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路[人物]

王大路[人物]

王大路,此前任職中國新聞社,現為《易經》學者,美酒作家,國際評酒會資深評審。其職業信條是“透過《易經》看世界,遍嘗美酒品人生”。已被多家知名品牌聘為行銷傳播外腦和葡萄酒品鑑培訓師,是中國以《易經》古老智慧詮釋美酒文化的先行者。

基本信息

人物作品

《環球驚世酒窖大觀》一書囊括了白酒黃酒葡萄酒威士忌朗姆酒白蘭地啤酒龍舌蘭酒杜松子酒等國內外代表酒種的窖藏酒香密碼。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收為館藏圖書,並被“2012書香中國組委會”列為重點推廣書目。
《魅惑高腳杯》一書回答了葡萄酒的選購難題並揭示了世界葡萄酒的發展脈絡,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收為館藏圖書,並暢銷台北書市。
《紅酒一杯家國夢》一書解密中國第一瓶乾紅葡萄酒的杯中奧秘,探究當代葡萄酒與國際接軌的幕後玄機。被CCTV10播出的5集大型紀錄片《葡萄酒的誘惑》選為主要拍攝參考藍本。
《100款葡萄酒伴你品味全球》一書闡述了產區風土特色對葡萄酒風味的影響,被多家葡萄酒培訓機構選為學員讀物。

人物評價

王大路王大路
在廣州的一次評酒會上,溫文儒雅的王大路走進了人物訪談的視野。“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用韓愈這句話解讀王大路的美酒足跡,會瞬間走進他的世界。面對多如恆河之沙的本土酒和眾如過江之鯽的進口酒,哪些是酒中“千里馬”,哪些是餐桌上的寵兒,美酒鑑賞者王大路不斷以自己的聲音作出回答。他不僅用專業的鼻子聞香辨酒,還相繼創辦主編《酒典》、《酒界》雜誌,同時著書立說,縱論酒海風雲。其研究觸角從釀造環節延伸到酒文化市場行銷,從杯酒人生延伸到選購鑑別指南,堪稱“相”酒伯樂。讀其作品,真知灼見隨處可見。
觀點一:“跨界文化成就了永不枯竭的酒文化”。他認為,酒文化僅僅依託自身釀造文化和飲食文化是遠遠不夠的,跨界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才是酒文化的生命食糧。他舉例說,溫和中包容並蓄的儒家文化滋養了黃酒文化,堅守中歷久彌新的道家文化滋養了白酒文化,開放中繽紛多元的沙龍文化滋養了啤酒文化,博愛中獨善其身的基督文化滋養了葡萄酒文化。
觀點二:“釀造今天,更要釀造未來。”1974年和1980年曾召開兩屆“全國葡萄釀酒和葡萄栽培會議”,王大路在研究酒史時敏銳指出:會議名稱上輕“栽培”重“釀酒”的語序顛倒,反應了用水頂替葡萄的粗放式釀酒痼疾,缺乏釀造今天,更要釀造未來的遠見。此言一出,加速了國產低質半汁葡萄酒的壽終正寢。
觀點三:“葡萄酒折射易經哲理”。他舉例說,葡萄根系只有百折不撓穿透十米深的土壤碎石,才能吸收到豐富養分,儲備樹壯酒濃的實力,這恰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寫照,而富有神韻的酒香離開不酒窖歲月的潛心陳釀,這恰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註解。
觀點四:“美酒的價值也如人生的價值”。王大路說,一籃葡萄的價值是有限的,但釀成一瓶葡萄美酒,其價值就會實現最大化。許多人也是如此,他們敢於實現自我突破,擺脫了職業上的“葡萄狀態”,將人生釀成“美酒”。
觀點五:“洞察世事要以酒為師”。他在書中寫到,“人發明了酒,酒也啟迪了人。浮躁時應如白葡萄酒一樣冷靜,思考時應如乾邑葡萄酒一樣成熟,進取時應如起泡葡萄酒一樣迅猛,防守時應如紅葡萄酒一樣縝密。”
觀點六:“中國五行學暗合了歐美葡萄酒風土學”。王大路在《易經》研究中發現,西方“風土”概念並不神秘,中國五行“金木水火土”早已破解了產地與葡萄酒風味的內在關係。在一個葡萄產區里,東部地塊為木,得木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樸素質直;西部地塊為金,得金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剛明果斷;南部地塊為火,得火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奮進激昂;北部地塊為水,得水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明澈圓融;中部地塊為土,得土氣的葡萄酒風格傾向鎮靜深厚。
觀點七:“奢華和小眾不是葡萄酒的標籤”。早在2006年,王大路針對當時轟轟烈烈的葡萄酒奢華概念行銷提出質疑,斷言極端針對財富階層的葡萄酒行銷之路只能越走越窄。他直言:無論一個人何等富有,其消費限度也只能是“千頃糧田半斗米,萬間大廈一張床”,消費峰值難以延伸,國產葡萄酒市場無法依靠少數富人持久繁榮。他指出國產葡萄酒行銷策略既需要富人的“獨樂樂”,但更要以全民的“眾樂樂”消費為行銷主線,此判斷已被今天市場現實所印證。
人如其名,對“條條大路通羅馬”反其意而用之的王大路,覺得“羅馬”雖然象徵每個人的奮鬥目標,但是否抵達並不絕對重要,重要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大限度踏上多條路徑,領略別樣風景。這種梁啓超式“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顛狂內驅力,使他在職業之路上留下許多拐點。但無論怎樣轉身,少年時代經典文化對他的薰陶始終伴他前行。他有一句古色古香的座右銘:“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神往于海;思接千載草木之聲,視通萬里滄浪之色。”前兩句透露了他的專業化操守,後兩句則顯現了他的思考穿透力。有人說,無邊界品牌創意思維已融入王大路的血液。也許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才以“善於抓住知識階層閱讀口味”而著稱,成為許多白領鍾愛的枕邊書。

人物雜文

《評酒師,如鸕鶿》(載於《酒界》雜誌)
《愛“天使”,更愛“魔鬼”》(載於《酒界》雜誌)
《厚其基而求其高》(載於《中國酒界人物誌》一書)
《中國人在喝什麼》(載於《酒典》雜誌)
《酒干倘賣唔》(載於《酒典》雜誌)
《桃李春風一杯酒》(載於《酒鄉網》)
《擁有,只因你深諳酒道》(載於《新民晚報》)
《醉臥昌黎》(載於《深圳商報》)
《巔峰之作》(載於《外灘畫報》)
《葡萄熟了》(載於《大周刊》)
《透過“巴黎老佛爺”看長城經典》(載於《羊城晚報》)
《“吐故”方能“納新”》(載於《海峽都市報》)
《在春天裡釀造秋天》(載於《南方都市報》)
《杯中北緯40度的水土陽光》(載於《中國酒》雜誌)
《三品“特別金獎”》(載於《民營經濟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