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海[京東大鼓表演藝術家]

人物生平

王大海,京東大鼓表演藝術家,吉林省曲藝團國家一級演員,牡丹獎獲得者。 作為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的王大海,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將京東大鼓引進吉林,50年中不斷創新,融入東北地方特色,創造了“滑稽京東大鼓”表演形式。王大海表演的京東大鼓《三鼠登科》,詼諧幽默的表演、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捧腹。


獲獎記錄

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獲獎結果揭曉,民進吉林省曲藝團支部主委、吉林省曲藝團有限公司演員、著名京東大鼓藝術家王大海不負眾望,摘取了曲藝類最高獎項——牡丹獎,彰顯了吉林省曲藝藝術不俗的實力和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2012年9月15日,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晚會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最終評選出節目獎5個、表演獎12個、文學獎7個、新人獎8個、理論獎5個、終身成就獎6個、特別獎4個。王大海、李連偉、季靜娟、方劍林、楊魯平、顧竹君、任平、李白燕、劉穎、潘家富、薛維萍、賈玲獲表演獎!


人物評價

《痴守曲藝永不“退休”——記吉林省著名表演藝術家王大海》

王大海演唱滑稽京東大鼓照片王大海演唱滑稽京東大鼓照片
王大海演唱滑稽京東大鼓照片王大海演唱滑稽京東大鼓照片
王大海下鄉演出滑稽京東大鼓王大海下鄉演出滑稽京東大鼓

近年來,在省曲藝團每一次送戲下鄉演出中,觀眾都能欣賞到一個獨特的節目——滑稽京東大鼓。表演者以漫畫式誇張的表演動作配合傳統的鼓曲演唱,演繹出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位表演者是吉林省著名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的獲得者王大海。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直深入基層演出的王大海早在2013年就退休了。“我是退休不離崗,因為我生命里離不開曲藝。”王大海說。
大海對曲藝的感情非常人能及。他出生於天津的曲藝世家,其母王毓寶是著名天津時調表演藝術家,受家庭環境影響,他從小就對曲藝有濃厚的興趣。後來,他成為我國著名的曲藝家董湘昆的關門弟子,開始肩挑曲藝傳承的重擔。1974年,他從天津來到吉林,京東大鼓這門曲藝品種也隨他一起落戶東北,並從此成為他在黑土地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但讓習慣聽二人轉的東北老百姓接受京東大鼓這門外來的曲藝品種,並非易事。“最難的時候。一上場,觀眾就說‘下去’,就往下哄呀。”憶及當年事,王大海仍心有戚戚。“可無論有多難,我也要堅持,我對自己鼓勁說:‘要撐下去,要想辦法讓京東大鼓在東北立起來。’”王大海回憶道。
“要創新,不要總唱我教你的東西。”在師父董湘昆的提示下,他對京東大鼓開始進行改革。他借鑑了木偶戲、獨角戲等藝術形式,將表演與演唱融為一體,打破傳統鼓曲“只唱不演”的表演模式。後來,他又借鑑舞台戲的演出經驗,在曲藝中引入導演來進行舞台調度和表演動作設計。經過反覆的排演和舞台實踐,新的表演風格逐漸形成:亦莊亦諧,幽默誇張,他給這種表演起了一個名字叫滑稽京東大鼓。
獨樹一幟的滑稽京東大鼓很快得到東北觀眾的認可,並在全國各地都產生了較大反響,他的作品在中央電視台《曲苑雜壇》、《周末喜相逢》等欄目中頻頻播出。由此,滑稽京東大鼓成為吉林曲藝的一面旗幟,真正在黑土地上立住了。同時,藝術上的成功還為他贏來“吉林省跨世紀人才”、“德藝雙馨藝術家”等諸多榮譽。
也許在外人眼裡,他早已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安享晚年。可王大海放不下曲藝,放不下他傾注一生心血的滑稽京東大鼓,所以退休後的他依然奮戰在文藝前線,依然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次演出。演出中,他眼神靈活,表情豐富,身姿寫意,意態豐盈,唱腔舒展,塑造出生動的人物形象,描述出豐富的人間百態,帶給觀眾意蘊深長的歡樂。
如今,他很享受這種與老百姓面對面演出的狀態。他說,觀眾的掌聲是他此生最大的獎賞。他還說,自己的心愿就是讓滑稽京東大鼓在吉林這片熱土上繼續改革創新、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