泡葡萄酒一樣迅猛,防守時應如紅葡萄酒一樣縝密。”
觀點六:“中國五行學暗合了歐美葡萄酒風土學”。王大路在《易經》研究中發現,西方“風土”概念並不神秘,中國五行“金木水火土”早已破解了產地與葡萄酒風味的內在關係。在一個葡萄產區里,東部地塊為木,得木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樸素質直;西部地塊為金,得金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剛明果斷;南部地塊為火,得火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奮進激昂;北部地塊為水,得水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明澈圓融;中部地塊為土,得土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鎮靜深厚。
觀點七:“奢華和小眾不是葡萄酒的標籤”。早在2006年,王大路針對當時轟轟烈烈的葡萄酒奢華概念行銷提出質疑,斷言極端針對財富階層的葡萄酒行銷之路只能越走越窄。他直言:無論一個人何等富有,其消費限度也只能是“千頃糧田半斗米,萬間大廈一張床”,消費峰值難以延伸,國產葡萄酒市場無法依靠少數富人持久繁榮。他指出國產葡萄酒行銷策略既需要富人的“獨樂樂”,但更要以全民的“眾樂樂”消費為行銷主線,此判斷已被今天市場現實所印證。
人如其名,對“條條大路通羅馬”反其意而用之的王大路,覺得“羅馬”雖然象徵每個人的奮鬥目標,但是否抵達並不絕對重要,重要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大限度踏上多條路徑,領略別樣風景。這種梁啓超式“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顛狂內驅力,使他在職業之路上留下許多拐點。但無論怎樣轉身,少年時代經典文化對他的薰陶始終伴他前行。他有一句古色古香的座右銘:“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神往于海;思接千載草木之聲,視通萬里滄浪之色。”前兩句透露了他的專業化操守,後兩句則顯現了他的思考穿透力。有人說,無邊界品牌創意思維已融入王大路的血液。也許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才以“善於抓住知識階層閱讀口味”而著稱,成為許多白領鍾愛的枕邊書。
人物雜文
《評酒師,如鸕鶿》(載於《酒界》雜誌)《愛“天使”,更愛“魔鬼”》(載於《酒界》雜誌)
《厚其基而求其高》(載於《中國酒界人物誌》一書)
《中國人在喝什麼》(載於《酒典》雜誌)
《酒干倘賣唔》(載於《酒典》雜誌)
《桃李春風一杯酒》(載於《酒鄉網》)
《擁有,只因你深諳酒道》(載於《新民晚報》)
《醉臥昌黎》(載於《深圳商報》)
《巔峰之作》(載於《外灘畫報》)
《葡萄熟了》(載於《大周刊》)
《透過“巴黎老佛爺”看長城經典》(載於《羊城晚報》)
《“吐故”方能“納新”》(載於《海峽都市報》)
《在春天裡釀造秋天》(載於《南方都市報》)
《杯中北緯40度的水土陽光》(載於《中國酒》雜誌)
《三品“特別金獎”》(載於《民營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